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1635改变世界> 第89章 朝鲜事

第89章 朝鲜事

1640年7月17日,朝鲜。

七月份的朝鲜平均气温在二十七度左右,受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这个时候也是降雨很多的季节。

此刻的汉阳城就笼罩在雨幕之中,刚刚占领此地的定海大兵们正在冒着大雨修建营地,七八千大军总不可能全都涌入城内住民房,倒不是害怕扰民,而是现在正是作战的时候,军队必须随时保持集中方便出动。

哪怕就是休整的时候也必须统一待在营寨里面,不然遇到敌军突袭,军队集结不起来那才叫一个惨。

雨中的定海陆军济州旅士兵们一个个脱光了上衣,露出上半身精壮的肌肉,挥舞着大锤敲击铁定固定帐篷,脚上的鹿皮军靴深深踩在泥泞的土地中。

不远处民房里面的朝鲜女人们正痴痴的看着那些精壮士兵在雨中挥洒汗水,比起那些瘦弱矮小的朝鲜平民男子,这些来自定海的肌肉大兵似乎更讨朝鲜女人们的喜欢。

汉人的身高并不矮小,哪怕就是明末这种乱世,汉人的平均身高也能够维持在一米六以上,甚至是更高,东亚病夫的概念是出现在清朝,那个年代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如此,清末就更加不用说,抽鸦片不把抽死就不错了,还想长得又高又壮?做梦去吧!

至少明朝时期,汉人男子平均身高是在全球顶尖的。

定海人征兵标准一般身高至少一米六以上才算是合格,这个身高就是按照普通男子的底限身高标准确定的。

军中的伙食也是很不错的,定海陆军的伙食虽然味道一直备受指责,从海寇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是如此的,甚至连陈昊本人都曾指责过陆军的伙食很差劲。

但陆军一直都是坚决不改,味道差没关系,量管饱就行了。

按照陆军规定的伙食标准,每一个陆军士兵每日的伙食摄入量为主食谷物类500克、肉类50克、鸡蛋1枚或者奶制品补充替代、茶叶5克、白糖20克、蔬菜按照驻扎地供给标准而定,但不得少于每日50克,副食也由各地按照具体环境进行供应。

充足的伙食提供了充沛的营养,再加上严苛的训练,和常年的作战,定海陆军的单兵身体素质在亚洲乃至全球而言都是顶尖的。

“特么的,你们朝鲜人都跟老子这么玩是吧?”

李敬天非常愤怒,刚攻打下来的朝鲜王都汉阳城,竟然只搜刮出来了区区七万两银子和一堆不值钱的粮食粗布,这让一心想要以战养战的李敬天如何能够甘心呢?

朝鲜本地狗腿,王国政府左议政朴敏师跟在了李敬天身后,被雨水淋得像条落水狗似的,委屈巴巴的。

“李将军勿要发怒,朝鲜国情如此,常年遭受满清建奴的搜刮,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勉力维持而已,国库能有七万两银子就不错了。”

朴敏师心中此刻正在大骂城内的两班贵族,虽然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可不像他们这么蠢呐!

朝鲜王城国库其实早就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这些年经受满清盘剥,还得供养王公贵族,国库早就空空如也了。

幸亏朴敏师作为定海人的内应,提前知道李敬天也渡海突袭汉阳王城的消息,让下面人提前准备一些银子放进国库里面去,免得这位爷发怒。

可下面人办事儿也太不靠谱了,就放了区区七万两银子和一堆陈粮粗布,这怎么可能满足李敬天的大胃口?

此次定海陆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克了汉阳城驱逐满清建奴势力,相当大一部分功劳都在朴敏师和其背后的朝鲜王子李淏当内应。

这俩人早在陈昊率军攻克济州岛的时候就当过定海人的阶下囚,最后还是花银子赔款才被放走了,二人也是最早的朝奸,他们俩秘密签署的济州条约和通商条约让定海人开始染指朝鲜了。

李敬天攻打汉阳王城的时候,两人就同时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原任朝鲜王,李淏自立为王,朴敏师也水涨船高成为了文官之首。

“我不管这些,老子大老远从釜山一路杀过来,顶风冒雨呐!这么点银子打发叫花子么?”

“既然国库没有,那贵族官绅家里面肯定有,这些年你们当中间商做生意可赚了不少,别想瞒着老子!

下去之后,你给我拟定一份通鞑名单,老子挨个去抄家,他们既然不想要体面,那老子也不要了!”

朴敏师听完脸色煞白,苦劝道:“通鞑?哪有人通鞑呐,我们可都是开城门迎王师的义士!”

李敬天大大咧咧摆了摆手道:“我管你有没有通鞑,老子只要一个名义,赶紧把名单拟好了,老子今夜就上门取钱,老实听话的,我们就只拿钱不杀人,不听话,那就族灭!”

“还有你们刚登基的那个什么朝鲜王是叫李淏对吧?”

“那可是大王呐,他的家不能抄呀,不然全都乱套了,这才刚登基,多少给他一些面子呐!”朴敏师一听李敬天竟然问起了新王李淏的事情,顿时吓得脸色煞白。

李敬天道:“放心不抄他的家,但他得改名字,一个傀儡而已,凭啥也敢名字里带个昊字?他配么?”

朴敏师解释道:“他那个淏比贵国总理陈昊大人多三点水,不用避讳吧?”

李敬天听完更来火了:“日天也就算了,还敢浪?他想造反么?”

朴敏师听完不敢再继续争辩了,连连点头:“是是,我赶紧通知大王避讳改名字!”

朴敏师离开之后,就把那些前朝鲜王李倧的心腹大臣,还有那些反对自己和李淏的政治对手全都写上了“通鞑”的黑名单上面。

这些名字朴敏师早就是烂熟于心了,写起来可谓是一气呵成,丝毫不带打岔的,当场就在李敬天的帅帐写完了。

李敬天拿到了名单之后也是丝毫不敢拖延,没给这些黑名单上的家伙任何反应时间,当夜营寨都还没有修完了,大兵们就被李敬天喊着去抄家发财了。

一夜之间朝鲜王城内一半的两班贵族大臣家中全都遭殃了,李敬天按照不拿一针一线的传统,将那些大户家中抄的只剩下针线了。

这效率也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不以战养战,光靠着本土拨款的那点军费养军都不够,济州旅都拖欠了两个多月伙食费没给了,济州市市长赵德轩扬言下个月李敬天一粒军粮都别想拿到。

再不搞一点横财,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济州旅官兵上至李敬天这个上校旅长,下至列兵,平均下来每个人每月也就是八两银子左右的军饷钱,实际上列兵每月能够拿到手仅有五两银子而已。

现在本土一所好点的沿海房子月租至少都是五两银子,哪怕就是合租也得每月二三两银子,一个月薪水还不够交房租的,你说谁愿意玩命给你当兵打仗?

两天奇袭上百公里,整个济州旅都是奔着城破之后发一笔横财呐,这也是军方惯例,政府给不出这么多军费,那就只能靠军队自己在战场上获得了。

数千定海大兵们效率奇高,仅用了两天就完成了抄家行动,搜刮白银一百七十七万两,黄金三万八千两,其余各类粮食、布匹、瓷器等等物资也能够折合几十万两银子。

李敬天大手一挥,直接按照三七开的老规矩,三成直接原地瓜分给将士们,剩下的七成转运济州交给赵德轩处理。

拿到钱之后济州旅军心大振,一个个都嗷嗷叫想要继续北上发财。

................

汉江以北,开城,刚刚带领溃兵和臣子逃入城内的原朝鲜王李倧依然还是惊魂未定,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李淏和左议政竟然都是定海人的奸细,竟然给敌军打开城门,就为了推翻自己,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自己这个国王只是怀疑李淏而已,有些忌惮这些年李淏的势力发展,刚生出一些压制的念头,对方就直接反了,还给定海人开城门,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原本朝鲜王国的军队还在大邱和盘踞釜山周边一带的定海人纠缠僵持,李敬天就算是插了翅膀也没法直驱汉阳王城,除非是学习麦上将来一场仁川登陆,可七八千人兵力的大规模登陆,李敬天也来不及准备,根本没这么多船只。

李淏和朴敏师的政变计划非常急迫且仓促,李敬天也只能抓住时机果断出击了,他这人的性格一向都是宁可冲错了,不愿意放过了。

在朴敏师安排的心腹将领临阵叛变的情况下,李敬天轻松击败了盘踞在大邱城内的两千余清军,然后率军北上突袭,一路上朴敏师和李淏都安排了,沿途城池和关卡形同虚设,让李敬天两天强行军一百二十公里抵达了汉阳王城,然后就是朴敏师开城门迎王师。

当时的前朝鲜王李倧幸亏在城外避暑,听到消息之后赶紧带着护卫军队和随行的臣子北逃开城。

缓过来一些的李倧有感觉开城还是不安全,离汉阳城太近了,决心继续北逃平壤,那里有满洲八旗驻扎,去那里才算是安全。

这些年朝鲜可谓是风箱里面的老鼠,两头受气,北面有满洲八旗,南面有定海大兵,李倧也是一直走钢丝绳,在两颗鸡蛋上跳舞,维持着朝鲜境内的平衡统治,想要让定海人和满洲人二虎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可这一次定海人不讲究,竟然勾结自己的儿子和大臣发动政变突袭,把自己的王城都给占了,李倧也是放弃了幻想,开始全面倒向满洲,想要借助满洲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夺回王城。

李倧一边向北亡命逃窜,一边写信给向奉天皇太极求援,一边派出臣子笼络汉江以北的朝鲜各地城池和军队,竭尽全力集结力量想要恢复自己的王权。

奉天城内的皇太极也是很快就接到了朝鲜王的求援信,看完之后勃然大怒。

这伙定海人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了,去年扶持一伙乞活军占据了辽东金州半岛,竟然还阵斩了阿济格这位郡王,杀了他们三四千满洲精锐。

今年要不是因为松锦那边大战,对付洪承畴更加重要,皇太极在就亲征金州半岛了。

可老子还没有动手呢,你竟然又开始在朝鲜闹事儿了,简直就是不把我满洲铁骑放在眼里呐!

满清被定海人这两年的动作搞得极其难受,定海人每一次出兵都打在了满洲人最难受的地方,出兵金州的时候,刚好遇上了皇太极第一次进攻松锦防线失败。

这一次打朝鲜,又正好赶上了明清之间的松锦大战关键时刻,真是太会挑时候了。

皇太极看完了求援信之后,又交给众人传阅,打算一块议出来一个法子应对咄咄逼人的定海侵袭。

多尔衮第一个看到了求援信,看得那是龇牙咧嘴的。

李倧在信里面使用了大量春秋笔法和夸张的修辞形容,说什么小王亲率五万朝鲜大军迎击十万定海贼兵,两军在汉阳城下打得天昏地暗,流血漂橹!

然定海贼军箭如雨下,刀枪如林,兵多将广,小王最终寡不敌众败退开城,但亦击杀定海贼兵数万,阵斩贼军猛将陈昆、徐望宗、李敬地等多人。

对于定海人在东北亚地区的活跃的将领,满洲人也了解不少,陈昊、徐望祖、李敬天,甚至是王友金和乞活军的曹永他们都知道,阵斩贼军猛将名单里面这些个陈昆、徐望宗、李敬地是谁呐?

多尔衮一脑门雾水,他的亲兄弟阿济格死于定海人手中,脑袋都被带回了江南定海本土的博物馆里面展览去了,所以他对于定海人有着深仇大恨。

拉过送信的朝鲜使节问道:“这些名字怎么回事儿,哪来的贼军猛将,看着熟悉怎么从来没听过?”

朝鲜使节吓得脖子一缩,赶紧急中生智回答道:“启禀大王,陈昆乃贼军定海头领陈昊之弟,徐望宗乃是贼军猛将徐望祖之弟........”

多尔衮一听就明白了,冷笑着补充道:“李敬地就是李敬天之弟咯?日天的弟弟日比,望祖的弟弟望宗,敬天的弟弟敬地,朝鲜王还真是杀得够准呐!”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