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1635改变世界> 第56章 军售与驻军

第56章 军售与驻军

共和元年,五月。

明帝国与定海共和国之间的军售谈判依然还是在艰难进行着,前前后后谈了足足三四个月都没有达成协议,这让定海代表团感到非常难受,虽然以往也接触过明朝官府这种效率也曾经习以为常过,但经历过了定海那种说一不二说干就干的效率之后,再回到这种节奏就难以忍受了。

北方的满清都已经击败了索伦部族彻底肃清了后方达成了满蒙之主的成就,沙俄帝国的探索队都已经出现在了黑龙江流域,农民起义军投降之后又在开始商量怎么降而复叛了,但迟缓的明帝国却依然还是保持着和以往一样的迟缓效率,这让定海方面感到了一股深深无力感,并且发自内心的感觉,这样的明帝国官府值得他们和平友善相待么?

五月初十,张献忠罗汝才降而复叛的消息的传到了江南,起义军卷土重来,面对着近在眼前的危机,明帝国官府终于知道开始着急了。

面对着这样的突然变化,定海代表团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自己万般逼迫催促对方都不急,农民义军卷土重来之后,他们立刻就急了,这种火烧眉毛才想着临阵磨枪的政府真的靠谱么?

定海代表团甚至都有些不想继续谈判,照着这个形势走下去定海方面都害怕,军售协议刚谈完,明朝估计就得没了,别辛辛苦苦好几个月做了一场无用功。

但来自后方本土将军府的指示,还是命令他们继续谈判,以此次军售契机获取对宁波区域更加深入的经济、军事、政治影响力,陈昊本人在发给代表团的密信之中详细指示,军售本身的经济收益可以放在次要,在必要时刻可以对明朝支付军售货款的方式的采取妥协,以牺牲经济收益的代价在宁波地区攫取更多的政治以及军事收益。

获得了指示之后的代表团继续打起精神和明朝官府磨起了洋工,双方不断扯皮,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就是坐地还钱,明朝官府想要以赊欠的方式获取大批的军械武装,这样明显的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定海方面就是被门夹了头也不可能答应。

定海方面提出可以接受赊欠,但必须有抵押物,明朝必须拿出宁波府地区的税收以及驻军权,还有长江沿岸的通商权利作为抵押,在获得足够抵押物之后,将军府可以担保明朝政府在定海中央银行(前舟山商业银行)获取一笔年息百分之七,额度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贷款,该笔贷款专款专用,明方不得直接提取现金,而是只能用作对武器生产商的转账。

如此苛刻的条件明朝官府听完直接否决了,开什么玩笑,这样的协议一答应那直接玩完了,军械搞不到最多就是自己被杀头,可把宁波府的税权和驻军权给卖了,那可就是诛九族了,这谁敢答应?

双方谈判再度陷入僵局,但没多久很快又有了新的转机,来自北京方面的严厉追索诏令又到了南京,这一次崇祯皇帝老毛病又犯了,急于求成的性子使得他接受不了任何等待,连同索求军械的要求还发来了追索赋税军饷的诏令,不但要求江南获取大批军械,还要求上缴历年欠税以及今年的夏税共计八十万两白银。

接到这样的诏令南京方面和江浙都开始懵逼了,这夏收都还没影了,你就想着夏税,想屁吃呢?还有历年欠税,你猜猜为什么有欠税?能收上来的话,还用等现在么?

皇帝的逼迫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南京方面和江浙布政司双双开始摆烂了,卖国就卖国吧,反正是你老朱家的江山,关我何事?

明朝代表团很快同意了定海方面的要求,但他们也提出条件,要求多借八十万两银子顺带把催收的税款也给解决掉。

定海方面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个条件,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百五十万都借出去了,也不差这八十万两银子,反正银行里面存的钱都是储户的,这些钱一大半都是江南士绅存在定海薅利息的,等于是拿江南士绅的钱去借给江南明朝政府,收税也好借款也罢,反正都是江南士绅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五月底,明定之间的军售谈判历时四个月终于达成了成果,明朝以抵押宁波府税权、驻军权以及长江沿岸通商权利为代价,向定海国家中央银行贷款两百三十万两白银,年息百分之七,其中八十万贷款以现银方式交付,其余一百五十万两贷款专款专用存在账上。

消息传回定海之后,又是一片欢腾,军方、将军府、议会、民间的商人们全都是欢欣鼓舞,这又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

有了钱之后,相关军械武器出售事宜也水到渠成,双方签署协议,规定定海方面将会陆续向明朝交付一万五千支全新的毕氏步枪,由于是大批量采购,单价被压缩到了二十三两白银;九十毫米野战火炮一百二十门,单价两千二百两白银;刀枪剑戟等冷兵器八千余件,铠甲四千副,其余各类马具、军服、被装辎重不计其数。

由于供货量巨大,所以定海方面只能保障陆续在今年十月底之前交付完毕,同时还会派出专业的教官对明军进行培训。

这笔天量订单极大刺激了定海县本地的军火产业,光靠舟山军械厂一家兵工厂肯定是吃不下的,所以新成立好几家兵工厂纷纷接到了巨额订单,与军火相关的其他产业,诸如钢铁、纺织、化工等等行业都是接到了大笔订单。

除了经济收益之外,定海方面还获取了宁波府的驻军权与征税权,首先就是驻军权,获得了驻军权利之后的第一时间,将军府迅速反应,派遣了一支特遣营渡海驻扎宁波镇海地区,当然名义上是以定海镇总兵陈昊的名义的进行调兵驻扎,并且南京兵部也出具了相应了调防文件,官面上来解释这就是明朝南京方面为了防备海寇靖边安民,特调遣定海镇总兵麾下军士驻防宁波。

驻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明年陈昊非常有可能发起一场针对北方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旦发动那就是倾巢而出本土几乎不会留下什么守军,那个时候本土面临的唯一威胁就有可能是来自明朝的背刺,虽然陈昊觉得现在明朝没这个本事,但却也不得不防。

而在宁波驻军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什么风吹草动至少能够先御敌于国门之外,给本土留下缓冲期。

至于宁波府的税权那就更是金勃勃了,明朝自己的税收制度烂的不行,可定海收起税那可就是生猛无比了,以至于宁波本地官绅听到上面把税权卖给了定海之后,整个宁波上层社会一片呜呼哀哉,全都是如丧考妣。

善于温水煮青蛙的将军府并没有向驻军那般激进急迫,拿到税权之后的第一时间将军府先是把宁波方面的海关给建了起来,这不只是将军府的意愿,同样也是议会还有民间企业商人们的意愿,长久时间以来宁波府就一直都是没有关税的,等于说是他们的商品出口都是零关税出口,再加上他们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宁波本地出产的商品其实竞争力很强的,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定海会对宁波搞关税壁垒,不然根本竞争不过。

除了关税之外,将军府税务部门还收起了盐税、交易税、增值税等等各类税务,但对于本地士绅根基一般的田赋农税直接无视掉了,由于明朝本土实施的都还是实物税,收缴农税的东西往往会收上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除了粮食布匹之外,收税机关还有可能会受到熏肉、果脯、鸡蛋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储存不便不说,还麻烦,将军府干脆就把农税给无视掉了,专心收取商业税,留些来的一些空白也是给予宁波本地人的一些缓冲期,免得把他们逼急眼了搞出什么乱子。

现阶段陈昊可没有空余时间来处理动乱,他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发展军备稳定内部政局方面,全力为来年的军事行动做足准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