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62章 四大学院

第162章 四大学院

  1645年二月初四,第一批南迁交州的三万五千余汉民踏上了旅途。

  为了保证这支迁徙队伍的安全,朱至澍特意派出了5000守备军沿途护送,随行的还有一百多川蜀医学院的师生。

  他们将在交州扎根,为迁徙至交州的汉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建立交州医学院。

  如今的川蜀医学院,已经改名为帝明医学院。

  在朱至澍的大力支持下,师生总数已经近千人,不但有能力支援交州,更是早就在贵州、广西等地也设立了医学院。

  随着这些医学院的陆续建立,各地的医疗和卫生水平都将会有巨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均寿命的提升、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朱至澍很有信心。

  至于人口增长之后会不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朱至澍是一点都不担心,甚至希望增长的快些。

  虽然史料记载明末高峰时期,大明的人口总数约1.5亿左右,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战乱和天灾,对折不敢说,少个几成那是肯定的了。

  所以人口再增长些,不是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以后需要殖民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对汉民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等到所有的殖民地都是汉人居多之后,那反叛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哪怕一时中央弱势、殖民地反叛了,以汉人的强大凝聚力,也会让这些反叛的地区迟早有一天会回归,毕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华夏神圣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信?

  你看这么多汉人在这居住,这还假的了?

  送别了迁移的第一批汉民之后,朱至澍又回到了城中。

  今天还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帝明学院正式成立!

  第二件:帝明官吏进修学院正式成立!

  第三件:帝明军事学院正式成立!

  帝明学院设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学机制,小学主要是收录6-12岁的学生,中学收录12-16岁的学生。

  而大学则是一个进阶,不只是教学、也作为学术研讨所用。

  所以目前来说,小学、中学都是启蒙和应用教育,基本中学学完,就可以出去谋份生计了,而且是绝对不会差的那种生计。

  品学兼优的,还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或者是升入其它专科学院,进一步进修技能。

  而大学,朱至澍更倾向于是把大学培养成一个研究院,学术、科学包罗万象的那种,作为尖端力量的摇篮。

  同时这也是朱至澍对分级教学的探索和过渡,等经验足够了,完全可以形成后世成熟的教学模式。

  至于帝明官吏进修学院,则是朱至澍宣扬自己的施政理念、培养新生代官员、修正官员作风的地方。

  川蜀集团内的所有官吏,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会不定时的被召入帝明官吏进修学院中学习。

  而准备升迁或者外派的官员更是,更是一定要经过帝明官吏进修学院的教育,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这是朱至澍学习了后世的干部学院的做法,利用集中教育的模式,让这些官员认可自己的施政、为官理念,从而让下面的官吏,和自己达成思想上的统一。

  而主讲的也不只是朱至澍,还会有得到朱至澍认可的优秀官员,例如刘之温、龙文光、郭治、韩平等等,只要是有闪光点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可以上台讲讲。

  要想改变一个社会的风向,要做的努力和事情会要很多很多,而朱至澍已经从基础教育到官吏培养方面开始着手了,朱至澍只希望自己做出的这些努力,不会辜负自己。

  最后就是帝明军事学院了。

  以前朱至澍虽然一直很有想法,但是碍于手下军事人才不足,撑得起台面的就一个总兵刘镇藩和出身于秦家的秦翼明。

  这两个人,根本不够撑起一个军事学院。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除了刘镇藩和秦翼明之外,又有了李定国、刘文秀、冯双礼等降将,本土新兴的武官中,也有冯天纵、李牧虎等出类拔萃之人。

  这些人中,有新军翘楚、也有陈年宿将,已经完全可以撑起一家军事学院的框架。看書喇

  更有许多经历过战争的伤残士卒,他们这些见过血的老油子,更是对从未上过战争的新兵最好的教育,能让他们更早的成熟。

  三所学院,分别坐落在成都城不同的位置。

  帝明学院不用说,自然就在文庙旁边。

  虽然朱至澍对儒家的学术并不是全部认可,但不得不说,儒家的同化和归心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这一点,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主义非常有用,也能大大的利好将来的殖民地统治。

  帝明官吏进修学院则就在朱至澍的王府不远处,在进修学院的大门处,便能看到王府的正门。

  这是为了让那些官吏明白,王府在这些事情中的努力和重要性。

  帝明军事学院因为需要训练的关系,则是在城外划了块地,今天才刚刚奠基。

  奠基人自然还是朱至澍了,朱至澍不但是帝明军事学院的院长,更是其它三所学院的名誉院长。

  只是朱至澍日理万机,一般不直接参与学院的管理工作,由其它的副院长代劳。

  这几所学院一建立,川蜀集团内就有了帝明学院、帝明官吏进修学院、帝明军事学院、帝明医学院四所近代化化的学院,基本构建起了一个近代化的教育体系雏形,为将来整个大明的近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但也只是架子搭起来了而已,后面的师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还是需要好事多磨的。

  而且还有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等等,都需要一一建立。

  只是朱至澍实在是精力和条件有限,先上这几个再说,然后边办边总结经验、边调整改善,一点点进步就行。

  总比什么都不做、固步自封要好。

  这四所院校一一建立起来,朱至澍就更忙了。

  四所院校凝聚了朱至澍对未来的期望,朱至澍自然是恨不得做到最好。

  但因为能明白和执行朱至澍理念的人暂时还没有一个,很多事都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可把朱至澍累坏了,连最喜欢的和王妃们的欢乐时光都少了很多。

  这种忙碌的节奏,直到云南那边传回了消息才被打断。

  云南传回了两份消息。

  第一份是暗线,由孙恭铭传回来的,信中说自己已经和沐天波接上了线,并且表达了朱至澍的意图,希望沐天波能够归顺,沐天波很有心,已经决定归顺了。

  也没说什么降不降的,毕竟是黔国公,该有的傲气肯定有、该给的面子也肯定要给,所以只说归顺、一起驱逐鞑虏、光复神州、共襄盛举。

  而第二封信则是沐天波发回来的公文,因为朱至澍去的是公文,那自然沐天波回的也是公文,这就是明线了。

  公文上先是一番恭维,然后是东拉西扯的扯了番关系,然后又是祝贺朱至澍驱逐了张献忠,光复了贵州、广西;

  最后还祝贺朱至澍击败了安南,占据了胶州地区,对朱至澍的开疆拓土之功,大加褒奖。

  信看到这里,朱至澍便明白了——云南归矣。

  自己做的那些事,沐天波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在这么多可谓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后,沐天波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反倒是在公文中对自己大加褒奖、恭维之至;

  而且孙恭铭已经说了希望他归顺自己,他还是在公文中这样回复,这还不明显吗?

  这是认同了自己的做法,同时也认同了自己这个人啊!

  自此,朱至澍的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西南全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