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1635改变世界> 第14章 扩军

第14章 扩军

时间进入了金秋时节,溗泗军来到定海县也也有了足足一个多月了,预想中对岸朝廷汹涌而来的平叛大军并未出现。

事实上宁波府早就收到了定海县遇袭的消息,但官府根本派不出什么像样的兵力前往支援,上半年遭了水灾损失惨重,知府还写了折子想请免税负,可朝廷压根就搭理依然严令赋税必须足额上交,包括辽饷在内都必须按期足额上交。

明朝此时已经事实上形成了财政破产,对内需要镇压愈演愈烈的农民军起义,对外需要防御建奴进攻,军费开支蹭蹭的往上暴涨,而明帝国自身效率低下且无厘头的财政体系根本无法应付这种双线交战内外交攻的战争。

别说是军饷就是官员俸禄也都在拖欠着,没钱谁还给你卖命?

更加别提朝廷就算是有钱也必须经过层层漂没才能发到士兵手上,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能够坚持住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上头接到宁波府汇报的定海县遇袭消息之后,直接批示就地处理,意思就是你宁波府自己看着办吧!

宁波府官绅各个身家巨富,但公家的府库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钱去动员军队,也就干脆当鸵鸟,装作不知道,反正是海外离岛,只要海贼不登岸,那就是无所谓。

明帝国的绥靖政策给溗泗军创造了一段良好的发展期,在陈昊的带领之下溗泗军完成了一轮新的扩军计划。

自从通过法典还有议会再加上各种政治手段搞定了枪杆子和钱袋子问题之后,溗泗军就走上了高速发展期,有人有钱之后无论办什么事情那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前溗泗军内部还搞不明白陈昊为什么要这么折腾,明明抡起刀子抢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的去搞法律议会,用征税的形式去搞钱。

可一切搞定之后,事情发展的顺利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了律令和议会之后,溗泗军无论想干什么,只要议会走一遭,批准之后,所有的资源都会自己送上门来。

这就是通过正规繁琐手续获取资源的好处,比起劫掠虽然很麻烦一次性收入也少的多,但却能够最大程度保全社会运转稳定,也能持续获得收入,长远来看比一锤子买卖好多了。

就像现在只需要一声令下,定海县过半的青壮人口都自己跑上门来接受溗泗军选拔,军费开支也被立马送了过来。

这一次陈昊履行了承诺,溗泗军全体成员原地升一级,三百多人的兵力直接扩充到了三千四百人左右,原来的老兵全部军衔平地升一级。

溗泗军也从一支小规模武装扩建成了一个战斗步兵团以及一支小规模海军。

具体编制就是陆军三千人兵力,海军四百多人。

陆军主要编制就是一个步兵团,陈昊亲任团长,中校军衔,下辖三个步兵营,一营长徐望祖少校同时还兼任团参谋长,二营长李敬天上尉,辎重营长则是新晋提拔的一位少尉担任名叫王有金,由其暂代三营长之职。

王有金是王福开的族侄,跑江湖的时候一直带在身边,小伙子二十来岁很精神,也很机灵学东西很快,王福开就推荐其继任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王福开本人则是被陈昊安排去议会当议长去了,这个重要的职位陈昊本人其实是想当的,但别人不答应,不止是士绅们也有溗泗军内部的反对,避免一家独大搞一言堂的想法不止是陈昊,类似徐望祖、李敬天还有戴行知赵白石这些人都有,你陈昊玩平衡,别人也会呐!

要是你陈昊既是军队领袖又是议会领袖,那别人就干脆别玩了,捧你陈昊当皇帝算了。

这年头混江湖的就没一个蠢货,蠢得早就死干净了!

陈昊无奈只能安排王福开去占了这个职位,好歹王福开也是溗泗军中少有的聪明人,不说掌控议会,但按照陈昊的政策对议会进行平衡还是可以做到的。

王福开本人有些不愿意离开军队,毕竟枪杆子可比嘴皮子牢靠多了,最后作为利益交换,陈昊选择提拔他的侄子来当营长。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选可以去议会当议长,他本人也是十分乐意的,那就是徐望祖,可惜的是陈昊不敢让这家伙去,因为这厮也是个聪明有野心的人,而且还是定海县本地人,让他去搞不好就和议会那群官绅沆瀣一气了,还是把他放在身边稳妥一些。

作为安慰,陈昊还是安排徐望祖挂了个团参谋长的职务,依然还是名义上的军方二号人物。

海军那边四百多号人,都被陈昊先丢进了新兵营参训,等基础训练完毕再进行专业训练。

为了这一次扩军计划,陈昊把走私船上压箱底的装备几乎全都拿出来,一口气武装了一个混成步兵团。

一营作为输出主力,装备了全部的燧发枪,共计七百名火枪兵,剩余燧发枪作为战略储备以及团部直属部队使用。

二营则是重步兵营,也是七百人左右编制,主要武器就是长枪和钢刀,重步兵人人皆着全身甲,作为全军近战主力队。

而辎重营则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营,千人编制,不着甲主要装备冷兵器,负责携带运输物资给养,战时还需要帮助二营着甲帮助一营看押等任务,紧急时刻也得上一线作战。

简单说辎重营就是溗泗军的预备队、新兵营、运输队、后勤队,肩负各种职能多面手!

伴随着军队扩建之后,新的规章制度也都一一上线了,军饷制度、参谋制度、军纪制度、后勤制度等等都开始慢慢建设起来了。

其中最受关心的就是军饷制度,这东西可是人人都盯着,在经过与议会扯皮之后,溗泗军拿出了一套目前全世界最优厚的军饷体制。

列兵月薪三两,二等兵月薪五两、上等兵月薪七两,下士月薪十两、中士月薪十五两、上士月薪二十两,少尉月薪三十两起步,中尉五十两,上尉七十两,少校一百五十两、中校二百两,再往上就暂时没有了。

除了基础军衔薪资之外,还有职务补贴薪资、战时作战补贴等等额外福利。

这套待遇体制已经是到顶了,听了的人都是直呼离谱,没见过这么高薪水的丘八。

不过没见过不要紧,以后就有了,陈昊所秉持的观念就是军队一定要舍得花钱,舍不得花钱的例子现在就有,北京城的崇祯皇帝就是军费不到位,再过几年估计就得挂歪脖子树了咯。

当然高福利自然也有高付出,拿了这么多的钱那就自然得玩命练了,新兵入伍之后还没来得及睡一晚,当天就被拉上了训练场开始玩命操练。

老兵们那当初陈昊对他们那一套更加残忍的用到了新兵身上,简简单单的队列训练被他们玩得花样百出,搞得新兵们苦不堪言直呼这个饷钱一点都不好拿!

陈昊走在训练场上看着被练得嗷嗷叫的新兵们很是满意,一边走一边听取着身边书记官的汇报。

书记官也是溗泗军特色单位,不是政委监军那类性质,单纯的就是书记官,专门负责处理文书的那类人,不肩负任何作战任务也没有什么权利,溗泗军的识字率实在是太低了,必须每营每连配备书记官,否则根本没法管理指挥。

书记官都是从本地读书人群体中强制征募的,毕竟本地读书人少,且极其不愿参军,只能强制征募。

有了书记官之后,陈昊的工作量锐减,至少不用再费劲巴拉去猜那些本地方言俚语了,有什么事儿直接写文件传达就行了。

这年头可没有推广普通话,各地都是以方言为主体语言,更加崩溃的就是每个方言体系下面还有各种子系,真可谓是十里不同音!

这个问题不止是陈昊发愁,之前老朱家的历代皇帝也是头疼,遇到个南方臣子觐见,听半天也不知道这家伙说的是啥,只能看折子才明白。

陈昊一直就在埋怨,当年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都搞了,怎么不干脆把语同音也一块整了呢?

一边走一边听着汇报,陈昊也渐渐把整体局势给摸清楚了。

议会那边没啥可说的,整天吵架,一到开会就是士绅们乐此不疲的互喷口水。

主要变化还是军方这边,扩军的事情就不说,主要大工程就这么几项,军营建设完毕,港口也进行了扩建了。

另外军方为了自筹军费补贴不足,还在海边开设了盐场,在陈昊的指导下完成了海水晒盐技术升级,已经开始不断产出白花花的海盐了,效率比以往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除了白盐之外,陈昊还推动士绅们积极发展纺织、陶瓷、木材、造船等等行业,陈昊本人则是继续推动港口道路基建设施建设,没事儿就把军队拉出来修路练体能。

但陈昊搞这么多事情依然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军队扩建步子迈的太大了,每月军饷、伙食、勤杂作训开支至少需要一万八千两白银才能维持,而议会通过税收决议之后每月能够提供的军费仅仅为一千二百多两,加上之前的分期赔款也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

搞钱已经成为了陈昊新的一项挑战,搞不到钱,那么溗泗军体系就会有分分钟崩溃的危险!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