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66章 各方局势

第666章 各方局势

  什么叫‘回去之后即会细细思量’?

  大概就是在说:“好的,你说的我知道了,但我认为没有道理,我还是要按照我自己的来做。”

  在座的诸位重臣都是人精,自然能领悟到这层意思,也就没人再在这事上自找没趣了;

  甚至都没人提出新的方案,只是在朱至澍的方案上修修补补而已。

  这事太敏感了,既然殿下想那样做,那就由着殿下、就那样做吧,不做不错嘛。

  如此之下,这新的藩王分封制度就大致有了个框架,只等拟定好细节后、再审议通过就可以了。

  而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潞王朱常淓、唐王朱聿键等这些个经过如此一场大的波折后还幸存的藩王也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们的封地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此,在各方携手之下,神州局面开始趋于稳定。

  虽然北边还打的如火如荼、双方数十万将士不断的试探胶着,但是从山海关、北京、宣化、河套画一条线,以南则是已经趋于稳定。

  西南治下还是老样子。

  数千万百姓大多安居乐业、努力种地,为自己的一家老小的生计、以及需要上交的那份税赋而忙活着;

  各部官员则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维护、推动着西南这驾马车在朱至澍的驱使下滚滚向前;

  各部科研人员则是在朱至澍的指导下、全心全意的攻关着一项项技术,以技术突破作为获取官身、加官进爵的本钱;

  还有数十万的工匠埋头在各个工厂,或是为西南明军生产武器装备,或是生产民用、贸易的工业化产品等等;

  稳定安全的环境,也给了西南商业发展良好的温床,尤其是在盐、铁、酒、茶、烟五监,成都日化公司,西南海贸等等国营商业体的表率和拉动之下,西南的商业也愈发的繁荣。

  在朱至澍的领导下,西南已经开始由一个纯农业化的较落后经济体,向一个半农业化、半工业化经济体前进着;

  而彻底实现工业化、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化殖民,就是朱至澍这辈子的夙愿!

  应天府则是暗流涌动、但整体趋向于好。

  朱由崧已经在墨亦诗的游说下,下定了禅让的决心、且给了墨亦诗手谕。

  拿到了朱由崧的手谕的墨亦诗,则偕同其它龙隐卫密使开始在应天府治下四下奔走。

  一时间应天府治下暗流涌动,来往联络的密使奔走各方。

  一名名应天府治下的官员在相互间不知道的情况下,隐秘中被西南拉拢收买。

  说来也怪。

  随着墨亦诗的奔走,原本死气沉沉、愁云密布的应天府,反倒难得的迸发出了活力;

  原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度日如年,同时又过的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应天府官员,在得知朱由崧决议禅让之后,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心中反倒是松了口气。

  虽然也有官员担心禅让之后自己的官位怕是要往下降不少,同时也担心在西南整体清廉且高压的官场环境中,自己贪墨不到银子、还会累的多;

  但在应天府和西南开战、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压力之下,这些难处也就不算什么了。

  活着比什么都强。

  同时应天府和西南的关系也无形中缓和了不少,双方不再像此前那般的剑拔弩张了。

  北境则是依旧战云密布。

  北京方向;

  保定府被刘镇藩击破之后,北京城空门大开,保定府、天津卫、遵化州三环防线也就不攻自破了;

  而保定府离北京城只有三百里,就算是步兵,也不过是五六日的脚程即可赶到。

  所以,在八月底的时候,继续北上的西南明军便推进到了北京城下,将十余万清军团团围困在北京城及周边的几十里范围内。

  巍峨的北京城,再度迎来战火。

  在保定府防线被破之后,或许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或许是没有突围出关的把握,多尔衮并没有选择弃北京城而走;

  而是将天津卫和遵化州的清军都召回到了北京城,一副要在北京城和西南明军背水一战、与北京城共存亡的既视感。

  就连宣化镇的阿济格部,都有一部分的清军退回到了北京。

  但是阿济格自己却是回不去北京城、自己的亲弟弟身边了。

  他现在正在宣化府城、被李定国围着呢。

  在李定国的猛烈进攻之下,宣化镇的北边和西边的缓冲地带已经尽数被扫清,只留下直接面对兵锋的宣化府城、以及宣化府城和北京城之间的地带还在阿济格的手中。

  如今宣化府城正在被李定国围攻,宣化府城和北京城之间的地带的清军、又大部分退回到了北京城;

  这样一来的话,宣化镇方向的战事也趋于尾声了。

  再然后就是沈阳方向了。

  岳云举带领的远征军,已经顺利的挺进到了沈阳城下。

  两万五千大军扎营在沈阳城的南边,旌旗招展、营帐遍野,带给沈阳城中的福临和满达海之辈巨大的压力。

  “诸位爱卿,可有、可有退敌之策啊......”

  福临坐在龙椅上,身体隐约的战栗、语气也有几分结巴的问着堂下肃立一片的文武大臣们。

  这丝战栗,即是因为城外两万五千西南明军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因为这已经是福临的病根了。

  虽然在将士的拼死护送下,福临一行人最后仅以百余骑回到了辽东;

  但或许是被连续厮杀的血腥场面惊吓到了、加以千里波折的劳顿,福临回到沈阳之后便大病了一场。

  好不容易救了回来,但却落下了这说话颤抖、口吃的毛病。

  这种毛病发生在皇帝身上,那自然是天大的事情,原本倾全国上下之全力也要治好的;

  但西南明军的突然压境,让沈阳城内的满清上下都暂时顾不上福临的病情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场最后一战中。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