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8章 血肉磨盘

第18章 血肉磨盘

  看着络绎不绝从城头上抬下来的伤员,朱至澍心如刀绞。

  后世他所经历的那场登陆战,在高科技、烈度等方面,都足以碾压这次的城墙攻防战。

  但是在血腥程度上,却远远不及了。

  在他坐在气垫船上登陆后,许多敌军的火力点早已经被空军和导弹军的兄弟们挨个点名了。

  很多敌军甚至是在睡梦中就被一发精确制导弹药送上了西,走的没有一点痛苦,也根本没有多少伤员。

  朱至澍自然也就没有见到这种成百上千的伤员被抬下来的场景。

  很多伤势较轻的伤员来不及转移到城内的伤兵营中,只能先就近放在城下,于是乎城下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伤员。

  甚至有一些就放在朱至澍的旁边。

  本来没有一位义军敢抬着尸体过来的,但是城下有遮挡的地方毕竟少,朱至澍主动让义军抬着伤员过来。

  以免伤员被城墙外大西军的阵营里,仍然在不断轰击的投石车和红夷大炮二次杀伤。

  城墙上的投石车和红夷大炮在摧毁了大西军的几架投石车后,便不得转换目标,开始轰击抵近而来的攻城车和云梯。

  也正是这些重型武器的参与,才将不少的攻城车和云梯消灭在了半路上,不然靠到城墙上的攻城车和云梯,翻一倍都不止。

  没有了城墙上重型武器的压制,大西军大营的投石车和红夷大炮便更加的肆无忌惮,不断的轰击着城墙。

  好在这个时代的准头实在有限、发射的速度也慢,守军才能据墙而守,不然早被不断落下的石弹炮弹击溃心理防线了。

  但即便如此,这些重型武器还是造成了守军很大的心理压力和伤亡,已经足有数百人。

  这些伤员,很多都面庞青涩、显然年纪并不大,可能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

  在后世,这只是高中毕业、刚进大学校门的年纪;而在现在,却已经披着战甲站在了城墙上。

  看着这遍地哀嚎、自己却一个名字都叫不出的伤员,朱至澍的脑海中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一首歌,并轻轻的哼了出来: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殿下,为国尽忠是他们的本分和福气,不用太过悲痛。”

  身旁的王成仁听到朱至澍的声音,心中也是戚戚焉,但还是忍不住的提醒道。

  蜀王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强壮,这几天更是勤恳的像换了个人似的;万一要是悲痛过度又病倒了怎么办?要是病好了原来的蜀王又回来了,那更该怎么办?

  “成仁。”

  “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有为国尽忠、并为之丧命的本分。”

  “国待我如子民、我待国如血亲,歃血报之;”

  “国待我如禽兽、我待国如仇敌,奋死破之。”

  “唐太宗的‘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是此理。”看書喇

  “今后你独当一面时要牢记于此,好生对待你的子民,你的子民才会待你如父母、才拥有那些责任,你明白了吗?”

  听到王成仁说的话,朱至澍眉头一皱,而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但并没有生气,这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而已,并不是王成仁的错。

  “殿下,臣晓得了,谨遵教诲!”

  王成仁听完蜀王的话,如醍醐(ti、hu,第二声、第二声)灌顶,对着朱至澍行了一个郑重的抱拳礼。

  而朱至澍的这番话,听到的也不只是王成仁,周围的一圈护卫、义军、伤员都听到了。

  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尤其是从一位藩王的嘴中听到。

  当下便呼啦啦的跪了一圈,口中高呼王爷千岁。

  朱至澍也没有想到这个场面,赶紧虚扶起众人,说道:

  “大家不必如此,这是本王一贯认为的观点。”

  “眼下正在鏖战,诸位各尽其职责,等大战完了,我请大家喝肉汤!”

  朱至澍刚说完,一发城外打进来的、人头大小的石弹便砸在远处的民房上,巨大的动能,将民房一举击溃、轰然倒塌。

  义军们这才又回到了残酷的战场氛围中,急忙跑动起来转运伤员。

  “你去,让刘长史通知城里的各大户,一起准备肉汤、精粮和清水,等午时的时候便送过来犒军。”

  一名护卫翻身上马,向王府内奔去。

  朱至澍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高悬,应该已经到了巳时三刻,也就是接近后世10点钟的样子。

  “稳住,我们能赢!最多还有半个时辰,贼兵就要退了!”

  也许结果会正如朱至澍所料,但是从现在到结果,还有半个时辰的时间,这半个时辰,却是极为难熬的。

  尤其是此时,艾能奇麾下的定北军后军,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攀登云梯。

  此时的战场上,官军形成了四道火力线。

  第一道火力线,是攻击距离最远的大型投石车和红夷大炮。

  他们调近了射程,专门攻击2里左右的后军军阵,毕竟2万人不可能一下全涌上来,而是会拉成一个巨大的军阵。

  第二道火力线,是小型的投石车和佛郎机炮,攻击一里左右的后军。

  这两道火力线,都是在迟滞后军的冲击速度的同时、造成大量的杀伤。

  第三道火力线,则是已经被堵塞的护城河的两边城墙上,密布的虎蹲炮、火铳、弓箭手,以及城墙下抛射的弓箭手,他们主要攻击50-100米左右的敌军。

  最后一道火力线,则是城头密密麻麻的、和登城的敌军厮杀在一起的刀盾手、长枪手。

  他们是整个官军中披甲率最高的部队,基本人身一甲,部分精锐甚至一人双甲;因为他们是最贴身肉搏的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四道火力线,像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一般,将艾能奇定北军的2万后军和3000先锋军,一点一点的挤压、碾碎,化为齑(ji,第一声)粉。

  背后就是成都城,所有人都没有了退路。

  再加上蜀王朱至澍这几日不断的恩赐,使得此时的官军,爆发出了令人想象不到的韧性和战斗力,在两万多贼兵的冲击下,牢牢的扼守着城头。

  但艾能奇的定北军也不是泥捏的,尤其是3000人人双甲的先锋军,更是像一颗颗顽固的石子一般,在城头官军的绞杀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只有不到两丈宽的城头兵道,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双方的将士,每一位将士的小腿以下都是血红色的。

  并不是因为受伤了,而是因为地面上的尸体和血河。

  城头上堆积的尸体已经让人无法顺畅的腾转跳跃,许多尸体、甚至是活生生的人,都直接被挤下了城头,像下饺子一般,不断的摔落在城墙下。

  双方都伤亡惨重。

  大西军的2万后军不断的冲破一道道火力线、攀延而上城墙,加入到混战中;

  官军则不断的派上城墙下等待许久的预备队。

  成都守军一共只有甲胄两万三千多具,还要分散在四面城墙,做不到人人披甲。

  因为战甲的不足,许多预备队的官军,直接扒下了受伤的伤员、或者是已经战死的同仁身上的甲胄套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才雄赳赳、气昂昂的迈上城墙。

  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甲的战士和没甲的战士,那完全是两个人。

  但是大西军的战甲他们不敢穿,免得被误伤了。

  大西军的战甲多来自于缴获官军的,所以样式上大体差不多。

  但张献忠让人把这些盔甲都涂成了白色,以便和官军黑色、红色为主的甲胄相区分。

  这就是守城的好处了,预备队随时可以准备,只要兵员够足;

  军械也好补充,反正冷兵器不容易坏,坏了也能将就用,总比没有好。

  所以攻城方,天然就比守城方的劣势要大,而且要大太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3.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4.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5.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6.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7.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8.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9.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10.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11.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12.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13.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14.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15.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16.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17. [历史军事] 夙志
  18.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9.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20.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21.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22.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23.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24.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