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12章 还有个法子

第312章 还有个法子

  “肃静!”

  “大帐中议事,自然是畅所欲言,你们有话也可以拿出来说,让你们说不说,别人说了又在一旁挖苦讥讽,忒不像话。”

  “叶克海分析的不错,暂且先坐下,尼勒图,你说说吧。”

  “摄政王既然把你派来榆林镇,那想来肯定是有真才实干的,你说说明军的这个战法,我们可以如何破解。”

  作为主帅,临战的时候肯定要安抚好每一位将领的情绪,哪怕是汉人也是一样,毕竟虽然汉人打仗不怎么样,但充人数、做炮灰还是可以的。

  所以面对众将对叶克海的讥讽,济尔哈朗再次出言制止,安抚了几句后,又点了另一名将领的名字。

  而这人,正是摄政王多尔衮派来支援自己的援军、镶黄旗甲喇章京(汉名参领)尼勒图。

  但对于在座的满蒙将领几次三番对叶克海的羞辱,也就是口头上训诫了几句而已,并没有做出实际性的惩罚措施。

  汉人和满人、蒙古人比起来孰轻孰重,济尔哈朗心中还是明镜一般的。

  “王爷谬赞了,末将愧不敢当。”

  “临行前摄政王再三叮嘱,一切以王爷为尊,要帮王爷好好的打赢这场仗,不然回去饶不了奴才,所以王爷切不用把我当外人,如王爷的镶蓝旗一般使唤便是。”

  尼勒图站了起来,对这济尔哈朗行了一礼后说到。

  只是这番话,明面上看起来是在向济尔哈朗低头、让他放心大胆的使唤自己,但真的只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真的是这么个意思,又何必单独拿出来说呢?在外征战听从主帅的命令不是应该的吗?而且言语中还要扯到摄政王、还要说‘帮王爷好好的打赢这场仗’?

  所以,尼勒图的这番话是另有深意,明里暗里的,都是在和济尔哈朗划清界线,告诉济尔哈朗,休想平白无故的消耗镶黄旗的实力。

  镶黄旗和正黄旗、正白旗一起,构成了满八旗中的上三旗,其中正黄、镶黄两旗历来都是直属于皇帝,正白旗则是多尔管的属旗。

  但如今顺治年幼,正黄和镶黄两旗自然也就由多尔管代管,也算是多尔管的直属势力范围了,所以多尔衮怎么会舍得被济尔哈朗消耗在榆林镇?自然要借尼勒图的嘴巴,明里暗里的警醒济尔哈朗一番。

  “局势方面,叶克海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虽然多是空话,但分析的还是很正确的,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战法方面,叶克海的法子也没错,是得这么打。”

  “所以,全凭王爷拿主意便是。”

  尼勒图简短的说了番套话、废话,又把这定主意的难题踢回给了济尔哈朗。

  他心里也明镜似的。

  这场仗主帅是济尔哈朗、主力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那打赢了功劳自然也是济尔哈朗、是镶蓝旗的,和自己能有几个大子的关系?没有好处的事情自己瞎掺和个什么劲?

  而且说多错多,万一自己多嘴、到时候战事又失利的话,说不定还会被济尔哈朗拿出来做替罪羊,所以还不如当个只听少说的坐佛来的自在。

  反正真要赢了,高低得给自己一份赏赐,自己作为摄政王的人,这赏赐还不可能轻了。

  而且尼勒图是无时无刻不记着临行前摄政王对自己交代的话:

  “到了榆林镇后机灵些,别被人卖了还心里没数,我可是给了你一万镶黄旗的精兵,能带回多少,你心里要有谱。”

  “但也别玩汉人互相拆台、落井下石那套,该上阵的时候还是要玩了命的上阵,不能耽误了大局,懂的如何拿捏这个分寸吧?”

  有了摄政王的授意,尼勒图就是有了主心骨和行动指南,该怎么打酱油,心里门儿清。

  “嗯,那行吧。”

  “既然尼勒图都这样说了,加上叶克海其实分析的也没毛病,这场大战的关键,还是得落到击败西南明军的那些防御点、不让他们到达榆林镇这点上。”

  “虽然西南明军的防御阵地不好打,但毕竟不是城池,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伤亡高些就高些,一定要杀一杀西南明军的锐气!”

  “我们打了十几年的顺风仗了,但这天下,没有一直靠打顺风仗就能打下来的道理,伤亡大点也好,让底下安逸了不少的儿郎们再见见血,也好激发他们的血性。”

  “就照这法子办吧,大家一起商议下,看看先打哪些点。”

  “丑化说在前面,开战之后该拼得拼、该上得上,若是有谁做了那软脚虾,可别怪本王不讲情面!”

  尼勒图说完之后,济尔哈朗沉默了一会,不知道是在想尼勒图这明里暗里和自己划清界线、要保存实力一事呢,还是在想改怎么破解西南明军的战法。

  好一会儿,济尔哈朗拿定了主意,定下来接下来要商议的内容——选择要进攻的明军防御点。

  “王爷,奴才这还有个法子。”

  济尔哈朗话音刚落,角落里再次响起了一道众人都有些耳熟的声音。

  “嗯?叶克海你又有什么法子了?”

  “行吧,说来听听。”

  济尔哈朗一看,正是刚才已经坐下去了的叶克海。

  本来还想训斥一句、不让他再说废话的,但是转念又一想,万一这叶克海真想到个好办法呢?加上自己现在没什么好法子,也就决定再听叶克海说上一说。

  “谢王爷。”

  “王爷和诸位将军都是和汉人打老了仗的人,其实应该都发现了,和故明军队打仗,很多时候并不是下面的士卒们不够勇猛、不够果敢,而是上头的命令,让下面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好像萨尔浒之战,在本就对太祖的兵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还贸然的兵分四路、且每一路都各自相隔数百里;在纵横上千里的战场上贸然分兵暂且不说,西路军总兵杜松更是不等策应便孤军深入,南路军刘綎又迟疑不前,让太祖有了先行击破杜松的机会。”

  “但要说萨尔浒之战的最大败因是什么呢?依奴才看来,其实还是那离战场数千里之遥、想出此等糊涂战法的故明万历皇帝。”

  “若不是故明皇帝和内阁在后面瞎使劲,依奴才看,杜松、刘綎、李如柏、马林等陈年宿将,万万是不会想出这等看似威风八面、实则破绽百出的四路进兵之法的。”

  “至于故明万历皇帝为何会想出这等战法,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奴才认为,‘钱粮吃紧、开支甚大’必是其中之一。”

  “而既然30年前是那等情况,那30年后,是不是也也有可能是这等情况呢?”

  “那蜀王朱至澍,是不是也有可能因为‘钱粮吃紧、开支甚大’的原因,而在数千里之遥的成都,给负责榆林战事的李定国也出一道‘四路出击’的法子呢?”

  “如果那蜀王朱至澍,当真是仿效故明万历皇帝、给前线的李定国出个‘四路出击、齐头并进’的战法,那眼下我等为之焦头烂额的局面,不就转瞬即破,那滔天战功,它不就来了吗?”

  “奴才说完了,王爷明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