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汉家天下> 第139章 窦太后哑然

第139章 窦太后哑然

  “刘荣小儿提及十三部刺史,说明,他有意效法刘启,要整治我们诸侯各王。”刘安冷哼一声,目光阴沉。

  “他这么个搞法,父王,咱们得阻止此事才行。万不能,让他把人派出去。”

  “不然,咱们就被动了。”

  刘迁急忙开口,试图说动刘安。

  刘安用手虚按,安抚他道:“别急,刘荣小儿虽然不怀好意,但是看准了才动的手。”

  “这是高祖制度,无从反驳。”

  “我看这件事,还是等刺史到国之后,咱们再说。国内不比朝廷直辖郡县,他们就算想巡查。”

  “也得处处碰壁!”

  ……

  窦婴他们三人走了之后,刘荣愈加觉得殿内憋闷,便想出去走走。

  想起以前,遇到卫绾当值,宿卫宫中。刘荣问单丘道:“宫中可有一个叫卫绾的郎将?”

  单丘仔细回想,点头道:“禀陛下,有这人,仆把他叫来?”

  “不必,朕正好出去散散心,顺道去看看他吧。”

  身后只跟了单丘,刘荣踱步在这未央宫中。

  秋日萧瑟的气息,将未央宫渲染上一层肃杀的意味。红、黑为主的宫殿,更加威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就是刘荣此刻内心的真实写照。

  不知不觉间,登上皇宫城墙,俯瞰长安城。

  城墙下,巡街武侯按剑带队而行,身后跟着大队执戟士卒,穿街而过。路上行人,让在两旁,等待武侯过后,继续闲逛。

  …

  “臣,中郎将卫绾,见过陛下。”

  刘荣正在俯瞰长安城,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转过头,只见不知何时,身穿甲胄的卫绾,来到身后。

  “卫郎将,这是甲胄在身,军旅从事。”刘荣看了眼他,笑道。

  卫绾解释道:“臣昨夜宿卫皇宫,还没来得及褪甲,所以…”

  摆摆手,刘荣不以为意:“这宫廷宿卫,平时训练如何?”

  卫绾抱拳道:“眼下京师太平,训练少了一些,多为夜间巡视。”

  点点头,刘荣笑道:“朕听说过你卫绾,不但学识渊博,还战功赫赫,能文又能武。”

  “是个人才。”

  卫绾谦逊抱拳:“臣不敢,臣只是为朝廷,稍进尺寸之功而已。”

  “卿太过自谦了。”

  摇摇头,刘荣直视卫绾:“朕不但知道你文武双全,还是个忠心不二之士。”

  “朕听说,你卫绾府中,有七把皇祖父所赐宝剑。别人都拿着御赐之物,换房子置地。”

  “只有你卫绾,每日只是定时擦拭,从未敢示人。”

  “朕之言,确否?”

  卫绾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中郎将,竟被刘荣如此惦念在心。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今日我卫绾,遇到圣君明主了吗?

  卫绾郑重抱拳,行了一个大礼,声音里带着颤抖:“陛下…圣见!”

  “像你这样的大才,做一个中郎将,屈才了。朕,命你为丞相司直,督察京城百官。”

  “臣,叩谢陛下隆恩!”

  中郎将官职并不算低,与丞相司职比,却不可同日而语。

  提拔了卫绾,刘荣想起来,他还有一个同窗好友:王臧。

  于是说道:“朕有意在朝廷制定礼法,按照孔子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卫绾,你可有贤良方正之士,举荐给朕?”

  卫绾思索道:“臣倒有几个人选,就是不知,陛下准备何时施行?”

  想起满朝公卿,莫不是遵循黄老,太皇太后又固执己见,刘荣又有些头疼。

  孔子师从老子,两人观念,截然不同。

  百家争鸣,儒道之争,最为激烈。

  孔子说:礼,乃国之大本。

  老子却说:礼乃道之皮,乱之首。

  一个讲究遵循礼仪,一个讲究清静无为。

  刘荣认为,高祖由乱治天下,自然须用老子黄老之学,安定人心。

  现在天下安安,四海清平,是时候弃黄老之学,改用儒、法治国。

  儒皮法骨,外圣内王。

  是为正道。

  黄老之臣,早晚都得从朝堂上剔除。

  不然,天天清静无为,以后如何出击匈奴?

  还要走和亲之策?

  对于刘荣而言,这是万不能接受的!

  “你只管举荐,朕自会适时施行。”

  百家争鸣于先秦,因高祖之策,及至如今,黄老之学居于上风。

  其他学派,时时刻刻,莫不想发扬光大,与之争锋。

  眼下陛下有意用儒学,卫绾身为大儒,如何肯轻易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激动万分道:“臣,愿为陛下举荐!”

  ……

  晚间时分,长信宫。

  “太皇太后,陛下来了。”

  潇姬进殿禀报,殿内,正在侧耳倾听蝈蝈鸣叫声的窦太后,露出一丝笑意。

  “荣儿许诺说,不时过来看望老身,看起来还是信守承诺的。既然来了,让他进来吧。”

  “诺。”

  “孙儿,拜见奶奶。”

  “好,好。荣儿来了,快坐。”窦太后笑笑,向他招手,示意他坐到身旁。

  刘荣坐下后,笑嘻嘻说道:“奶奶今日可好?”

  “荣儿能来,奶奶自然一切安好。”

  窦太后将手放在案几上,摸到果品,笑着推给刘荣:“这是内史令下午送来的果品,尝尝。”

  “谢奶奶。”

  刘荣剥开一个橘子,尝了一口,递到窦太后手中,道:“酸甜可口,奶奶您也吃。”

  慈祥的点点头,窦太后吃了一瓣,侧脸问道:“荣儿,听直不疑说,你要派出十三部刺史,前往诸侯各国?”

  刘荣眼睛一眯,心道这直不疑,报告的够快的。

  “回奶奶,有这事。”

  将橘子搁在案几上,窦太后开了口:“你父皇曾进行削藩之策,这诸侯各王的日子,本就不太好过了。”

  “荣儿你,再派出十三部刺史,不怕诸侯王那,出乱子?”

  “奶奶,您知道,这次治理京师,已有不少贪腐之事。朝中大臣,也有很多涉案其中。”

  “张汤禀报,这诸侯各国,情况恐怕更甚。”

  “您老也曾说过,这一碗水,得端平呀。”刘荣笑着开口,将橘子再次递到窦太后手中。

  窦太后哑然失笑,嗤笑道:“好你个臭小子,在这等着老身呢?”看書喇

  “好吧,这事儿老身不管了。具体情况,你自己把握其中尺度。”

  上次因为田蚡,话都说出去了。

  窦太后这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刘荣的反驳,无法再开口。

  刘荣扳回一场,站起身来,为她捏着肩膀:“奶奶这样说,孙儿就照您的意思去做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