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第280章 宋光,字云龙

第280章 宋光,字云龙

  第二百八十章

  其实吴正义是很理解李世民的这种患得患失的想法的。

  实际上在大唐,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是只有李世民一人。

  朝中的文武百官和民间的百姓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吗?

  当然有,而且很严重!

  不然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是怎么来的?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的缓慢提升给古人造成了深深地危机感而已!

  吴正义完全可以从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的角度来给李世民吃一颗定心丸,但是他不想这样做。

  因为只考嘴上说并不能让他又深刻的理解。

  “表哥,还记得当年我们在蓝田时说的那些话吗?”

  “什么话?”

  “时间,想要改变大唐,解决士族门阀的事情上,表哥和舅舅给了我五年的时间。”

  “是呀,五年......不到五年,士族门阀的势力就消失了大半,如今更是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不过你提这件事是想说明什么?”

  “我想说明表哥和其他人的担心需要时间来验证。不管怎么说,大唐有琼崖和南洋来兜底,未来几年,琼崖侯府可以保证为大唐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表哥和朝廷暂时放开几年的工商管理,看看工商的发展是不是向表哥担心的那样会影响到大唐的粮食安全再说。”

  “朕觉得你这话不太靠谱。”

  “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放开,而是让朝廷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到工商业的发展中。”

  “表弟,你这话说的就有些前后矛盾了,先是说放开,又要朝廷参与管理,朕不明白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好理解,表哥可以去问问承乾和阿恪,我的意见就是一句话。”

  “什么话?”

  “不能放任资本,朝廷不能丢掉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不懂。”

  “现在不懂不要紧,表哥不用担心,有琼崖侯府看着,大唐的经济结构不会失控,表哥可以派人跟着学习一下对工商业的管理方法,最多二十年,朝廷就能得到一批专业的人才,有了这批人才,大唐的经济发展就有了不走偏的保证,毕竟我也不可能管一辈子大唐的事情。”

  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没有再多停留。

  回到长安之后,朝廷便选派了五十多个年轻官员到琼崖侯府学习经济管理之道。

  对此,朝中百官正巴不得空出这些人的位置,好来提拔新人。

  一切都好像很平静。

  至少贞观十四年都过得很平静。

  这一年,大唐可谓是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一些。

  百姓的愿望永远是那么简单。

  平安喜乐,丰衣足食。

  贞观十四年底,大朝会上,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年终总结报告里没有提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是简单说明了一下大唐的情况。

  粮食增产,国库收入增加,人口总数突破两千五百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大唐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死亡。

  天下无一人饿死。

  听起来简单,但却是千余年来极少出现的情况。

  李世民也因为这句话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明君。

  第一次被所有人承认并表扬,李世民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再次收获了一波来自全国的称赞。

  大唐过得好,唐人自然高兴。

  但是对比之下,周边的一些国家就过得不怎么样了。

  比如吐谷浑......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吐谷浑这一年过得可谓是水深火热。

  因为之前高句丽火山喷发的影响,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吐谷浑、大唐陇右道、北方草原和吐蕃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

  吐蕃和西域还好,有冰川融水滋润,虽然艰难,但保证基本的收成没有问题。

  陇右道本就地广人稀,主要的人口都分布在沿河地区,又有大量的水井、灌渠、水库等水利工程存在,农业上损失不大。

  北方草原一直在实行定点放牧,也有不少水利工程做基础,受到的影响也不算大,唯一的麻烦是此起彼伏的草原大火毁掉了大面积的草场,不过有大唐的粮食和饲料输入,坚持到了旱灾结束。

  吐谷浑就倒霉了。

  除了境内的几条大河沿岸,其他地方几乎是枯黄一片。

  半农半牧的经济结构本身就没有什么抗风险的能力,部族之间又有诸多的矛盾。

  为了争夺水源、草场,吐谷浑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伏允眼看压不住内部的矛盾,就用出了屡试不爽的办法——用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大唐他是不敢招惹的,毕竟吐蕃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可不想让人抓到长安去让人瞻仰。

  吐蕃又没有什么油水。

  在地图上找了一圈,他发现自己能打劫的貌似只有西域的那些小国了。

  尽管西域是大唐名义上的势力范围,但是大唐的在西域的实际控制区域也就是丝路周边,对其他的地区几乎是不闻不问。

  伏允心一横,就派兵绕过星星峡驻扎的唐军进入了西域。

  星星峡附近的唐军和鄯州、玉门的守军像是集体眼瞎了一样,对多达五万的吐谷浑骑兵视而不见,只有一小队唐军骑兵前来警告他们不要靠近丝路范围便再无其他动作。

  这更让伏允放心了,以为大唐默许了他的行为,再次派出三万大军进入西域。

  吐谷浑这下可谓是精锐尽出,国内只留下了防守伏祈城的两万多军队。

  八万大军横扫西域诸国,不到四个月就打到了大宛故地,西域残存的二十一国无一幸免。

  大唐真的是不想打仗吗?

  就看着吐谷浑大军在西域乱搞?

  当然不是!

  就在贞观十五年二月,吐谷浑大军带着掠夺来的粮食、财物、人口、牲畜途经星星峡的时候,他们便遇到在此等候多时的苏定方和胡雄,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四万大军。

  唐军等到吐谷浑大军进入包围圈,没有问话、没有警告、没有提醒,甚至没有任何沟通的意愿,直接向吐谷浑大军发动了进攻。

  十几万人在荒凉的西域大战三天,最终以吐谷浑五万六千人战死,其余人投降而结束。

  吐谷浑一战精锐尽失。

  消息传回伏祈城,伏允终于明白过来。

  自己是被大唐当枪使了!

  吐谷浑派兵横扫西域,将西域洗劫一空,西域的底蕴一下子没了大半。

  大唐半路截胡,用最小的代价便夺取了吐谷浑在西域得到的所有利益。

  西域被削弱,吐谷浑主力被灭,大唐得到了大批的粮食、财物、人口和牲畜,可谓是一石三鸟!

  伏允回过味来了。

  但是那又怎样?

  吐谷浑主力尽灭,还有什么资格和大唐周旋!

  他明白,这个哑巴亏自己必须吞下。

  不但要吃亏,还不能喊冤,还要主动向大唐承认错误,以免大唐继续发难,彻底灭掉吐谷浑。

  伏允的心在滴血,却不得不派使团带着自己亲笔写的国书去长安认错。

  大唐上下对此事是只字不提,只管暗地里数钱。

  御书房中,所有与会的人都是红光满面。

  长孙无忌激动的汇报着此战的收获:

  “苏、胡二位将军电,此战,我军损失人员两百七十二人,伤一千一百三十一人,马匹四千余匹,弹药、粮食等军资消耗合集三十二万贯。全歼敌军七万余,缴获战马十万余匹,牛羊三十万头,金银铜线合计六十余万贯,西域各国人口三万余,俘虏敌军两万余,另有粮食、杂货等合计十二万贯上下!”

  “陛下,据俘虏的吐谷浑将领交代,此番他们在西域破国十七,杀敌约有二十万,此时西域总人口应该不足六十万了,其中还有十余万人迁居到了丝路附近,可以说现在的西域是一片混乱,参谋部预计未来一年,会有不少于二十万的西域人口向丝路附近汇集。”

  “另,市舶司密探回报,吐谷浑的天柱王与伏允的矛盾爆发,已有零星叛军向伏祈城进发,市舶司按照陛下旨意,向天柱王移交了足够装备三万大军的兵器和粮草,臣推测,到四月时,吐谷浑内部就该有大乱了。”

  李世民心中很是高兴。

  李承乾和一帮小年轻搞出来的驱虎吞狼之计不仅是削弱了西域,更是搞乱了吐谷浑。

  虽然没有一举解决掉两个大患,但是却达到了大唐的目的。

  相信经过这一战,周边就不会再有人敢给大唐捣乱了。

  大唐可以放手施为了!

  其他人的心情也差不多,大唐的邻居们被削弱,大唐自然更加的安全。

  而且这一战大唐可是赚大了。

  不仅是缴获来大量的物资,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大唐现在可是缺人缺的厉害,有了西域的人口补充,人口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他们这些大佬也能轻松不少。

  李世民抑制住内心的澎湃,平静道:“给苏定方和胡雄回电,让他们尽快带着缴获回来。”

  “另外,为免伏允力孤,市舶司也该给他一些援助了。广存,朕只有一个要求,大唐不能吃亏。”

  刘席行礼道:“诺!”

  “陛下放心,此事由李君羡将军亲自督办,绝不会有丝毫差错。”

  李世民满意点头,又对坐在一旁翻战报的李承乾道:“太子,告诉你表叔,小颂赞该回吐蕃了,堂堂的吐蕃将军这么久都不履职上任算怎么回事?”

  李承乾笑道:“父皇放心,小师弟近来在剑南道游历,前几日还给孩儿来电,说是受益颇多,他正打算带尺尊公主回琼崖聆听恩师教导呢!”

  “那就好,希望他不要辜负朕与峥尘的一片苦心。”看書溂

  李世民点点头就要进行下一个议题。

  这时,戴胄出班道:“太子殿下,吐蕃将军可有了汉名?民部到现在还未给小松赞夫妻入籍,他要履职,我大唐的官不入籍有些不太合适呀!”

  “哈哈,小师弟还真给自己取来个名字,叫做宋光,意为给吐蕃百姓带去光明,让吐蕃百姓接受大唐的光明照耀,摆脱黑暗的笼罩!尺尊公主给自己取名宋璨,亦是同意。”

  李承乾看向李世民,笑道:“父皇,大唐的光辉就要照耀高原了!”

  “不错!”

  李世民捋着胡子笑道:“民部就按他们的汉名入籍,朕再封宋璨光明公主封号,赐公主府一座,钱千贯,蜀绣二十匹!”

  “陛下圣明!”

  御书房的臣子齐齐向皇帝施礼。

  远在松州的宋光和宋璨也向着长安的方向施礼表示对皇帝的感激。

  看着马泽关隘的残垣断壁,宋光决定不再逗留,与妻子乘坐飞艇回到了琼州。看書喇

  吴正义见到两人时,差点没有认出来。

  在大唐生活这么长时间,两人变得更加成熟,皮肤也从原来的黝黑透亮变得白皙。

  特别是宋璨,一身的琼崖着装,如果不是一开口就是别扭的官话,完全就是一副唐人女子的样子。

  宋光的身体彻底长成,变得更加的高大强壮,不过身上的那股子野性也少了很多。

  见识过大唐尤其是琼崖的发达之后,宋光明白过来,这样的大唐根本不是吐蕃能比的。

  自己想要复国就是痴心妄想。

  他自知复国无望,现在所求的就是让吐蕃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过上唐人的好日子。

  做不成一国之主,能帮大唐镇守一方也是不错的。

  不过他的想法违背了吴正义对他的安排,他很清楚自己的想法难以实现。

  吴正义要的是一柄锋利的刀,一柄为大唐清除障碍的利刃。

  当然,自己弟子的意见吴正义也不是一点都不考虑。

  他向宋光承诺道:“你且去做自己的事,吐蕃的百姓就是大唐的百姓,虽然你注定不能做个治世之臣,但是那些百姓确实会因为你而拥有光明的未来。”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此乃华夏几千年来传承不绝的根本!”

  宋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

  再次出现时,他的一身吐蕃装扮不在,而是换上了自己的官服。

  吴正义很满意他的选择:

  “宋光,你为为师弟子,也已成年,今日为师便给你加冠。”

  宋光跪地:“请恩师赐字!”

  “你此生当为我大唐一往无前,古有剑客,封敌必亮剑,为师今日给你取字云龙,望你谨记本心,击败所有敌人!”

  剑客、亮剑、云龙

  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宋光有点懵,而且一懵就是一个甲子,一直到自己离世之前,吴正义才在他的身边告诉他“云龙”二字的含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5.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6.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7.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8.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9.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0.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1.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12.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13.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14.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15.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16.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17.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18. [历史军事]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
  19. [历史军事] 我爹是奸臣
  20. [历史军事]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21. [历史军事]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22. [历史军事] 蜀汉之昭烈大帝
  23.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的医者
  24. [历史军事] 九州恃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