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58章 军衔制和武散阶(一)

第258章 军衔制和武散阶(一)

  ‘督帅’,是朱至澍新设立的一个职位。

  以往明军大规模的战事,大多以临时差遣的总督为尊。

  这个总督便不是常设的官职,而是和巡抚一样,有需要的时候便往往是临时差遣一位一方文官大员担任,例如现在正在江北督师江北四镇的史可法,便是江北督师。

  而别看这个总督是临时差遣,但权力却是极大,比之总揽一个布政使司军政大权的巡抚权利还要大得多,很多时候都是总揽数个布政使时的军政大权,例如现在江北四镇的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位总兵,都归属史可法节制。

  这种做法的利弊一目了然。

  这名临时加封总督的文官知兵还好,那佐以文官大员的战略性眼光,加上一名总督下面往往有多个总兵,可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处使用,比之各个总兵之间各自为战,更能有一番建树。

  往远了说有忠武侯诸葛亮,往近了说也有节制登莱地区的袁可立。

  但如果这个总督不知兵、甚至都不会用人,那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优势的,都会变成弱势。

  有战略性眼光,那错起来也是战略性的;

  可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处使用,送起人头来就是一起送;

  再加上文官刻在骨子里的党同伐异、窝里斗。

  典型的就是饱有争议的袁崇焕、洪承畴。

  大明会用这种文官节制武官的方式,说白了还是文官势大、武官式微,文官出于压制武官的目的。

  再加上皇权对于武官也有种不信任,毕竟武将造反要命,文官造反却只会耍嘴皮子。

  多种原因之下,导致出现一场战事竟然是以文官为总督的可笑现象。

  可不是什么武官粗鄙不堪、不会打仗、没有战略性思维,古往今来,多少灭国大战都是武官统领的,那时候怎么没有说武官粗鄙不堪、不会打仗、没有战略性思维呢?

  就说明初很能打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文官节制武官作战的说法呢?

  所以这种出于对武官的提防和压制而实行的制度,明显是错误的。

  一个将领连怎么打仗都决定不了,那偶尔打胜、多数失败是正常,偶尔失败、多数打胜才是不合常理的了。

  朱至澍就非常不喜欢这样。

  所以不论是贵州——广西之战,还是安南之战,还是现在的陕西之战,都是以武将为最高级别的总指挥总督战事,给武将最大的权限。

  虽然也会有后勤司、督军司等文官负责的事宜,但都是打打下手,并不会干涉武将对战事的绝对指挥权。

  而为了明确武将对战事的绝对指挥权,朱至澍便改以前的‘总督’这一临时差遣为‘督帅’,在职位上给予武将在战事中的绝对指挥权的认可。

  效果很好,不论是贵州——广西之战,还是安南之战,还是现在的陕西之战,都是以西南明军的大胜为结果。

  这一次陕西之战的督帅便是秦翼明,也是朱至澍最信任的武将之一。

  作为这次战事的最高负责人,那这次战事的战况和战果,当然应该由他来宣读。

  而秦翼明站在地图前开始讲述的时候,朱至澍突然有种错觉:

  “怎么好像回到了后世开人大会议、总理向各代表述职时的场景了一般?”

  然后朱至澍便止不住的魂游天外,开始怀念起让人难以忘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

  秦翼明讲述完战事的情况,大概花了一刻多钟。

  见在座的大员们没有什么问题和异议之后,大会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还是大会主持人龙文光站起来说道:

  “请督军使蒋进,向大家介绍本次战事的赏罚升降等事宜。”

  然后便是蒋进站了起来,走到秦翼明刚才发言的位置,摊开厚厚的簿册,开始介绍起本次大战的赏罚升降等事宜。

  “请后勤使谌欢,向大家介绍本次战事的后勤消耗等事宜。”

  “......”

  “下面,请殿下总结陕西之战第一阶段战役。”

  “......”

  “接下来,由本官牵头,开始研讨陕西之战第二阶段战役的相关事宜。”

  “......”

  这一次陕西之战第一阶段战役总结会议,足足开了三天才算是大体上结束。

  为什么说大体呢?因为关于陕西之战第二阶段战役的相关事宜的研讨和准备,将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肯定没法在这两三天就定下来。

  这三天第一便是把赏赐升降给确认了,接下来就是各军和地方按照定议执行便是。

  所以接下来的一阵时间里,整个西南都充盈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

  大量的财物赏赐一车一车的拉进了军营,然后在督军司的监督下分发到每一名将士的手中,坚决杜绝贪污腐败、欺压下属、吞没军功的现象,整个西南诞生了好大一批的中产之家。

  在西南明军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但在朱至澍狠狠的砍了一批头颅之后,如今这种情况基本已经绝迹。

  要扭正这种歪风邪气可不容易。

  首先便是重罚:

  军中的旅长都被砍了三个,团长营长的更是砍了一堆;然后再加上一批渎职、参与贪墨的督军司官员头颅。

  然后便是厚禄:

  西南军中,不说军中的军官,哪怕是刚参军的最底层大头兵都能够靠基本的军饷养活自己;而且随着参军年资增长,军衔提升的同时军饷也跟着提升,不但能够有结余、还能够养活家人;如果能力强或者做出了功绩那便更加是了,除了赏赐外,军衔提升的更快、自然对应的军饷也就更高。

  如今西南军队已经开始全面的推行大体上仿造后世的军衔制,并且按照军衔来计发基本军饷。

  这样做的第一个目的,便是是给士兵们一个成长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是一种荣誉感,这样底层的士卒们才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才能有活力、有追求,也更好管理;

  第二个目的,便是方便识别,清晰的军衔标识方便将士们在战场上找到上官,不会陷于混乱之中;

  第三个目的,便是根据军衔来区别计发军饷,不会出现当了十年兵也和一年兵一样的军饷、过的穷苦不堪的局面。一支穷一时的军队不怕,但如果是穷一世,那一定不行,毕竟士兵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

  第四个目的,便是为了方便区分,大明原来的那套武散阶过于复杂不说,而且只有到了一定品阶的军官才有,士兵却没有,那如何让士兵也觉得有盼头不摸鱼?

  所以朱至澍在推行军衔制的同时,也将现在推行的军衔制和大明原有的武散阶有机结合,毕竟武散阶虽然门槛高,但是是真的好听啊,满满的荣誉感。

  目前推行的军衔制如下:

  士兵共分二级:

  称一阶/二阶列兵,标识是一道/两道细横线,从军年限为1/2年。

  士官共分六级:

  称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六阶士官,标识是一道锋尖朝下/朝上的箭头状折线;

  其中一阶士官一道锋尖朝下箭头状折线、二阶二道、三阶三道;

  到了四阶士官则是换成锋尖朝上箭头状折线,四阶士官一道、二阶二道、三阶三道;

  从军年限分别是在前一军衔等阶的基础上递增2/3/4/5/6年,然后便是一直干到退休、军队奉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