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2章 储备干部教育

第52章 储备干部教育

  一个国家的强盛,并不只是看军事力量,民生是否幸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点,不然朱至澍励精图治的强盛又有何意义?

  并且民生是否幸福、是否支持当权者,也是国家能否稳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否则光镇压各地的叛乱,就会累死人。

  “我现在还是太弱了,还是要顾及豪强、地主、旧官僚的势力,只能和他们虚与委蛇;不然直接开始收商税、收产业税、改革田税,来钱那该多快?岂不爽哉?”

  “但我不会放弃的,我才是正确的!”

  “终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抱负,让大明不但国富、并且民强!”

  朱至澍是和龙文光、张继孟两人一起吃的晚饭。

  虽然税制改革这个问题上三人争得面红耳赤,但都是公事之争;而且三人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两人默许朱至澍拥有兵权私军那刻起,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要么跟着朱至澍登上大宝,三人作为从龙之臣享尽荣华;要么就被弘光爷或者未来即位的某位天子枭首于菜市口、世世代代背上不忠不义的罪名。看書溂

  所以晚饭还算和谐,三人还将盐、铁、酒官营的具体法子给商讨了个大概。

  其实在这之前,盐铁这种基本的民生物资、以及重要的战略物资,就是一直官营的,从生产到销售,牢牢的把控在官府的手中。

  但随着多年的发展,这一项制度早已经千疮百孔,肥了硕鼠、坑了百姓不说,官府却没赚到几个钱。

  朱至澍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漏洞统统补上!

  让百姓吃的起盐、用的起铁器,同时官府能赚到钱、抚民养军。

  原有的盐铁监拆分为盐监、铁监,新增一个酒监。

  三监的监理使皆为正六品的官职,还有主簿、佥事等等公差。

  负责盐、铁、酒的总量预定、生产分配、销售配额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由官府把控。

  以后川蜀的盐、铁、酒,统归这三个监所总管,任何人私自营运都将被治罪,轻则没收家产、重则当头一刀!

  乱世当用重典!

  不砍他们几只手,他们还会和以前一样,认为凡事都讲祖制、讲无为而治的官府好欺负,继续玩弄官府、欺压百姓。

  但官府本身的贪腐现象也不容忽视,权力没有了约束,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朱至澍已经在设想重整、加强一个重要的机构了。

  那便是早已有之,但却发展的有些畸形的‘督察院’!

  未来,经过重整加强的督察院将和锦衣卫一起,一明一暗的监控着整个大明庙堂的一举一动。当然,现在还只能监控川蜀地区。

  只是有些细节还需要完善,也要顾及旧官僚势力的反扑,所以朱至澍才没有现在就提出来。

  和龙文光、张继孟一起用完晚饭后,朱至澍才回到王府。

  饱暖思淫欲,自然又是一番云雨恩爱、不便为他人细说。

  只是这一次对象不是邱王妃,而是周侧妃。

  雨露均沾、说不定能更快见效呢?

  而且彝人周侧妃欢快活泼的性子,和温婉淑荣的邱王妃完全是两种感觉,让朱至澍有些难以抉择,恨不得早日大被同眠。

  只是这事,周侧妃估计比较好说服,但是家教有方的邱王妃,朱至澍心里却没底。

  第二天一早,朱至澍又按时出门往军营赶去。

  到了军营后,惯例是五公里晨跑开开胃,然后是队列训练培养纪律性。

  这一次教导队的表现比昨日就好了很多,不论是立正稍息等简单的队列动作还是停止间转法,都有模有样,有了点精练的味道了。

  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朱至澍吃过午饭后马不停蹄的又赶回了王府。

  紧迫的军事和民事,都有条不紊的走上了正轨,朱至澍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培养自己的学识接班人,为大明文化方面的革新,开始储备自己的力量了。

  王府的一处大院里,生活着前几日鏖战期间,邱王妃等人收养回来的一百多位孤儿,岁数多为10岁到15岁左右。

  他们的父母,或是已经找不到了,或是因为冻饿、暴力等原因死在了不知道哪里。

  所以他们才被邱王妃等人收养。

  这个岁数则是朱至澍特意要求的。

  岁数太小,自己培养的时间就要很久;

  这第一批孩童,自己还是希望他们能快点走上岗位,快点传播自己的学识,所以10多岁的孩子正合适,再过几年就能走上岗位了。

  但超过15岁又不合适了;

  年纪越大,可塑性就越差,尤其是在古代,十多岁就当家、负担家里主要生产劳动的多得是,这会进一步加大后天重塑的难度。

  所以10-15岁,是朱至澍认为最合适的年龄。

  朱至澍的学识传播大计也很简单,第一步是:扫盲!

  古代为什么书生那么值钱?这是因为十里八村可能就他一个认识字的。

  朝廷有什么文件下来,可能就他一个人看得懂,那自然就金贵、身份就高。

  在这种情形下,农民自然愚昧、自然畏缩、自然容易被人欺压,皇命自然也就很难做到下乡。

  所以朱至澍想从这最底层的文化思想开始,推动大明从更高的维度上复兴。

  这一点虽然不如军事、税制等见效快;但在朱至澍的心中,文化教育,份量一点都不比前两点来的轻,甚至是最重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看着一百零八位、把这个小院坐的满满当当的少年,朱至澍心中充满感慨。

  “孤是大明蜀王。”

  “在前几天,本王是你们的救命恩人,让你们不至于饿死、冻死、或者被张贼杀死在街边、或曝尸荒野。”

  “但今日,本王将是你们的老师。”

  “什么是老师呢?你们也可以称我为:先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你们要认真学习,毕竟能听一个王爷传道授业解惑,可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哈哈哈哈......”

  初生牛犊不怕虎。

  即使上面站着的是蜀王殿下,这群半大的孩子也敢笑出声。

  当然,这也和朱至澍没摆什么架子、平易近人有关。

  “好了,笑完了就该说正事。”

  “本王对你们传道授业解惑是无偿的,你们可以免费吃住,学成还有很好的差事、美好的前程等着你们,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学成。”

  “如果学不成,或者被本王发现这其中有谁不用心、奸猾狡诈,那么本王会将其驱逐出成都城,任其自生自灭!”

  “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不想回去过那种又冻又饿、还要被人欺辱的日子。”

  “而你们不想过回那种日子的唯一办法,便是好好学习,记住了吗?!”

  问出最后一句的时候,朱至澍一改之前温和的语气,严厉无比。

  同时眼神也变得凌厉,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个少年。

  这其中,男孩子大概占三分之二,乱世之中,还是男的有更大的存活概率。

  还有一些王府的年轻书办也在一旁旁听。

  这些王府的年轻书办,都是秀才、童生,不然也进不来王府工作,考虑到急缺人才,便让一些年轻的书办一起来学习。

  如果认同朱至澍的理念,则大加培养。

  这个也只能是年轻人,换成年老迂腐的,或者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朱至澍可不敢。

  自己这一套教学和理念,对原有的文化制度来说,断根都不过分。到时候要是撞墙死几个以明志,或者跑去南京告御状,那朱至澍就头疼了。

  “记住了......”

  台下传来稀稀落落的回应声。

  不少人被朱至澍吓着了,但也有不少人胆子还是比较大,认真的回应着朱至澍。

  朱至澍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能记住最好,记不住也不要怪自己无情。

  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已经给了。

  “下面看墙壁。”

  朱至澍转身用黑色的木炭,在一块刷成白色的墙壁上,开始书写起来。

  “a、o、e......”

  扫盲教育、从基础做起。

  ps:默认都是普通话,不然光是那么多语言,就能把作者写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