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62章 后装枪

第262章 后装枪

  “砰!”

  二十米的位置,立着一具清军经常穿着的铠甲。

  二十米的距离准确度就高很多了,朱至澍第一枪就命中了这具铠甲的胸口,将这具拟人靶打的一顿,差点栽倒在地上。

  15毫米的口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很快就有人上前查看,果然击穿了铠甲,还把里面支撑的木板都击穿了,威力不俗。

  “很好!”

  “来,都过来试试,每个人最少打四枪,看看怎么样。”

  “等下好的不好的都说一说,合适的话,差不多就要投入量产了。”

  对刚才的四次射击,朱至澍很满意,招呼着下面的工匠给每一位随行的文武官员都递上了手枪。

  武官自然是开心的很,站好位置后便噼里啪啦的开始了射击体验;

  而大部分的文官表现就很不堪了,有些人是生怕这枪咬手一般,怎么拿都觉得不自在;有些人则是露出了鄙夷的表情,看来是对这种武夫用的东西嫌弃不已。

  朱至澍都看在眼里,但也没说什么。

  至于他心里有没有在想着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只是在后面的第二阶段战役里,这些表现不堪的文武官员都被调任到了和战事有关的岗位上。

  在新的岗位做的还不错的、起码不是有意渎职的,也就此揭过;但犯的错太大的、或者有意抵触懈怠的,则被督察处的人一一问罪。

  朱至澍自认不是小心眼,却也不是个无限大度的人。

  在西南为官、拿了西南的厚禄,那便要守西南的规矩,而这规矩的第一条,便是摒弃文重武轻的观念,欺压武事,在朱至澍这里就是红线!

  燧发手枪的事情之后,便是火枪坊的第二件事情——后装枪。

  朱至澍深深的知道后装枪才是未来,甚至不只是朱至澍知道,绝大多数的工匠和有见识的将士,都能想象得到后装枪革命性的优势。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想做就能够马上做成的,科技的进步是一步一步的,尤其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就好像没有火绳枪来培养工匠、以及快速的上量击败张献忠,也就没有后面更加精密、成本更高、生产速度也更慢的燧发枪。

  后装枪也是一样。

  要想研发一支真正好用的后装枪,那第一步便是火药。

  黑火药因为燃烧不充分的关系,会在枪膛内有很多的残留物,残留物多了,不但会影响二次射击的威力和精确度,甚至还有炸膛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燧发枪再装填之前要洗刷枪膛的原因。

  而后装枪的膛压更高、机匣精密度也远高于燧发枪,这就造成洗刷更加困难,虽然不是说黑火药不能用,后世19世纪,还有大量的黑火药定装子弹的后装步枪,例如赫赫有名、第一支大规模装备的德莱赛m1841针式步枪就是黑火药。

  但如果能有无烟火药、谁还看得上黑火药呢?

  而无烟火药的生产方式,朱至澍也早就交给了火药坊的工匠们,就看进度如何了。

  除了第一步的火药之外,第二步便是定装子弹了。

  这个定装子弹,和燧发枪现在用的定装子弹又不一样了。

  燧发枪现在用的定装子弹,严格意义来说只能算的上是定量分装火药而已,就是一个油纸袋包着的火药包而已,既没有弹头也没有底火。

  真正的后装枪定装子弹,必备的两个要素就是底火、弹头,其中最难的是底火。

  底火难就难在,它是一个比常人的小拇指指甲盖还要小的部件,直径只有几毫米而已,要在这几毫米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还是成千上万的道场,太考验工匠们的技术了。

  朱至澍离开西南前,分别给了火铳坊和火炮坊一份伯丹式底火的构造图,还把底火的击发原理以及内置火药的成分,和两个工坊的工匠们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为什么也给火炮坊一份呢?没错,后膛炮弹也是靠底火击发的,不过两者用的底火也就是原理相似,但结构不一样,所以等真的推广实用的时候,那就要分别研制了。

  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是查看成果的时候了。

  搞定底火后,弹头反倒就简单了,无非就是制作精度的问题。

  至于弹体,是金属的还是纸制的倒不重要,例如上面说到的德莱赛m1841针式步枪用的就是纸制弹体。

  前面两步如果都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最难的地方——机匣。

  早期的后装枪,绝大部分都是旋转后拉式枪机,也就是后世常见的三八大盖等步枪装弹、上膛、射击、退膛、装弹这样的拉大栓射击方式。

  这可和燧发枪不一样。

  燧发枪的机匣,说白了就是几根相对简单的连杆、弹簧而已,而且还是密封的,一般都不需要打开。

  但是后装枪的机匣可是经常要打开的,尤其是枪机部位,每射击一次都需要拉开。

  这种情况下还要保证气密性,保证零件的契合度、耐用度,保证击发的成功率......,对后装枪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每次朱至澍想到这里就觉得头疼,这个年代要具备这种生产能力,说一句跨越式的进步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火枪坊一边在生产燧发枪的同时,一边在研制燧发手枪,同时还在和火炮坊、火药坊一起联合研发新式火药、底火、定装子弹、后装步枪机匣、后装火炮炮尾等等诸多工程,每一件都不容易,可谓是任重道远。

  后装枪这个项目,就暂时没有已经大成的成品给朱至澍观摩了,只有一些初步的概念,例如后装枪用底火的初步模型。

  只是这个模型足足比成人的一个大拇指还要粗一些,而且在击发药、密封等方面都还做的不是很尽如人意,还需要好事多磨。

  火炮用底火也一样是这个问题。

  说起来火炮用底火尺寸可以比火枪用大的多,制作难度看似还能小一些,但实际做起来又不一样。

  火炮对击发药瞬间传递的火焰强度有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几乎同时点燃炮弹内部大量的火药;还有就是膛压方面也比火枪要求要高的多,所以制作起来也不容易,今天呈给朱至澍看的,也只是一个设计模型而已。

  然后就是后装步枪的机匣了。

  技艺精湛的火枪坊工匠们已经按照朱至澍提供的图纸,利用手工造好了两支德莱赛m1841针式步枪,只是现在子弹还没影,无法真正实验性射击,但是不影响体验一下真男人该做的事情——拉大栓射击的快感。

  有了朱至澍的图纸,照猫画虎的制作出一杆勉强够实验用的后装枪其实不算特别难,难得是如何上量、以及在上量的同时还能保证质量。

  手工总会有误差,就像现在。

  两支步枪的机匣零件可以在各自步枪上使用,拉大栓和击发在目前没有子弹试验的时候,看起来也都没问题。

  但尴尬的却是不能够互换零件,好似又回到了以前大明的火铳没法互换零件的尴尬的局面。

  ps:编辑让我改下书名,各位老铁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啊?大家知道我是取名非得嘛...

  另外求追更、点赞、评论、礼物,感谢大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