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07章 政事(四)

第707章 政事(四)

  细分各部门的职责,是朱至澍吏治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块。

  太多的工作积压在一个部门,不但会让一个部门过于臃肿、以致办事效率低下、基层事务难以顾及;

  还必将会导致严重的内部腐败。

  而权责细分虽然无法彻底消除这种情况,但却能有效改善。

  当然,除了将户部的职能拆出一部分之外,其余部门职责的改革也还将深化;

  例如成都日化、成都玻璃、成都纺织、成都水泥、西南钢铁冶炼,包括还在筹建中的成都机械;

  乃至于盐、铁、酒、茶、烟五监;

  等等这一系列的国有公司,让税务部管理都只是暂时的情况。看書喇

  朱至澍还打算在现有的十部之外,再成立类似于后世的国有资产部门,专门负责管理日后数量必将更多、规模也更加庞大的国有公司和资产。

  如此,权责才能更加的清晰、效率也将会更高。

  而和田地一样、许多国计民生行业的国有化,或者说国有在其中要占据一定的份额,也是朱至澍坚定不移要贯彻的政策。

  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不一定比有限市场化好;

  资本家并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除此之外,对于其它部门的改制,朱至澍也在思考。

  例如,随着国土面积和商业的繁荣,专职管理国家财富、类似于后世财政部或者央行的部门肯定是需要的吧?

  虽然户部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后世财政部的功能,但却不具备、或者说不能很好的具备央行的功能;

  除此之外,户部还承担着人丁、土地的管理,以及土地的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实事求是的说,户部的职责太多了;

  与朱至澍追求的权责清晰、高效率、好结果、触达基层等要求不相符。

  所以,还得改。

  然后就是刑部。

  虽然现在有督察院行使督察、监察职能;

  有大理寺行使最终审判职能;

  有点后世三权分立的模样了。

  但在大多数领域,这些职能、包括暴力机关,还是都由刑部一体行使了,刑部的权利还是太大,还得继续改。

  地方官衙也是如此。

  但具体怎么改,朱至澍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

  照搬后世肯定也不行,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嘛。

  要尊重这个时代的特殊情况、再结合后世的先进经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机构设立制度。

  所以,朱至澍打算等登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细细的总结、摸索。

  官制改革太大了,虽说不得不做,但却要小心谨慎、徐徐图之,还得符合现在的国情。

  正如朱至澍和谈迁所说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过目前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后世的经验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点。

  “不错,史卿用心了,这套商税方案做的很严谨。”

  “那就依此施行吧。”

  “事关重大,等本王登基之后,先选择几处地区试点一年,以观察实效、查缺补漏后,再推广至全天下;”

  “至于试点的地区,就选保定府、天津卫、开封府、武昌府四处吧。”

  “三位卿家意下如何?”

  朱至澍看完史今提交的方案草书之后,觉得已经很完善了,便直接拍板定下先试点的决议。

  商税事关重大,并不适合一上台就全国推广。

  一来是方案草书可能还隐藏着诸多不合适的地方,需要经过试点实践来发现和修正;

  二来也是担心引起大规模的动乱,先行试点可以起到先行适应的效果,一旦有动乱规模也小、更易于控制。

  而朱至澍选择的这四个试点地区也是很有讲究的;

  既包括内陆、也涵盖沿海;

  既有新复之地、也有早已归附的老地;

  而且还都是交通便捷、离京城也近的地区。

  样本足够多样化的同时,一旦出现状况,京城也能及时的知晓、或者是派出支援。

  “殿下思虑周全,臣等无异议。”

  听完朱至澍的试点决定后,三位尚书没有异议,纷纷点头赞同道。

  “好,那商税的事情就暂且先这样安排;”

  “史卿你按照这份草案,先去筹备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吧,等本王登基之后,即会下诏试点,你这边就可以着手去施行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

  “......”

  三位在西南位高权重的尚书,一直在朱至澍的书房中待了很久很久;

  直到月上三稍、霜华铺地,三人才离开王府。

  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吏部尚书龙文光、礼部尚书邱晋、刑部尚书张继孟、教育部尚书岳沐辰等等一干重臣;

  也先后进入蜀王府,与朱至澍探讨着相关的事宜。

  忙着忙着,时间就到了十一月,群臣又再次于蜀王府前跪呈劝进表;

  其余各地的劝进表也是在此如同雪花一般飞进成都城,连蜀王府门前那个大玻璃柜都快要装满了。

  但朱至澍依然是再次拒绝、闭门不见。

  本人则是待在王府内、继续为各种各样的政事操劳。

  一个疆域万里、子民亿万的国度,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子民的不断增多,励精图治的朱至澍现在每天都很忙,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依然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朱至澍去决策。

  所以,朱至澍已经在思考组建内阁的事宜了。

  只是朱至澍要的内阁,和嘉庆、万历时期的内阁不一样。

  在朱至澍的规划里,内阁应该只是一个辅助自己署理事务、做出决策,类似于秘书处一样的机构;

  而不是一个权势熏天、能直接压制六部,还能把自己架空的强力机构。

  那样的话,和此前的丞相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自己想要一个能和自己分庭抗礼的丞相吗?

  不!

  朱至澍不想。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