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90章 接管陕西

第290章 接管陕西

  七月初二,李自成带着五万兵马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朱至澍特意在渭水边砍了吴三桂的头颅,为李自成送行。

  砍头的那天,渭河沿岸人山人海、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不但双方的将士出席了许多,西安城的百姓也是万人空巷、来了一批又一批。

  许多百姓只能站在好远好远的位置,除了前人的后脑勺,根本啥砍头的场景都看不到。

  但他们还是固执的看向砍头的方向,眼中满是激动和热切。

  看的是谁人?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啊!

  若不是这吴三桂,清军根本就入不了关、大顺军也不会退回陕西,说不定在场的不少人,都能捞着个皇亲国戚做做呢。

  而那吴三桂也是条汉子,直到刀斧加身,都没有求饶、也没有嚎哭、更没有屎尿齐流,只是对着朱至澍的方向磕了九个头,大声说了一句:

  “祝殿下神州一统、早登大宝。”

  跟着吴三桂一同被砍的,还有俘虏的一众清军将领,汇集的鲜血流进了渭河,染红了江面,引得江中鱼儿踊跃争食。

  “是非功过,留作后人说吧。”

  “殿下,我也去了!”

  说完,李自成便领着大军上了路。

  届此,陕西境内只剩下最后一万要跟着李自成去往西域的大顺军,由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统领,暂时驻扎在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

  这是因为西域那条线补给困难,不能所有的大军一拥而上,得分批次、分梯队的行军,这样补给才跟得上。

  而李自成离开的时候,针对于陕西境内的十五万原大顺军的改编工作也正式开始。

  他们都是不愿意跟随李自成去西域、或者说是李自成主动放弃的部分军队,还是那个原因,西域只养活得了那么多军队,去多了对战力没什么增加不说,反倒大批大批饿死的概率更大。

  十五万大军,朱至澍计划压缩编练成两个野战军团、十万人的规模。

  虽然算起来的话西南如今已经有川蜀、云南、贵州、广西、交州军团,陕西第一、第二军团共计七个军团三十五万在编野战兵马。

  但如今西南各个布政使司其实都有和当地土人的矛盾,并不是一片太平。

  例如交州是和安南原住民、以及安南南部的安南残余政权的矛盾,云南、贵州、广西、川蜀则是和当地的土司之间的矛盾。

  然后就是外部也谈不上安定。

  陕西就不说了,榆林镇和潼关两个方向,对峙的清军加起来不低于二十万;

  川蜀和贵州又直接和左良玉的两湖接壤,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大战,所以也是重兵布防;

  最后就是广西当面的广东,不甘心的南明朝廷在广东也放了好几万人的大军,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总归是要派人驻守盯着的。

  所以西南也是处处都要用兵,考虑到战损和休整,三十五万也就是将将够用而已,如果要好用的话,那扩军还是必须要走的路。

  而且考虑到接下来和满清的争端、两湖的问题等都会愈演愈烈,所以扩军也是当务之急了,增加两个野战军团、十万人的编制很有必要。

  被裁撤下来的五万人则就地安置。

  战乱极大的消耗了陕西的民力,就连肥沃的关中平原都有大量的荒废之地,极为可惜。

  而现在战事已经基本被推到了外线,以西南的底蕴,战事也不会再对内部有很大的影响了,正好是恢复生产的关键时刻。

  所以在西南的官员来到山西不久,就已经在新任的陕西农利布政使司高承汧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汉中平原一带、已经无主的田地的勘察造册。

  高承汧本是交州布政使司谅州府的知府,朱至澍对其观感很好,便高升到陕西任农利布政使司了。

  如今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再有一个月便能够完成了。

  这些排查出来的无主田地,自然便被朱至澍收为国有了。

  土地国有化是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后面一定要做,但能预想到一定会有场腥风血雨,如今这大片的无主田地、不用动刀兵便唾手可得,可不就是便宜了朱至澍了嘛。

  这么明目张胆的将土地收归官有肯定会有抵触,但陕西本就被愿意担骂名的李自成特意清理了一遍,然后西南集团又是挟着大胜之气势,些许抵触如果铁锅煮冰一般瞬间消融、没成什么气候。

  接管行政、丈量无主田地、改编军队,这一件件繁琐的事情在各主管官吏的操劳下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同时四监衙门、督察院衙门、锦衣卫千户所等等特殊的衙门也逐步进驻到陕西,开始行使自己的职责。

  在各界人士的配合下,此次西南接管陕西整体上也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动乱;偶尔有些小摩擦,也在军队、巡检司、督察院、锦衣卫的及时介入下将事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而改编军队的时候也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首先就是没跟着李自成去西域的袁宗第、田见秀、高一功三位大将得到了朱至澍的召见,各自有升赏。

  其中袁宗第被授予正三品武官、升授昭毅将军,然后被安排去了广西,暂时担任广西军团副军团长;

  田见秀被授予正三品武官、升授昭毅将军,暂时担任云南军团副军团长;

  高一功被授予正三品武官、升授昭毅将军,暂时担任贵州军团副军团长。

  这样的安排,将三人调离陕西的意图很明显。

  但三人能做到这等高位,自然也不是什么蠢笨之人,既然归顺了,那便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便是,哪有提异议的资格。

  而朱至澍历来是很不喜欢话憋在心里的人,尤其是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憋久了就容易憋出误会来。

  所以朱至澍主动召见了三人,把自己为何要将三人调离陕西掏心掏肺的说了一遍。

  其实很简单,三人作为陕西这边根深蒂固的将领,还留在陕西的话,对于原来的大顺军改编肯定是不利的、还容易形成山头主义;

  同时三人在陕西那么久,难免和陕西的士绅阶级有了一定的纠葛,这也不利于西南接管、整顿陕西的官场和民生。

  然后就是贵州、广西、云南三个布政使司虽然大体平静,但还是有土司不时闹腾一下的,以前西南的精力都放在了延安这边,对于土司的闹腾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现在抽出手来了,也是到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时候了。

  不然那些土司还以为汉人好欺负呢。

  所以将三人调离陕西,即是为了对陕西的接管更加的顺畅和彻底;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三人,免得万一有什么事情,殃及了三人池鱼。

  最后就是让这三位有卓越战功、丰富领军经验的将领去给三个布政使司的土司上一课,好让他们认清现在西南的由汉人说了算这一现实,顺便给充足的时间让三人熟悉西南明军的编制、装备、战法等等。

  而朱至澍的推心置腹,也让三人心中的疑虑尽消,同时对于西南也更加的归心了。

  在这三名武将之外,则是另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朱至澍在改编的军官名单中,看到了常鼎、邓连疯、黄政、秦浪等熟悉的名字,而在王和的提醒下,朱至澍也终于回想起来。

  这常鼎,就是在怀庆战役中,带着一千多名骑兵突破了多铎的围追堵截、返回了潼关那位大顺军副将;

  邓连疯、黄政、秦浪等人同理,也是那一次战役中留有名字的军官。

  怀庆战役可以说是救了南明一命的战役,不然多铎就直接去打南明了,根本就不会去打李自成的潼关;而多铎没有去打潼关的话,南明可能几个月的时间都撑不住,也就挺不到朱至澍出兵陕西牵制满清、自然也就苟不到现在了。

  所以说怀庆战役救了南明一命合情合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2.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3.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4.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5.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6.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7.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8.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9.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10.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11.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12.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13. [历史军事] 夙志
  14.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5.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6.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7.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8.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9.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20.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2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2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2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2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