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真知灼见

  对于李世民突然发飙,赵牧早已司空见惯,内心波澜不惊,甚至有点想笑。

  李世民堂堂皇帝,既想震慑他,又苦无良策,每每相遇,常以发飙表达自己的不满,可惜伤不到他分毫。

  赵牧抱拳作揖,郑重的望向李世民询问:陛下,您想让我说什么?

  废话,当然是分封世袭之事。李世民像头发怒的狮子,怒气冲冲喝道。

  文臣武将私下密切来往,乃为臣之大忌。

  赵牧毫无顾忌,更对百官弹劾熟视无睹,更得寸进尺带高阳四处游历,纵然是他默许之事,但亲眼目睹依然越想越生气。

  瞧着赵牧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样子,他恨不得招来刑部酷吏狠狠教训,给赵牧好好长长记性。

  赵牧微微摇头轻笑,直言不讳说:陛下天资纵横,英明神武,比我更明察秋毫...

  这还用你说。

  难得听见赵牧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李世民捋着胡须得意洋洋的说。

  既然陛下比我更有真知灼见,为何执迷不悟呢?赵牧滔滔不绝的说:秦王吞八荒,扫六合,推行郡县制。历朝历代通过实践证明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稳固江山社稷,陛下该清楚分封世袭的利害啊。我建议陛下推行分封世袭,是考虑以后开疆辟土,把诸将分封到域外各地镇守,守护大唐疆域。

  陛下反其道而行之,把诸位皇子,武将分封到大唐境内各地,非但没法守护大唐疆域,更为大唐分裂埋下祸根,这不禁让我想起李氏子嗣中的一名帝王。看書喇

  前半生英明神武,缔造盛世江山,把李唐国力壮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可惜后半生沉迷女色,宠信奸臣,大肆设置节度使。最终一场叛乱席卷大唐各地,昔日盛世江山化为满目疮痍。

  雄武英才被迫禅位,落得个太上皇的悲惨结局,一生英明,晚节不保。

  闻之,李世民神色凝重,不禁冷颤。

  此事他早有耳闻,当年设置节度使时,赵牧特意向他说起过,关乎李氏江山社稷,他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忽视大意。

  分封世袭的官吏比执掌地方军政财的节度使权力更大,执意实施是给江山社稷埋下祸根。

  李世民端起茶杯轻吮,朝着赵牧点点头:继续说。

  陛下,说什么?赵牧诧异。

  李世民朗声说:今日没有外人,你我翁婿畅所欲言,既然你建议把皇子,武将分封到域外之地,总该有个详细的规划吧。

  朝堂之上,房玄龄,杜如晦是他左膀右臂,协助他处理朝堂政务,但论见识之深远,百官皆不及赵牧。

  赵牧适才所言醍醐灌顶,震耳发聩。

  既然赵牧建议域外分封世袭,肯定有详细的规划。

  陛下,此事影响深远,涉及面广,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赵牧说。

  当初,他随意向李世民建议。

  一直来,李世民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他早把此事抛之脑后。

  突然让他细说,着实有点强人所难。

  不急,你慢慢考虑,朕有时间。李世民怒意消散,洗耳恭听。

  好吧。

  赵牧耸耸肩,走到旁边木柜掏出饮品,边轻吮边踱步思索。

  见状,李世民放下茶杯,起身走到木柜旁,给自己拿出几瓶饮品,精挑细选些零食回到座位,惬意的享用,吃着吃着不禁记恨起赵牧。

  难怪长乐,豫章,临川,清河等爱不释手,此等美味谁吃谁喜欢。

  这些年,赵牧竟然从来没有孝敬过他,俨然是个不孝子。

  约莫半刻,赵牧抱拳轻咳,李世民大饱口福之余,微微翘起眼皮说:别装蒜了,直接说。

  陛下,域外分封世袭可大可小,若陛下雄图大志,即着眼于西域广袤地区,与南海之外富饶的地方,若陛下失去进取心,满足于现状而稳扎稳打,即全力经营西域。赵牧进言。

  域外扩张。

  不论征伐西域,或渡海南下,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比单单经营安西都护更麻烦,更艰难。

  李世民已过不惑之年,消灭高句丽实现多年来的夙愿,是否依然长期保持旺盛的进取之心,影响事情的成败。

  呵...

  李世民放下零食,抓起饮品一饮而尽,神情渐渐严肃的起来,情不自禁想赵牧赠予他地图,想起废寝忘食诵读的永乐传,书中永乐派宦官带领水师出海周游列国。

  表明具备强大的水师,肯定能许多从未去过的地方。

  别人能做到,他定然也能做大。

  紧紧攥着拳头,斩钉截铁的说:朕当然志向远大。

  这样啊。

  赵牧轻轻点头,滔滔不绝说:陛下子嗣众多,既已确定立太子为储君,何不把诸位皇子派出去,或南下,或北上,陆续分封到各地,带领精兵悍将去扩疆,对于陛下信赖的将领,也可分封到西域各地,再派遣大军征讨,至于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全靠各位皇子与将领的努力。

  分封各地?

  李世民嘀咕着赵牧的话,走到屏风前,从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地图挂于屏风上,专注的观察起来。

  少顷,他不禁想起李孝恭,回首向赵牧说:你的建议不错,但各地距离长安相隔千山万水,派遣皇子,将领前往,容易让他们误以为是流放,造成朝廷动荡不安。

  嗯。

  赵牧白了眼李世民,现在知晓容易造成江山社稷动荡了,以前为何不听百官劝谏呢。

  不等他说话,李世民忧心忡忡的说:人心叵测,各地情况负责,派遣皇子,诸将前往,等于是九死一生的探险,慎重,必须慎重。

  单单李孝恭所处的爪哇国,已经距离大唐非常遥远,回趟长安需花费数月,西海岸广袤的疆域距离大唐更远,单是前往恐怕都要花费一年半载。

  但凡有敌人,等于前去自投罗网。

  反倒是西域之外地方更容易抵达,一路向西征战肯定收获满满,也许有机会把诸皇子,诸将,分封过去。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2.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3.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4.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5.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6.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7.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8. [历史军事] 夙志
  9.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0.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1.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2.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3.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4.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5.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6.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7.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8.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9.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20.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21.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22.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23.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24.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