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21章 到底打哪里呢?

第421章 到底打哪里呢?

  “西南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襄阳地区北上,兵临新野县城下,英亲王遣贝子席库特坐镇南阳城,与西南明军周旋对峙.....”

  “另一路出潼关、列阵于函谷关下......”

  翻看着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情,多尔衮眉头紧锁。

  满脸的疲惫和沧桑,透露着他这段时间饱受的煎熬。

  “这一次西南的进攻方向,当真就是河南吗?”

  “他们就这么自信拿得下河南?就算拿得下,能守得住?”

  多尔衮已经把自己独自关在书房里一个上午了,烦躁的他这时候看谁都碍眼,于是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包括侍女和太监。

  但侍女和太监们又不敢真就走太远,都是候在书房外、好在多尔衮有什么吩咐时,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多尔衮的眼前。

  但北京的一月份,那气候可不是好相与的。

  这些个侍女太监,即使个个都穿的不薄,但还是在夹着雪花的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唇青脸白,却个个都不敢叫苦、也不敢有一丝懈怠。

  而书房内,则是暖和如春。

  数个碳炉将偌大的书房烘的暖洋洋的,独自一人的多尔衮都只用穿着一身常服、连大袄都没穿。

  书桌一旁的架子上,满是这段时间各个渠道送来的情报,分门别类码放的整整齐齐。

  有民政的、有军事的。

  甚至还有两册出自西南、但如今已经风行天下的书籍,正是《陕西战役全传记——龙复北疆》和《西南战事小集》。

  这两本书都已经到了多尔衮的手上、且被多尔衮放置在自己书房的书架中,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而军事的那一块,又分别渤海湾地区的、河套地区的、陕北地区的、河南地区的等等。

  其中码放的最高的,便是河南地区的军情。

  密探、阿济格、赖慕布,各种各样的渠道,送回来的都是关于西南明军将要对河南用兵的消息。

  “蜀王朱至澍响应民意,决定北伐河南,救千万黎民于水火......”

  “数十万大军聚集襄阳地区,不日将挥师攻伐南阳......”

  “数十万大军云集潼关、军容之盛遮天蔽日,请速速增兵函谷关......”

  “......”

  多尔衮微眯着眼睛、枕在太师椅的靠背上,喃喃自语的念叨着在刚才的两份战报之前送来的情报。

  这两个月来,几乎所有的情报都指向西南明军将会进攻河南。

  而在一月底,吹了许久风的西南,也终于发动了进攻,一南一北、分两路同时攻击南阳和函谷关。看書溂

  按理来说,已经坐实西南要谋图河南了,但多尔衮却总觉得这事不合常理、没那么简单。

  倒不是说上面动不动就吹嘘的几十万大军。

  西南明军的编制是军团制,所以要算西南明军的野战兵力其实很简单,直接数几个军团就可以了。

  而军团这种大型编制,要完全隐瞒是很难的,所以多尔衮大概知道西南的野战兵力总共是在五十至六十万之间。

  这其中还包括新编练的、装备和战斗力都还欠缺的两个两湖军团。

  所以哪能襄阳和潼关都汇集几十万大军?撑死西南也就出动一半、至多三分之二的兵力,也就是三十至四十万左右。

  毕竟西南也不是四面无虞,还得留大量的兵马防御应天府方向、安南方向、以及镇压境内的土司生番。

  而根据细作的回报,西南开始准备军事行动,是在去年的十一月份,距今不过三个月而已,本就时间仓促;

  再加上还是寒冬腊月的,不论是人还是牲畜,行动速度都会变慢。

  但是行军还好,辎重却是肯定跟不上的。

  所以,如此算来,两地集结的军队最多不过三十万,再多的话,军队能不能运动到位不好说,饿肚子却是肯定的了。

  三十万军队而已,虽然西南明军战斗力强悍,但清军却也不差,尤其是在河南这种地形,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多尔衮觉得最不合理的地方是:为什么西南这个时候选择要拿下河南?

  真就因为河南有数百上千万的汉人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然后在文人的鼓噪之下,蜀王朱至澍脑袋一热就挥师三十万征伐河南?

  如果真是这样,那多尔衮这就回辽东祭奠列祖列宗、感谢他们泉下有知、显灵护佑大清一统神州、江山千秋万载。

  一个势力的领导人发动战争不是出于战略的实际需要,而是因为同情心和文人的鼓噪,这样的领导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煤山上多根绳而已。

  而放在河南这里来说:

  拿下河南对西南有什么好处?多几百上千万吃不饱的农民交税?对应天府形成全线包夹之势?从中原方向威胁北京?

  牵强来说的话,这些都算是拿下河南之后的益处。

  但比起拿下河南的难度、以及守住河南的不易,这点益处又完全不值得了。

  毕竟河南不比陕西。

  在群山环绕的陕西,清军没打过西南也就算了,多尔衮虽然不怎么服气,却也只能吞下这个既成的结果。

  但在一马平川、几里地都不见一座山头的河南,西南明军是哪里来的勇气能对抗满蒙联军来去如风、一日百里的骑兵大军?

  要知道西南明军所有的骑兵加起来,都不到清军两个旗的骑兵多。

  更何况清军现在也有了火器部队,对阵西南明军的步兵方阵、防御阵地、城寨等等,已经不再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多尔衮换位思考、想了想想,都觉得若是自己在蜀王朱至澍的那个位置,是绝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打河南的。

  就好像一个会修水车的汉子,想去修一架风险极高、回报率却很一般的水车,搞不好水车修不到,费尽心力后还得挨几棍被打断腿、还得赔钱,怎么算都是亏的。

  “但这两个方向、加起来三四十万的大军,以及这两路齐出的攻势,如果不是谋图河南的话,那又是意欲何为呢?”

  “渤海湾?”

  “蒙古?”

  “山西?”

  “应天府?”

  “或者真的就是河南?”

  多尔衮起身,在书桌上写下这几个他所猜测的区域。

  这些个地方,已经基本囊括了西南所有可能的进攻方向了,要再有的话,那就只能是乌思藏或者是西南更南的地方了。

  这个可能性不用考虑,毕竟西南几十万大军都压在北方呢。

  那在这些地方中,西南真正目标,到底是打哪里呢?

  看起来每个都有可能,打哪个,对满清的影响都极大、都是不得不防的。

  这就让多尔衮头疼了。

  虽然说如今的大清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再加上绿营汉军,几十万的军队还是凑的出来的,并不比西南少,但只有日日做贼、哪有日日防贼的说法?

  而且这么多地方,别说几十万大军、就算是一百万大军全部撒下去,也填不满。

  反倒会因为处处分兵,导致防御线漏洞百出,被各个击破。

  多尔衮苦恼的也就是这里。

  一定要准确的判断出西南明军的进攻方向,然后针对性的重点防御,这样才能挡住西南的兵锋。

  多尔衮已经输不起了。

  陕西战役的失败,就已经让大清威严损伤不小了。

  别的不说,河套地区的蒙古人竟然敢和西南交易战马这等战略物资,多铎杀了数个部落的好几千人,这才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若是这一次再输一阵,只怕就要压不住蒙古人了。

  甚至应天府,都可能会对山东地区有什么想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