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23章 多尔衮的心腹大患

第423章 多尔衮的心腹大患

  一月底的时候,数队信使冲出了北京城巍峨的城门。

  或南下、或北上,或西出、或东进,八百里加急的将多尔衮的新命令传达至各处。

  有去蒙古的、有去关外的、有去渤海湾的、有去山西的、也有去河南的。

  基本上每一个可能和西南有交集的面,都顾及到了。

  和洪承畴一番深谈之后,多尔衮最终判定西南此次的主攻目标,应该是在河套和山西地区,河南应该只是一记虚招。

  也就只能判断到这个程度了。

  如今主动权在西南,而大清和西南的交界面又太多太广,除了河南、山西、蒙古外,背后还有个渤海湾!

  这数千里的阵线,要完全判定西南的主攻方向太难,只能选择最有可能的两个方向加强防守力量,而在其它方向,就只能是保持必要的防备力量了。

  选择河套、山西作为主攻方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分析的。

  河套地区是非常好的畜牧场,其中畜养的马匹以百万计,正是急缺战马的西南日思夜想的地方。

  如今多铎刚到河套地区清理和西南有战马贸易的部落,紧跟着西南就掀起了战事。

  不论从动机上还是时间上,都很难说这其中没有点什么联系。

  而如果西南真的是要对河套动武,那多尔衮也决不允许!

  若是河套地区被西南拿下,那获取到了大量战马的西南,将会更加难缠。

  多尔衮为什么怀疑西南的主攻方向不会是河南?

  其中重要的原因,不正是因为西南缺少骑兵,在空阔无山的河南、敌不过骑兵众多的清军嘛。

  所以在和洪承畴商议之后,多尔衮将河套地区作为预判中西南的首攻之地,便派大军对在当地执行肃清任务的多铎进行支援。

  多铎本就领满、蒙镶白旗主力五万余人在此,多尔衮大手一挥,又派了一万满镶黄旗、两万蒙镶黄旗、两万汉军前去支援。

  其中这两万汉军中,有五千是孔有德练出来的、装备了新式火器的‘神机营’。

  而将山西地区作为预判中西南的次攻之地,是因为山西北部的大同镇,其实就紧挨着河套地区,两者相距不过三五百里而已,快马一两日即可到达。

  再加上山西如今身为中原地区最后的高地屏障,丢了山西,中原就完全暴露在了西南居高临下的兵锋之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所以,很有可能西南这一次看似进攻河南地区,但实则是谋图河套地区,又或者是觊觎山西地区,不得不防。

  而因为山西一直没有战事,所以防务相对于河南和河套地区是较为松弛的。

  多尔衮又是御笔一挥,两万满镶黄旗、一万蒙镶黄旗、一万满正黄旗、两万蒙正黄旗、两万汉军开始开赴山西布防。

  正黄、镶黄、正白都是上三旗,轻易是不动的。

  尤其是正白旗,可是多尔衮的直属旗,命根子来着的,更不会妄动。

  但这一次却是没办法,镶黄旗几乎全出、正黄旗也出了一万,只有剩下正白旗是当真一点都没动了。

  盖因现在满清是处处被动。

  河南、河套地区就占去了阿济格的正蓝旗、多铎的镶白旗,以及如今归属于自己打理的上三旗——镶黄旗的一部;

  剩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又在之前的陕西战役中被打的伤筋动骨,现在正在山东、北直隶一带休养;

  代善的正红、镶红两旗,虽然在陕西战役的第一阶段中受到的只是小创,并无大碍,但紧接着渤海湾又被骚扰,只能调去看住辽东、辽西这个满清的老巢。

  如此算下来的话,真正来得及去山西驻防的,就只剩下正白、正黄、以及镶黄旗一部了。

  所以这才让正黄旗出了一万人、镶黄旗几乎倾巢出动。

  如今满八旗,被西南逼的是除了正白旗之外,都上过阵了,可见满清之被动。

  倒也不是说清军就满八旗这么十几二十万人,算上蒙八旗、汉八旗,五六十万的兵马大清才是凑的出来的。

  而是这打仗的时候,必须要满八旗的人压阵才行,不然蒙古人和汉人军队的战斗力便是直线下滑。

  打打应天府的明军还行,打西南的明军却是远远不够看了。

  而好不容易凑齐了军队,这领军的将领,又让多尔衮犯了难了。

  父亲努尔哈赤的诸多儿子,现在在世的只剩六个,其中二哥代善和三哥阿拜已经行将就木、风烛残年,别说领军征战了,动动身子都得去掉半条命;

  自己要坐镇中枢;

  十二哥阿济格、十三哥赖慕布在河南;

  十五弟多铎在河套。

  这一算下来,自己这一辈竟然已经是人才凋零了!

  而自己这一代的下一辈中。

  二哥代善的诸多儿子已经死了不少,只剩下四子瓦克达、七子满达海,而且这两人现在还在盛京给代善守孝,也就是等着代善咽气,好争夺代善留下来的正红、镶红两旗;

  三哥阿拜儿子倒是不少,但也就今年三十六岁的长子席特库、今年二十四岁的三子干图能帮上点忙,其它都还太小,而且阿拜眼看着也要也不行了,所以子嗣们现在也大多都在盛京;

  接下来就已经战死在陕西的七哥巴布泰。

  巴布泰共有三子,已经三十八岁的次子博和托跟着十三哥赖慕布在镇守函谷关、防范潼关方向的西南明军;

  倒是三十五岁的三子博洛,如军还赋闲在京,可以调遣至山西驻守。

  “眼下还是博洛可以撑一撑,那以后呢?”

  “看来得抓紧培养下一代的那些人了,不然等我们这一辈一去,便真的没有几人能撑得起大清这幅重担了。”

  “只是我这身子骨,怎么就不争气呢?这都快四十了,除了东莪这一女之外,都还没个儿子,小妾也没少纳啊。”

  “哎......”

  在心中将大清现在的宗亲过了一遍之后,多尔衮选定了驻守山西的主将。

  但只是解决了眼前的事情而已,作为当权者,必须要能看到长远。

  如今自己这一辈老的老、死的死,能当大用的只有四人;

  而自己的下一辈,三十左右、可独当一面的又太少,既是因为因为夭折率高企的原因导致数量本来就不多,也是能力上的欠缺。

  所以多尔衮看到了大清人才的断层,不免有些忧心。

  而更让他忧心的,还是自己没有儿子一事。

  这个时代,没有儿子、家族便没有未来可言,尤其是作为当权者没有儿子的话,更是会导致整个政权都不稳定。

  而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只是在十年前生了个女儿而已,之后便再无子嗣。

  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