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第30章 xianggong,只要信任,每年都能给您一百万贯

第30章 xianggong,只要信任,每年都能给您一百万贯

\"xianggong,微臣在家乡曾听一位伟人说过,无论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换句话说,无论农业还是商业,只要能为朝廷充实国库,就是有益的。\"

\"无论是耕种者还是商人,只要缴纳税款多,那就是有益的。\"

\"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

\"我们要在坚守礼教的同时,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别过于拘泥于古老的规矩,别过分束缚民众。”

“您期望朱氏的江山永恒延续,就不能像握沙般,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倒不如展现出您皇权的普惠,展示出皇权能使万民安居乐业的力量。”

“让百姓丰衣足食,他们怎会不拥戴?”

“那时,朱姓的江山岂非固若金汤?”

“反而,您现在越是用力抓取,问题只会层出不穷,您说是吗?”

朱元璋心中略有所动,但他并未深思,直接问:“这百万贯跟你有何关联?”

陈寒似乎仍在绕圈子,未直接解答核心问题。

朱允熥听得出先生的急切。

朱元璋虽被陈寒的道理打动,但对于为何不将百万贯交给他,仍是疑惑重重。

陈寒接着说:“陛下,我们来谈谈重点吧。”

“这笔百万贯之所以亟待交付,是臣受兴隆号发行的票据启发。”

“臣有个构想,利用这次救灾,不仅援助灾民,还要为大明王朝启动一次全面的基础设施革新。”

朱元璋等人不明所以,陈寒简洁地解释:“在募捐活动前,我让夏荷提过一种叫做水泥的建材。”

“我已经研制成功。”

“这种材料用于建造房屋和道路极为合适,铺设后即使雨天也不会被冲刷,犹如石板路般整洁,成本却远低于石板,我想在京师大规模推广。”

“此次救灾与以往大相径庭,以往只是确保百姓不饿死。”

“但这次,我要让灾民赚钱。”

“我要让百姓赚钱,让商贾赚钱,大规模修筑道路,如同秦始皇修筑驰道一般。”

“这叫以工代赈。”

“这种方式优于单纯提供食物和水,还能为朝廷留下完善的设施。”

“将来道路通畅,无论经商还是出行都将更为便利。”

朱元璋听得如痴如醉。

“这是其一。”

“其次,臣计划整合几家工厂,目前已设立纺织、玻璃、红砖、水泥和钢筋五家工厂。”

“我们可以合并它们,成立大明商会。”

“大明商会可由皇家参股,朝廷参股,宗族参股,商贾也可参股,形成一家合股企业。”

陈寒再次向朱元璋阐述了股票、厂房、公司以及纺织、玻璃、红砖、水泥、钢筋的含义,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新的视野,也让朱元璋清楚了他的计划。

陈寒的意图其实很明了,这一千万贯应作为朝廷的投入,融入大明商会之中。

如此,便无需再从国库中抽出巨额资金。

而大明商会也将因此拥有初始运营资本。

同时,商会成立之际,陈寒便可大力推广,连朝廷与皇室都加入的大明商会,岂会逊色?这定能吸引更多投资。

\"一旦商会运作起来,微臣计划将所有商人纳入大明商会的伞下。\"

\"朝廷为他们颁发正式的经营许可,让他们在册登记,成为朝廷的特许商户。\"

\"这些商户在交易时将享有更多便利,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不会受到官府的无理刁难,办理事务也能享有优先权。\"

\"如此一来,商人们的积极性必然提升,同时也是一种荣耀的体现。\"

\"这亦是朝廷对他们商贸活动的公开认可,悄无声息地消除民间对商人的偏见。\"

听完这一系列构想,朱元璋仍有些不解,敲打着桌面质疑:\"你如此高调提升商人的地位,难道是因为收了贿赂?\"

陈寒苦笑:\"陛下啊,我在晋商商会只待了一天,您的锦衣卫可是一直盯着我,我哪里有机会搞那些歪门邪道?\"

朱元璋轻蔑地哼了一声:\"锦衣卫还说你上了二楼,那个貌美的姑娘想要亲近你,你还假装拒绝,勾得人家姑娘主动出面,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夏荷和冬雪焦急地问:\"公子,真有这样的事?\"

陈寒忙解释:\"私人事情以后再说,陛下爱八卦可就无趣了,您这样忽视我们的隐私,这习惯得改改。\"

\"锦衣卫不能总监听别人的私话。\"

陈寒重新回到主题:\"陛下,提升商人的地位,并非我受贿所致。\"

\"而是因为当前滥发的宝钞问题急需解决,解决之道何在?\"

\"不是靠您日复一日地开采铜矿铸造铜钱来替换,而是要提升民间的生产效率,增加物资储备。\"

\"就像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假设原先一斗米值一枚铜钱。\"

\"但如今因宝钞滥发,一斗米需两枚铜钱才能购得,如何解决呢?\"

\"关键在于增加粮食的产量。\"

\"这就需要通过商业途径,让百姓富裕起来,提高生产力,产出更多的物品,尤其是粮食。

陈寒直截了当地宣布:“我打算把大明商会的股权分割成一千万份,每份价值一百枚铜币,其中六百万份归朝廷国库所有。”

“皇家可以分配到一百五十万份。”

“宗族成员能获得一百万份。”

“还有那一百多万商贾,每人一份。”

“而我,会保留五十万份。”

自然,陈寒还有一项安排未提及。

朱元璋听到这里,惊讶不已:“什么?你要独自拿走五十万份?”

“没错!”陈寒回答:“我是发起人,执行者,还要负责基础建设,相当于舵手,拿这么多是合理的。”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猛地一拍桌子:“那你也要出资!”

“对,我也得出钱。这一百万贯中,朝廷六十万,皇家十五万,购买我技术的费用五万贯。”

“各藩王出资十万,剩下的十万由那些商人承担。”

“总计一百万贯,用于创立大明商会。”

“签个合约不就解决了吗?这样不是很好吗?”

听完陈寒的计划,朱元璋冷笑:“好吧,就算你说得有理,朝廷六十万,皇家十五万,你五万,加起来才八十万,剩下二十万贯交出来。”

看着朱元璋这个财迷的样子,瞬间领悟,陈寒不禁想笑:“陛下,您太心急了,二十万贯就让您挂念上了。”

“难道不该给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工作的人一些奖励吗?”

朱元璋不耐烦地反驳:“少来这套,还有你那卖功德楼位置的两百多万贯,本就是朝廷的,别以为是你的,立刻上交国库。”

陈寒急了:“陛下,那两百万是用来走商务司的账目,将来用于建立各种研究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修桥筑路、建造工坊、制造器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以及武器研发和参与计划人员的薪酬,都从商务司的账上出。”

“我已经让人整理清楚了。”

“再说这次赈灾,帮助数十万灾民熬过冬天,带回春播种子和安置费,也需要大约五十万贯。”

“每笔开支我都会详细列出,您可以派十几个锦衣卫监督,随时查账。如果我私吞一枚铜币,我陈寒天理难容,我对金钱毫无贪念。”

蒋瓛在一旁慢条斯理地说:“陈大人,您可是空手套白狼,拿到了五万份大明商会的股权,这得值多少钱?”

“要是靠自己,您一辈子也赚不到五万贯。”

陈寒有些尴尬:“缇帅,您是堂堂锦衣卫统帅,何必言语这般刻薄。”

朱允熥在旁边哑然失笑。

陈寒的先进理念确实让他十分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公司、股权的概念。

陈寒再次阐述道:“陛下,这其中的利益有几个方面。”

“首先,朝廷的财政,一种选择是继续大量发行货币。”

“另一种则是强化商业税的收取。”

“但前提是要推动商业的繁荣,最大化其利润。”

“这样一来,朝廷所持有的这六成股权,每年也能带来丰厚的收益。”

“这些都是额外的财政收入,您可以安心地增加官员们的俸禄,用高薪来激励廉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再者,皇家持有的一百五十万股,是因为考虑到您百年之后的情况……”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太好看,什么,他还在位呢,就直接跳到百年之后的话题了?

陈寒接着说:“您百年之后,皇太孙殿下即位,他必然会有自己的太子,会有其他的皇子。”

“新增的皇子股份将从皇家的份额中分配。”

“至于宗亲,未来他们的俸禄不必再从国库支取,全部由股权分红维持生活。”

“他们生育多少就随他们,反正不必依赖国库。”

“当然,他们必须派出代表,这些代表的角色远不止于此。”

“他们还需要懂得经商,学会管理,懂得如何经营,不能只是养尊处优,这是关键。”

“最后是那二百多位商人的股权。”

“尽管他们不在乎这点分红,但这代表了一种认可,比口头表扬更实在,也是荣誉的象征。”

“有了这样的荣誉牵绊,即使再辛苦,他们也不会触犯法律,而且朝廷提高商业税,他们会积极响应。”

“他们是全国商人的领头羊,仅从他们身上征收的税款,每年就能为国库增加一百万贯,轻而易举。”

陈寒说完,朱元璋的眼中闪烁出惊喜的光芒。

朱允熥更是满脸惊讶。

这家伙,他的老师果然擅长操控人心。

把他们与朝廷、皇家、宗亲绑定在一起,那些商人恐怕连鼻涕都会笑出来。

就算他们以前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为了永远追随朝廷,他们难道不会尽力洗白自己吗?

而且这些人的加入,其他的商人看到老大都跟着朝廷,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唱反调?自然会纷纷效仿。

这就是领袖效应啊!

朱允熥对陈寒这位老师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就连朱元璋,虽然不是商人,听到这样的条件也不禁心动,更何况真正的商人。

随后,陈寒又说:“陛下,这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经营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立刻反问:“那么你的商业联盟就能确保盈利无疑了?”

陈寒猛地一拍桌面:“陛下,您问到关键了,这一点请您放心。”

“二百多位成员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商人,与他们交易怎么可能不赚钱?”

“我们有朝廷、皇室、宗族的背书,哪个聪明人不愿意与这样的联盟合作?盈利是必然的。”

“而且我目前涉足的生意非同小可。”

他列举了钢铁、红砖、水泥、玻璃和纺织等工业化革命的基础产业,甚至透露了蒸汽机——这个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

这番话让他们听得目不暇接。

朱元璋果然是帝王之才,当即决定:“你将剩余的二十万贯交给我,我们就签订协议,正式立约。”

陈寒差点站立不稳,原以为自己的游说能让这二十万贯落入囊中,没想到朱元璋依然坚持。

无奈之下,陈寒只好妥协:“好吧,悉听尊便,但现在还不行。”

“如今隆兴号的票据只有我这把黄金钥匙才能兑换,别人可不会认你的。”

朱元璋听完,结合锦衣卫的情报,也只能点头同意。

“我劝你尽快兑换票据,然后把宝钞送到皇宫,这是对你最好的保障。”

陈寒听后并未放在心上。

于是,在他的府邸,陈寒与朱元璋签署了一份收据。

收据表明一百万贯中,八十万里用于投资大明商会,剩下的二十万贯则由陈寒在适当时间到隆兴号兑换宝钞,上缴国库。

双方签名确认后,朱元璋离开了府邸。

送走朱元璋,陈寒转头看向门口,夏荷和冬雪因恐惧而半天不敢出声,他微微一笑。

“怎么都像见到怪兽似的盯着公子?”

夏荷和冬雪走近,看着他们的公子:“公子,您真是胆大包天啊。”

这话让陈寒颇为无语。

接着,陈寒指示:“我今天碰到一位名叫郭汝槐的巡城御史,他的官服外表整洁,但内衣似乎缝满了补丁。”

“你们先去调查他的情况,如果他家真的困难,就帮帮他。”

陈寒看出郭汝槐是个有才之人,有意提拔他。

夏荷记下后,次日便前去调查。

……

待陈寒理清所有问题后。

功德楼的盛大建造及工厂数目的扩展步入正轨。

夏荷带领的百余人部队,经过十多天的排查,筛选出一份名单。这些人,一是生活困顿,二是故乡遭受严重破坏,急切需要援助。于是,陈寒先是将四千人分配到修建功德楼的工地上,接着又将六千人安插到工厂建设中。其余的人,则在新建成的临时住所等待工作分配。

实际上,功德楼和工厂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可能并非如此。只是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并不高,饥饿使他们瘦骨嶙峋,能工作就已经难得。此刻,功德碑的雕刻工作也开始启动。他没有辜负那些商人们的期待,全心投入其中。

至于兑换兴隆号票据的事情,陈寒打算暂时搁置。如果能把这二十万贯钱全部投入商会,那将是最佳选择。

一天匆匆过去,陈寒疲倦地回到府邸,看见客厅里的夏荷和冬雪,两人的双眼微红,静静地坐着。他走上前问:“怎么了?事情进展如何?”

夏荷点点头:“我们去了御史郭汝槐的家。”

“那里几乎一无所有,家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其他官员的家境至少过得去,他们家却十分凄凉,住在稻草屋里,饮食清淡,两个孩子面黄肌瘦。他的妻子和母亲的衣服全是补丁堆叠的补丁。”

“这哪里像个官员,简直比乞丐还要落魄。”陈寒听后,直觉告诉他,这又是一个像海瑞一样的人物。

“那你们有帮助他们吗?”冬雪回答:“他们家人和郭御史一样倔强,不接受金钱。我们就买了米面,添了些油,还买了十几斤猪肉送去,他们才勉强收下。”

“但这还不够,郭御史以铁面无私着称。他的邻居告诉我们,平时很多官员和商人想帮助他们,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宁愿忍受贫穷和饥饿,也不愿向富人低头,也不愿接受同僚的援助。”

夏荷含泪走近:“公子,这样的官员太少了。如果他得不到提拔,没人帮忙,他们真的会过不下去。”

陈寒深感同情,决定助他一臂之力。次日早朝,陈寒出门,蓝玉、曹振、王弼等人已等候在那里,准备陪他上朝。陈寒向他们讲述了郭汝槐的事迹。蓝玉确实听说过此人。

“听说他是个直性子,谁都不怕得罪。”

\"起初在监察院担任正七品监察使,后来因性情刚直,被调任为街头的巡查使。\"

陈寒轻轻应了一声,刚走出自家府邸的小巷,遇见了郭汝槐。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