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94章 王武带来的消息

第394章 王武带来的消息

  这王武一听,妥妥的是武将的名字,看来王武的祖辈给他取名的时候,是希望他能在兵事上有一番作为的。

  从王武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来看,也足以印证这个推测。

  王武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出生在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下属的临淄县(今淄博地区)。

  那一年山东出了个事。

  万历皇帝想钱想疯了,往各地派出了大量的税监,往山东的税监,便有一名叫马堂的。

  但偏偏能力又不足,不说压制下面的官员豪强了,连税监都管控不严。

  这马堂到了山东后,纵容其随行人员横行不法、无恶不作,青天白日用武力强夺民产;又科敛无度、零星米豆亦皆抽税,民多破家。

  这种情况下终于激起了民变,万余名愤怒的群众放火焚烧税监衙门,杀死马堂随员三十七人。

  可能也就是这样,这王武的父亲,才取了王武这个名,希望王武能在奋马提枪、护一方桑梓。

  但没想到王武辜负了他父亲的期盼,没成为什么武官,反倒成了朱至澍的户部侍郎。

  “呵呵。”

  “殿下都想不明白的事,微臣怎么能想的明白呢?”

  “不过殿下的这番话,倒是让微臣想起了微臣出生那年的那场民乱。”

  “说起来那马堂也绝不可能是穷困潦倒之人,但却还是要欺压百姓、横征暴敛,以致激起万余人的民乱,微臣以为,这还是因为有些人,本身就心术不正、贪淫无度吧。”

  “哦?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

  对于王武的说法,朱至澍一愣。

  人性本恶,这可不像是一个受圣人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话呀。

  “人之初、性本善?此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岂能以一家之言定天下人之本性?”

  对于朱至澍说的话,王武难得的没有认同,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呃...”

  “王卿言之有理,本王也就是念的顺口,真要说起来,本王更认同的,反倒是王卿的这个说法呢。”

  “且不论人心是本善还是本恶,单说这天下万万人,以一句话概之,本就是不合理的,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八字,还是几十种属性的不断重组分合呢。”

  朱至澍有些被王武反问的尴尬了。

  但却也觉得王武这说法才是契合自己本意的,很是认同。

  “嗯,殿下聪慧,一点就通,微臣佩服。”

  “至于臣说的这番话,是出自于‘后圣’的观点。”

  “后圣曾言: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此言即是言人性本恶、需圣人化其先天之恶、生后天之善,而后生礼仪、制法度。”

  “哦哦哦,原来如此,后圣果然不凡,本王受教了。”

  被王武这么一提点,朱至澍顿时便明白了过来。

  后世的朱至澍虽然对这些不懂,但这具躯体本身的记忆是懂得呀。

  作为藩王,读书明理是应有之义。

  这‘后圣’,说的就是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后人敬称其为‘后圣’,而他的著作之一,并有《荀子·性恶》。

  这能和圣人齐名的后圣说的话,想来是不会错了。

  而且朱至澍自己也认为很有道理。

  人性本善?并不见得全是。

  人也是一种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在电影《超体》中,那位黑人教授说的一点,朱至澍很认同:细胞存在的意义就是传承信息,天生就带着上一代传下来的基因信息;

  而生物的细胞,绝大多数都会带着生存、竞争等信息。

  就好像食肉动物刚长出牙齿就会吃肉、人类哺乳也会发生下意识的争夺一样。

  在这个基础上,会滋生各种恶是非常正常的,而没有滋生恶,反倒是后天教化的成果的体现。

  就说朱至澍自己。

  对于满清、蒙古人、应天府来说,其实也是在争、在作恶,只不过朱至澍是为了西南的四千万百姓去作恶,从动机上就被善化了而已。

  既然很多人性是恶的,那在加强后天的教化、引导向善的同时,律法上的警示和惩处也就绝对不可以放松了,反倒因为是乱世,还得大大加强。

  “不知道刑部新的《大明律》做的怎么样了。”

  “不过想来也没那么快,才一个多月而已,按理来说列个大纲的时间都不一定够。”

  想到要用律法来惩恶扬善,朱至澍便想到了新的律法。

  一步正确的法律,对于国家的治理是有极大的裨益的。

  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民生,也是对贪官污吏的一种限制。

  有了律法,怎么判案就不是县太爷动动嘴就可以的了,而是要根据可视化的律法来裁定,这就是有法可依的体现之一了。

  但一部合适的律法的制定,是一项浩瀚的工程,考虑的面非常多。

  朱至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哪怕是急不可耐了,但也没有去催刑部,整个西南现在也还是根据太祖时期的《大明律》断案,用着先。

  “对了殿下。”

  “说起了几十年前的山东民乱,微臣倒是想起个事。”

  “在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咱们西南如今是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一片世外桃源、天下唯我独好一般的气象。”

  “而殿下更是锐意图新、革新除旧,这等大魄力让微臣钦佩不已。”

  “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今咱们西南同步进行的改革太多,尤其是动摇国本的土地、税制等等都在同时进行,怕是有些不妥啊。”

  正当朱至澍想着这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的时候,王武再次开口说道。

  话语中满是对朱至澍这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担忧。

  “嗯?王卿也是这样觉得的?”

  “但王卿在户部,应当知晓,本王并没有马上就将天下土地收为国有的打算,目前只是在丈量土地而已;”

  “而且接下来也只是计划先将无主之地收为国有,对于有主之地的处置,还没有提上议程呢。”

  听到王卿的话,朱至澍有些凝重的皱了皱眉头。

  就连仅次于尚书的侍郎都有这种心结,不是个好现象啊。

  “微臣自然知晓此事,刘尚书已经和户部的上上下下都说过此事了,且还发了报。”

  “但殿下久居王府,对于下面的情况,难免知晓的会有些不够。”

  “其实民间,关于殿下要侵占私人土地、要对百姓加税的传言并不少,只是这丈量土地、改革税制都才刚开始月余,怕是形成成规模的浪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王武有些忐忑的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朱至澍。

  他也不知道这时候说这些对不对。

  这时候说,有些泼蜀王殿下冷水的意思了,但不说,王武心中又着实不安,生怕酝酿成山东民变这种惨剧。

  他来西南已经好几年了,亲眼看着西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对西南、对蜀王,都是打心眼里的喜欢和拥戴,不忍心看着西南起动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