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分封世袭

  呵。

  李世民轻笑了声。

  李君羡性格太谨慎了,他没有再追问,免得李君羡为难。

  不过,李君羡说的没错,是该找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商议商议。

  他端起茶杯润润嗓子,下令说:君羡,派人召集内阁官吏进宫。

  喏。

  李君羡领命。

  折身走出两步,转身询问说:陛下,是否召集中书令呢?

  不必。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东征,巡查边境,赵牧为朝廷劳心劳力,是该休息一阵,何况仅是商议,试探下内阁官吏的口风,绝非最终做决定,无需大动干戈。

  喏。

  李君羡躬身退出书房。

  这时,李世民边喝茶边思考,内心好奇,疑惑,到底为何物,引起长安百姓轰动。赵牧这小子不老实,对他处处藏私。

  这阵子忙完,该去找赵牧问个究竟。

  寒冬。

  大雪纷飞,气候寒冷。

  萧瑀,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收到宦官传诏,冒着风雪乘坐马车进宫。

  一路上,几人各怀心事。

  除萧瑀外,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不约而同以为皇帝召集他们进宫,是计划前往赵牧的骊山别苑。毕竟,以往入冬但凡赵牧人在长安,皇上常常带领内阁去赵牧的骊山别苑小住几日。

  今年冬,赵牧没有南下求财,也没有率军前往各处征战,临近晌午赵牧乘车出城的消息,在长安城内传的沸沸扬扬。

  皇帝收到消息,保不齐心痒难耐,移驾去骊山别苑避寒。

  唯独萧瑀内心紧张,疑惑。

  清早,吐蕃公主,使者双双前去他府邸拜访,口述赵牧之罪行,献上金银珠宝,希望他进言劝说皇帝,追讨赵牧的罪过,争取释放禄东赞,多杰,伦珠。

  无事不登三宝殿。

  何况对方来意不言而喻,萧瑀公然拒绝二人,命管家把二人请出府邸。

  不过,他决定设法弹劾赵牧。

  这才半日,皇帝传诏召他进宫,萧瑀暗生忧虑,担心赵牧先发制人。

  几人陆陆续续进宫,各自作揖行礼。

  李世民下令宫女为几人端来热茶驱寒,直言说:冬冷寒天,临时把诸卿召集进宫,朕心里着实过意不去,不过事关重大,朕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召集诸卿商量商量。

  大事?

  魏征,萧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面面相觑,甚是疑惑。

  四方平定,歌舞升平,大唐欣欣向荣。

  能有什么大事?

  即使临时发生大事,也先呈给内阁,由他们转呈皇帝啊。

  目前,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几人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个子丑寅卯。

  魏征侧首而望,抱拳说:陛下,不知发生何事,您临时召集微臣进宫?

  萧瑀,房玄龄喝茶观望。

  李世民龙颜平静,淡淡的说:朕担任秦王以来,众多将领追随朕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终于,经过玄武门之变登基。有诸卿辅佐,贞观年间四海升平,大唐声名远扬。

  天道有轮回,纵观历朝历代,不论大秦强汉皆逃不过历史的轮回,最终皆盛极而衰。

  近来,朕思前想后,决定推行分封制,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实行子嗣世袭制,争取保证江山永固。

  陛下,不可。

  闻声,魏征斩钉截铁的说。

  他以为皇帝召集诸卿进宫有什么大事儿呢,孰料竟然计划分封百官。这何止大事,简直要把天捅个窟窿啊。

  秦汉以来,但凡有为明君皆想方设法遏制诸王权力,汉武帝更实施推恩令,消弱皇族王爷权力,李世民作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君王,理当清楚其中利害啊,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萧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同样瞠目结舌。

  分封?

  这是掘李氏江山的根基啊。

  若执行分封制,不出数十载,好不容易缔造的贞观盛世恐怕分崩离析,大唐盛世陷于内乱中。

  他们不禁惊出冷汗。

  陛下,分封事关重大,望您三思而后行。房玄龄掷地有声的说。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皆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更甚者葬送整个王朝。

  杜如晦面色紧绷,焦急的说:陛下,断不能分封有功之臣,推行世袭制,这将为大唐灭亡埋下祸根。

  是啊,陛下出发点和目的没错,但策略有误,臣以为陛下该再考虑考虑。长孙无忌高声说。

  本以为去骊山别苑避寒呢。

  孰料皇帝提出这种石破天惊的建议。

  幸好是商议,而非决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是吗?李世民料到百官反驳,没料到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接连驳斥,不由得说:施行分封制,选择各家优秀子弟继承官职,怎能没法保证大唐江山永固了?看書喇

  陛下,您糊涂啊。

  萧瑀声若洪钟的说,急声说:陛下,万万不能听信中书令的谗言,分封制,他是最大受益者。臣弹劾中书令,妖言惑众,危害朝纲。

  以前朝廷私下传言,赵牧向皇上建议推行分封制。

  百官上书驳斥,今皇上竟然公然提起,若非赵牧蛊惑人心,皇帝岂能让人迷惑。

  萧瑀。

  李世民厉声怒喝,瞪了眼萧瑀冷酷的说:休要诋毁同僚,此事与赵牧毫不相干,皆为朕的主意。

  陛下,不论是否是赵牧的主意,都该惩治赵牧。萧瑀厉声说。

  房玄龄瞥了眼萧瑀,作揖向李世民道:陛下,分封之事,历朝历代最为忌讳,即使盛名的文帝,景帝,武帝,皆为分封制所害,今陛下盛名,尚能震慑骄兵悍将,朝廷百官。

  但后世子嗣内,一旦出现羸弱的帝王,分封于各地的王爷,将领,官吏,焉能再敬重朝廷,听从陛下诏令,必然让大唐陷于无尽的战火中。臣愚钝,没有什么保证江山永固的良策,却深知分封制绝非良策,更是祸根。

  陛下,玄龄言之有理。魏征重重点头,支持房玄龄的建议,目不转睛望向李世民说:您该慎重考虑啊。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2.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3.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4.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5.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6.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7.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8.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9. [历史军事] 夙志
  10.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1.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2.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3.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4.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5.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6.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7.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8.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9.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20.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21.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22.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23.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24.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