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03章 修史人谈迁

第703章 修史人谈迁

  “所以,那晚本王召见巡抚龙文光、按察使张继孟、都指挥使刘镇藩,将王府中的库存钱粮下发至三人,供三人保境安民之用;”

  “之后本王还亲率卫队前去城头慰问、激励守城将士,更让卫队指挥使秦翼明招募流民、训练新军。”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守住成都城、守住西南。”

  “而事实也证明,本王的所作所为还是很有用的,不但守住了成都、保住了成都城几十万的军民;”

  “还在之后剿灭了张贼,继而驱逐了李贼、伐灭了满清。”

  “这些,都是源自于那晚本王所做出的决定,本王也毫不后悔那晚做出的那些逾越之举!”

  朱至澍回忆、诉说着那晚及之后自己的种种事迹,神情和眼神中都满是骄傲和自豪;

  没有一丝谈迁以为该有的愧疚和不安。

  “殿下大才、微臣敬佩不已。”

  而在听完朱至澍的回忆和讲述后,谈迁惊叹之余也似有所得;

  对着朱至澍拱手行礼之后,便快速的在纸张上书写了起来。

  对于在‘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以醉生梦死为荣、以励精图治为祸的环境中成长的谈迁来说;

  朱至澍的所为所言,确实有些异于常人、惊世骇俗了。

  但这些,却并不影响谈迁一丝不苟的将朱至澍的所言记载下来。

  而且,书桌上已经堆放了好几本写好的书册,可见谈迁和朱至澍的这般问答书写,已经有一阵子了。

  “呵呵;”

  “仲木先生夸赞本王大才,本王却是不敢认了。”

  “论学识、论能力,西南比本王强者不知凡几,本王自认为能有此番成绩,关键之处、还在于本王敢去、愿意去逾越、去打破众人认为的常规。”看書喇

  对于谈迁的恭维,朱至澍并没有全盘接受,继续说道:

  “‘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本王便逾越了;”

  “‘不与民争利’,本王也逾越了;”

  “‘不可擅开海禁’,本王也逾越了;”

  “‘火器不如刀箭’,本王还是逾越了!”

  “由此可见,本王能有此番成绩,和本王逾越如此多此前定下来的诸多规矩不无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动态发展,就好比仲木先生桌子上的墨水;”

  “虽然书写时是墨水,但此时不就在缓慢的凝固吗?”

  “放在大明来说,此前在李太傅(李成梁)座下唯唯诺诺、不敢高语的女真人,不都入寇北京了吗?”

  “所有事物都在动态发展,那自然那些此前定下的规矩也是如此,也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才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要是对大明当下的发展不利的、造成了桎梏的,都是可以、都是需要被改变的!”

  “只要是对大明当下的发展有利的、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的,都是值得肯定、可以尝试的。”

  “日后本王定下的规矩也是如此!切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还请仲木先生将此点记下,以警醒后人!”

  好一会儿,朱至澍才说完自己的心中所想。

  自己推动的科技进步只能管大明一时的领先;

  唯有思想上进步了,方才能让大明在未来步步领先!

  朱至澍要做的,除了继续推动科技的进步之外,还要开民智、拓民心,去掉这个时代的人心中的束缚、打开他们的心胸和思想。

  而谈迁则是奋笔疾书,将朱至澍说的这些话快速的记载于书册之上。

  这些话,以后可是要记载于史册、供后人参详的,谈迁不敢有丝毫马虎。

  谈迁,浙江人士,原是应天府户部尚书高弘图的幕僚;

  后仕途不顺便辞官归乡,回自己家中修史。

  也不知怎的,自己的陋名竟然为蜀王殿下所知,被蜀王殿下派人接来西南,授予官职、专职修撰明史。

  今日自己便是为蜀王殿下所召见,于王府之中收集修史的事实素材。

  “行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来人,为仲木先生续茶。”

  “仲木先生若是心中还有疑问,可暂且记在起来,等下次与本王会晤的时候,本王再一起作答。”

  “辛苦仲木先生了。”

  看到谈迁暂时没什么问题要问了,朱至澍便主动终止了这一次的会晤。

  虽然让谈迁修史很重要,让后人知道此前发生了什么、并以史为鉴很重要;

  但自己这边也是日理万机,时间得挤着用。

  而这谈迁可不简单;

  在后世,有明清第一史学家之称。

  所著的《国榷》一书,记载着从明太祖诞生,到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共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

  对于研究明史,尤其是研究明代建州女真及崇祯一朝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是个人杰。

  只是在这个时代,《国榷》却不会止于1645年了。

  他还能写很长很长。

  具体能写到多长,既看自己的努力、也看自己后人的作为了。

  等下人送走了谈迁之后,朱至澍先是靠在椅背上假寐了一会,待精神状态好些了之后,才又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王和,百官下一次上劝进表是什么时候了?”

  “回殿下的话:”

  “该是下月初了。”

  “第三次百官劝进,将是十二月初。”

  “而那一次劝进,殿下便应该要应允了,然后启程出发北京城,于正月初四举行登基大典。”

  不愧是服侍朱至澍许久的贴身宦官,王和深知朱至澍的习惯;

  知道后面的时间节点,朱至澍肯定也记得不熟,索性一口气全说清了。

  朱至澍一贯更重实事,对于这种虚事不是很上心;

  所以,作为朱至澍的贴身近侍兼首席秘书,就得将这些事情铭记于心,好随时随地回答朱至澍的问询。

  “好吧,可真麻烦。”

  “河套四城修筑的如何了?今年可以完工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