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进宫面圣

  你确定百骑驱逐千骑?李道宗表现略显狐疑。

  这等骁勇善战,该参见禁军或龙武军。

  闻声,赵牧得意的扬起嘴角,瞥向席君买说:伯父,君买骁悍,不弱于仁贵,继叔。

  哼,进宫。

  李道宗怒哼了声,赵牧为镇国大将军,他为辅国大将军,赵牧坐镇护龙山庄,负责西域军务,他坐镇将军府,负责东北军务。

  百济,高句丽陆续灭国,东北渐渐平静,但赵牧麾下将领好似雨后春笋冒出,关键各个骁勇善战,人比人,气死人。

  伯父...伯父...

  赵牧尴尬的叫道,这能怪我吗?

  李道宗拉下车帘,高喝:别和我说话,不想搭理你。

  这老家伙,没半点气量。赵牧嘟囔了句。

  这时,豫章公主娇笑说:郎君,你以为人人向你运气一样好啊,席君买彪悍,江夏王肯定羡慕了。

  没错。

  高阳附和,提醒说:进宫切莫忘记向父皇提亲。

  闻声,赵牧半眯眼眸没有回答。

  护送公主回宫,身边少了羁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抵达朱雀门,赵牧,李道宗纷纷下马车,快步超皇宫走去,沿途李道宗时不时瞄向保护赵牧的薛仁贵,裴行俭,李谨行,席君买,满是羡慕嫉妒。

  广场处,与公主分道扬镳,二人直奔书房。

  书房。

  李世民阅览吏部呈上来的奏折。

  东征归来,朝廷为施行赵牧的闯关东计划,于高句丽,百济境内设九大都督府、四十二州,百于县,抽调众多能臣干吏前去辽东任职。所以,临时调配各地官吏。

  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议政。

  一名小太监徐徐走进殿内,作揖行礼汇报:陛下,江都王,江夏王求见?

  赵牧回来了?李世民仰头询问。

  他派梅花内卫飞鸽传书告知赵牧回京,数日过去,赵牧姗姗归来。

  是。小太监点头,低声说:陛下,江夏王让小人给您带句话....

  嗯?

  李世民闻声,吃惊的瞥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声说:传朕旨意,让龙武军的尉迟宝林,秦怀玉等人去。对了,让梁郡公李孝逸也去。

  陛下,是否过分了?杜如晦低声询问。

  过分吗?

  是骡子是马,来出来溜溜。李世民放下毛笔,高声道:宣赵牧,李道宗进宫。

  宣...

  小太监尖锐的高喝传令。

  少顷,赵牧,李道宗阔步走进殿内,二人齐齐抱拳行礼。

  李世民朝着李道宗轻轻点头,这才瞥向身穿劲装的赵牧,朗声说:爱卿代朕巡察边防,辛苦你了。

  谢陛下体谅。赵牧回道。

  带兵巡察边境,亲临一线,沿途发现诸多问题,今折返回长安,恰好查漏补缺,针对性制定政策。

  赵牧从怀里掏出份厚厚的折子,呈给李世民说:陛下,此为沿途见闻,记录大唐边防出现的问题,与西域诸国城防,兵力和地图,相信有助于朝廷制定对策,请过目。

  姚公公快步走下玉阶,接过赵牧的折子转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徐徐展开,约有数十张之多,草草扫了两眼称赞说:既然你是撰写,肯定包罗万象,朕必须相信研究,现在说说禄东赞之事,到底怎么回事,吐蕃是否犯境?

  陛下,契苾何力,阿史那杜尔提前回京,肯定已经向陛下禀告吐蕃之事,吐蕃的确心怀鬼胎,派禄东赞试探剑南道布防。赵牧直接说。

  不管怎样,绝不能放虎归山,让禄东赞回吐蕃。

  这样啊。

  李世民轻声嘀咕,瞥向杜如晦说:益州刺史回京时,也上书禀告吐蕃蠢蠢欲动,看起来吐蕃是不安分。

  陛下,吐蕃一统,势力延伸向西域,必然和西域的唐军发生冲突,既然禄东赞率军犯境,江都王率军将其抓获,该以唐律处置。杜如晦严肃的说。

  因为皇上内心的夙愿,一直来,朝堂重视东北而轻视西域,今东北隐患解除,是时候重视西域了。

  陛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加倍报复。长孙无忌进言。

  房玄龄轻轻点头,捋着胡须说:是该敲打敲打吐蕃。

  李世民没有直接做出决定,转而向赵牧,李道宗询问:你们何意?

  倘若没有连续两年大动干戈讨伐百济,高句丽,各卫兵勇急需休整,李世民计划派将领征讨吐蕃呢。

  目前三军需要休整,不宜劳师动众征战。

  陛下,若战,臣愿率军西征。李道宗没有道出自己的建议,但坚定支持李世民。

  李世民白了眼李道宗,说了等于没说,不由得询问:赵牧,你呢?

  陛下,我以为不宜出兵,但报复措施不能少,朝廷该以稳定辽东为主,待辽东步入正轨,源源不断钱粮送到朝廷时,足以支持朝廷连年征战。赵牧道出自己建议。

  李世民询问:怎么报复?

  扣押禄东赞,惩戒吐蕃,若来年吐蕃派兵犯境,唐军派军讨伐,但我以为朝廷提前洞悉吐蕃的图谋,吐蕃赞普不敢再派兵犯境,若派兵犯境,朝廷派兵伐之。赵牧说。

  禄东赞乃吐蕃大相。李世民提醒。

  他率军犯境,沦为阶下囚,在我眼里自然是囚徒,何况历朝历代亡国时,皇帝也沦为囚徒呢,无需在乎禄东赞身份。赵牧坚定的说。

  这时,李道宗抱拳说:陛下,赵牧的说法没错,何况赵牧回京,带回几名吐蕃人,能证明禄东赞率军伐唐。

  是吗?

  李世民略显惊讶,不禁瞪向赵牧,这家伙带回证人,竟然也不提前禀告。

  既然李道宗说了,等待铁证如山时,禄东赞休整再回吐蕃。

  李世民神情冷酷,当即作出决定直接向房玄龄叮咛下令:玄龄,告诉礼部稳住吐蕃使臣,等刑部审理完案子,再把吐蕃使臣打发回去。派兵侵犯大唐边境,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喏。

  房玄龄作揖领命。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