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国相> 第245章 尊与卑

第245章 尊与卑

  在恩荣会后的第二天,新科进士需要到鸿胪寺报道,进行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学习朝会、筵席、祭祀等官场礼仪。

  林然等十一人早上到鸿胪寺后,便跟其他新科进士再次会合,而后被鸿胪寺官员带到了孔子庙,进行一系列的拜谢礼仪。

  他们这帮新科进士除了感谢孔圣人外,还要感谢四圣十二哲和六十二位先贤,即孔子的七十二门徒和一些出色的后辈。看書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圣贤都在着一个严格的排序,倒茶的先后顺序万万不能搞错。哪怕是六十二位先贤,亦有着一个严格的高低之分。看書喇

  跟着人人平等的思想不同,儒学虽然一直宣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话,但尊卑观念简直深入骨髓之中。

  在拜完孔子庙后,便进行另一项的仪式,即立进士题名碑。

  进士题名碑并非是本朝所创,而是源于元朝仁宗,将当年的新科进士题名于石碑上,借以显宗耀祖、流芳百世。

  只是事情已经证明,进士题名碑的初衷怕很难如愿。因为元朝的进士碑已经被毁,如今所看到的进士碑,均是大明的进士碑。

  可以想象,若大明朝在将来被推翻,那他们在进士碑上的名字亦会被毁掉。

  但不管如此,此时能在这里留名,亦是一份巨大的荣耀。故而大家都涌向那块新立的进士碑,看到自己的名字铭刻在上面,眼睛都透露着兴奋与骄傲。

  “这块进士碑怎么被一块红布盖住?”有人发现旁边有一块被红布盖着的进士碑,顿时疑惑地询问周围的同伴。

  林然亦是不解,领头的鸿胪寺官员叫他过来,然后冲着他恭敬地说道:“还请状元郎,为我们揭开这块进士碑。”

  对于这个要求,林然自然答应,当即将那块红布扯了下来。

  围着看热闹的进士们倒吸了一口冷气,然后满是羡慕地望向了林然。

  林然先是疑惑,待他望向那块进士碑的正面时,亦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进士碑的材料是名贵的汉白玉,跟其他进士碑都是一丈高,头部饰祥云纹的图案,中间粗大的篆体写着:“大明文魁”,然后下面是林然的生平介绍。

  在进士碑林中,独立一碑,这是大明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而汉白玉碑在这里亦格外的显眼。只是连中六元的林然,确实承受得起如此待遇。

  林然亦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一出,心里同样极为高兴。

  “此碑是奉圣上旨意所立,自今日起,你就是我大明世代读书人的楷模了!”旁边的鸿胪寺官员笑盈盈地望着他,朝着他认真地说道。

  “圣上隆恩,微臣何以敢当!”林然朝着西苑的方向,一副受宠若惊和感激涕零的模样。

  这自然是表演成份居多,他这个人比较务实,真金白银远胜于这些虚名,或者让他官升三级也行。

  接下来,面对着大家的祝贺,林然显得不骄不躁。对每一个对他表达祝贺的人,都会认真地回礼,同时尽量记着他们的长相。

  三天时间眨眼而逝,除了一甲进士外,其余人都到吏部参加朝考。

  仅是一天时间,吏部便在衙门前悬挂起三百五十七名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

  林然作为新科状元,自然是铁打的次六品翰林修撰,榜眼毛元和探花徐渭都是正七品的翰林修编,三人都没有任何悬念。

  令二甲进士翘首以盼的庶吉士,亦是落下了序幕。跟着宁江先前猜测的那般,本次录取的庶吉士人数大大缩水,只有区区的十二名。

  庶吉士并不能算是翰林,他们其实是到翰林的实习生,可以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三年后,若是散考成绩优异者,则会得到授官,正式成为翰林官。

  虽然这条路子绕得比较远,远不如一甲进士直接授官来得痛快,但在所有新科进士看来,这庶吉士却是一个最好的分配。

  只是这庶吉士是僧多粥少,绝大部分人跟翰林院无缘。在痛失翰林院这个储相之地后,大家的目光自然落在六部九卿。

  对于六部九卿哪个才是首选,这倒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推六部的吏部,亦有人会推都察院,前者有着人事考核权,后者是“专咬”朝廷大员的御史言官。

  若是能够入职六部九卿,虽然注定跟内阁无缘,但只要老实地熬上去,亦可能成为衙门的头目。像如今的吏部尚书吴鹏,虽然不是翰林出身,但谁又敢小窥于他?

  只是事实总是这般的残忍,大多数进士不仅不能进翰林院,亦不能留在六部九卿这些中央部门,全部都得下到地方去任职。

  这些官员到地方,都会捞得七品的实缺,其中以知县居多。只是这类官员远离政治中心,上面若没有过硬的人脉和机缘,想要升迁变得极为困难。

  另外,若是能够分配到富庶之地为官,日子还能过得惬意,但若分配到偏远贫苦地区,怕真是不好熬了。

  但世事就怕比较,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二甲进士怕南京六部九卿,三甲进士怕王府官。前者不愿意到养老院跟老人喝茶,后者不愿意到“猪圈”陪猪混吃等死。

  值得一提的是,新科进士有着拒绝分配的特权,可以强烈表示要留京任职。对于这种拒绝分配的新科进士,吏部亦能够容忍,但这些新科进士却只能享受举人的入职待遇,往往从九品官开始做起。

  在张榜的时候,林然等十一人和刚好凑过来的广东新科进士,一起来到吏部衙门前看榜,大家的心情顿时是起起落落。

  宁江果然到了兵部,张伟进了都察院,但其他人都分配到了地方,有人分配到了江浙的富庶之地,有人却被分配到了大明“新省”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即后世的越南。

  最让人意外的是,被大家看衰的杨富田却进了工部,当真是碎了一地的眼球。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2.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3. [历史军事] 夙志
  4.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5.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6.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7.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8.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9.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0.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5.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6.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7.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8.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9.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20.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21.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22.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3.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4.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