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扬明> 第730章 恭顺侯

第730章 恭顺侯

  从北京城外归来的朱由校褪去了身上的铠甲,简单的梳洗了一番之后,便换上了一身常服,来到了位于乾清宫西侧的南书房中。

  早已等候在此的几名重臣见状连忙起身行礼:"见过陛下。"

  "诸位卿家都起来吧。"

  落座之后的朱由校也是微微颔首,示意自行落座。

  与此同时,司礼监秉笔也是连忙示意默默站在角落处的随侍宦官为这些位帝国重臣送上一杯凉茶。

  虽然才刚刚四月下旬,但空气中却是充斥着一丝暑意,日头的阳光更是火辣,令得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臣叫苦不迭。

  "诸位应该都知道朕叫尔等来此的用意,恭顺侯再详细说说。"

  朱由校先是扫视了一圈,而后冲着坐在下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恭顺侯吴汝胤点了点头。

  闻听此话,恭顺侯吴汝胤有些苍老的面颊上泛起一抹激动之色,吸了一口气,强行咽下心中的激动,吴汝胤起身说道:"启禀陛下,自天启三年,林丹巴图尔被迫西迁,察哈尔部与我大明的互市便是被迫中断。"

  "以科尔沁部落为首的蒙古部落对于林丹巴图尔的察哈尔部虎视眈眈,近些年常有摩擦,双方互有胜负。"

  "但去年那场突如其来,持续月余不停的雪灾,却是打破了双方有些诡谲的平衡,双方皆是损失惨重。"

  "在这等情况下,我大明便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些蒙古人定然会想方设法从我大明的身上弥补损失,这是蒙古人的天性。"

  恭顺侯吴汝胤有些苍老但却饱含力量的声音于南书房中悠悠响起,令得本就冷肃的气氛更是为之一冷。

  经过这一番分析,在场众人只觉图穷匕见,辽镇女真建奴"骚动"或许当真是个幌子,其真实目的乃是为了替蒙古人转移视线。

  书房中的几位文臣反应尚还淡定一些,但兵部尚书孙承宗以及京营主将却是觉得后背一凉,似有冷汗渗出。

  这些年,他们已是习惯了将辽镇建奴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却是下意识的忽略了,在国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中,关外蒙古才是大明最棘手的敌人。

  要知道,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陕西延安府才刚刚爆发了一场民乱,虽是被朝廷迅速平定,但也暴露出了百姓生活艰难,缺衣断粮的事实。

  大明尚且如此,遑论那些不懂耕种,追水草而居的蒙古人?

  此次若不是恭顺侯吴汝胤预先发现了危机,他们大明兴许还真有可能遭受重创,几人越想越是后怕。

  案牍之后的朱由校只是打眼一扫,看到戚金,陈策等人的反应,便知晓吴汝胤此言绝非无的放矢,不由得眼中浮现了一抹赞赏。

  原本以为大明勋贵尽是庸庸碌碌之辈,却也没想到这名其貌不扬的老臣却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爱卿老成持重,朕稍后便会传令九边重镇,提督军务,防止蒙古人扣边犯境。"

  冲着吴汝胤点了点头,朱由校颇为满意的说道。

  国朝初年,那些勋贵们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后代却是变成了只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的蛀虫,对于国家没有半点益处。

  "老臣惭愧,臣不过是有感而发,当不得皇上如此赞赏。"

  听闻朱由校的言语,恭顺侯吴汝胤再度起身,脸上浮现了少许的尴尬。

  老实来讲,他能够有此番见识,并不是因为他胸中才略胜过孙承宗,戚金等人,而是因为其出身。

  他虽为大明勋贵,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蒙古人,若是细细观瞧,即便是经历了两百余年的传承,他的面容也与汉人有些许的差异,还残留着蒙古人的特征。

  他的祖上曾是元朝的官员,世代居住在河西之地。洪武二十三年,当时的首领把都帖木儿派遣使者向太祖朱元璋表达臣服之意。

  但是朱元璋当时的反应却是非常平淡,只是令他们就水草便利之地居住,除此之外,没有半点赏赐。

  但是把都帖木儿却没有灰心,不断向大明派出使者,待到永乐三年的时候,把都帖木儿甚至带领着部落中的所有人来到甘肃,向大明乞降。

  成祖朱棣问询之后,异常开心,为了"千金买马骨",招抚其余蒙古部落,朱棣当即下令敕封把都帖木儿为右军都督佥事,并赐名吴允诚。

  此后,吴允诚对朱棣忠心耿耿,曾数次出兵镇压凉州叛乱,并曾跟随成祖朱棣北征,立下汗马功劳,于永乐九年被朱棣封为恭顺伯。

  吴允诚病死之后,他的儿子吴克忠承袭爵位,继续拱卫着大明皇室,并得以进封为恭顺侯,恭顺侯也成为了大明国内仅有的蒙古勋贵。

  因为祖上便是游牧民族出身,吴汝胤自是知晓去年的那一场白灾对于游牧民族的打击有多严重,故而在辽镇建奴或有骚动消息传来的一瞬间,他便是想到了此举可能是在"声东击西",其真实目的乃是为了掩人耳目,帮助蒙古人犯边。

  毕竟沈阳城中有辽东经略及其十数万辽东军坐镇,足以令得女真人动弹不得,唯一的破绽辽南大地现如今也是兵马强盛。

  女真人岂敢肆意而为?

  但与重兵把守的辽镇相比,其余边镇便是有些"相形见绌",故而吴汝胤便是求了英国公张维贤出面,赶在朱由校视察京营的时候,将心中之顾虑托盘而出。

  "爱卿今日之言,朕记下了,日后若是有事,爱卿大可直接进宫,倒是不必劳烦英国公了。"

  冲着吴汝胤点了点头,朱由校的脸上也是出现了一抹笑意,此次有了吴汝胤的提前预警,应当能令那些蒙古人无功而返才是。

  对于自己亲手提拔的宣大总督杨肇基,朱由校可谓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多谢陛下!"

  听到朱由校如此言说,吴汝胤先是一愣,而后脸上便是涌现了一抹狂喜,声音有些颤抖的冲着朱由校躬身行礼。

  他的身上已然有着恭顺侯的爵位,在大明也算是一等一的勋贵,寻常的赏赐对他已是无用,但朱由校的这句话对他来说却是犹如天籁。

  这意味着他,走进了天子的视线。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