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18章 李适要修书

第18章 李适要修书

李适的话把崇祯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要是朝堂多几个李适这样的官员,我大明何愁不兴啊。

“李卿真乃谦谦君子,朕心甚慰啊。”

李适心里乐开了花,说实话李适自己都把自己感动到了,崇祯怎么可能不上套。

“真是祖宗保佑啊,危难之际总是会正直忠心的大臣站出来为朕分忧。李卿你是一个,还有一个魏藻德爱卿也是。”

正得意的李适,听到魏藻德名字,顿时恶心的像吃了一只苍蝇。

魏藻德这个狗东西能和我相提并论,他就是一个道貌岸然,沽名钓誉之辈。我李适可是真心实意为你老朱家续命啊。

但是李适又不能说出来,只得安慰自己时间能证明一切,到最后崇祯你会明白谁才是你的忠臣。

魏藻德这个狗东西目前的履历比李适的都好看。

崇祯十三年的殿试,崇祯问“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殿上无人敢说话,只有魏藻德回答“知耻。”

又自叙崇祯十一年,建虏入塞,协助通州守城有功。

崇祯皇帝大喜,将魏藻德擢为状元,授修撰。

本来按照正常发展,魏藻德简在帝心,只需要在翰林院混三年,便可以平步青云。

当然历史上也是,崇祯十六年五月魏藻德以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崇祯十七年二月,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升为首辅大臣。

这个家伙就是明朝升官速度第一人,用了四年时间走完了绝大部分官员一生的路程。

当然魏藻德居高位,但是一无独白。只有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就是历史上闯军要打进北京来了,号召百官捐钱对抗闯军的人,不过这也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李自成进北京城后,魏藻德主动投降。但是也免不了被闯军拷打的下场,因为铐出来的钱太少,死于狱中。

原本本来还在混资历的魏藻德见李适突然崛起,便羡慕嫉妒恨。

于是当即便给崇祯皇帝上了一封奏章,开局就是不断吹捧崇祯皇帝是如何的英明勤奋,然后就是自己如何的忠心,最后就是自己有大才,皇帝你就看到办吧。

魏藻德花了点钱,于是他的奏章今天早上便到了崇祯的御前,并且还在最上面。

魏藻德有口才,通篇写得天花乱坠,把崇祯吹的飘飘然。

这不崇祯当即召见魏藻德,现场魏藻德面对崇祯皇帝的问题应对自如。

这让崇祯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眼前的这个魏藻德是个大才啊。

有了李适的先例,于是崇祯便当即把这家伙封为礼部右侍郎。

李适只得笑脸说是,崇祯再次问道,

“李卿,今天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

李适今天过来一是来表忠心的,二是给自己的几个小弟安排差事,就是修书。

“陛下,这天下发展日新月异,原来天下还有如此多的国家,有从万里而来的佛朗机国(泛指西班牙和葡萄牙),红毛番(荷兰),佛郎察(法兰西),英吉利。”

崇祯点点头,

“朕也看过天下全舆总图,世界之大,难以想象啊,而我大明只是其中一个国家罢了。”

李适也知道《天下全舆总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京献图,然后由明朝官员李之藻绘制的世界地图。

“陛下,臣想编一个万国志。记录这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包括他们的文化饮食,军事等等。”

崇祯也被这丰功伟绩所吸引,要知道此书一出必然留名青史。

但是很快崇祯就反应过来,这要花多少钱啊。现在国库空虚,连老鼠的嫌弃。

崇祯只好苦笑的说道,

“李卿,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目前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如此大的修书行动。”

李适当即急眼了,修个书要花很多钱吗?不就是找几个人,随便写写画画查点资料便是啦。

李适不知道古代修书的困难,就比如这个万国志。你要想知道每个国家的文化饮食等等,不得派人到世界各地去记录信息吧。

不是像现代随便在网上查一查就知道了。

李适也反应了过来,但是这个不能停。必须要找点事干,不然不得被其他官员弹劾渎职嘛。

要知道自己目前还挂着兵部侍郎的职位,要是不想去兵部履职,就要找一个其他的差事遮掩。

“陛下,臣也知道此事消费巨大。但是修得此书,不但可以让我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还可以趁机打探其他国家的虚实。”

“我们前期先小范围开工,人数也就几个人而已。等到我大明财政好转,再大规模的开展。”

崇祯也思考了一番,李适的提议的确让他很心动啊,特别是那句“让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

反正开始也就几个人,用不到多少钱,等到财政好转再大规模开展。要是最后成功,也是自己朝的功绩。

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

“李卿言之有理,那就由你组织人手开工吧。但是切记千万不要用了过多的银两。”

李适露出笑脸,搞定收工。

李适见目的达到了,就告辞而去。

一路上全是走路,再次回到了翰林院,李适感觉自己的双腿好像灌铅了一样重,看来原主的身体不怎么样啊。

李适当即召集了高尔俨,马鸣禄和董国祥三人。

三人喜不自胜,终于混到了一份差事啊。

当即几人便开始商议如何开展,目前经费严重不足,就只有先修周边的国家。

但是也没有办法到当地去考察,就算是有经费大家也不愿意去,这一去就是数年,回来后早就沧海桑田了。

又不能去,就只有在京师找人问询了。

正好京师的鸿胪寺的会同馆,居住着大量的外国使节。当然也就是朝鲜安南这些国家,像西方那些国家没有特定的旨意是不能上岸的。

于是李适在黄景昉那里申请了一间大殿,大明崇祯朝的万国志修书行动正式开始啦。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