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逆流启明> 第二十五章东海水师

第二十五章东海水师

  十月,是农闲的开始,同时也是冬季的开始。

  一年的收获,被百姓们们通通带走,路上也有了盘缠,不知少了忍饥挨饿。

  但现实在于,稍有资产的能走,贫困潦倒的,只能留守本地,为剩余的人服务。

  不过,看家看田等事多了,也能让他们落得几分温饱。

  内阁下了严令,淮安府必须迁走七成百姓,这是底线。

  不过,这道政令虽然招致埋怨一片,但却获得了一些意外的好处。

  比如,失业的数十万漕工。

  在北京被攻破的那一刻,南方的漕运就断了,再加上满清的南侵,货物来往也同样中断。

  因为运河而生存漕帮,瞬间被扼住了咽喉,苦苦挣扎。

  这时,迁徙百姓的任务出现,让他们缓了一口气。

  朝廷以每条船每月两石粮的代价,从漕帮租来数万条船和船夫,为百万人口的迁徙,解决了运输困难。

  “不错!”听到内阁的汇报,朱谊汐自然满意:“此事一举两得,救活了不知多少人呐!”

  赵舒微微笑道:“陛下,漕帮虽然有公银,但多日以来早就入不敷出,破家者不可胜数,这场迁徙,来的正是时候。”

  “漕帮嘛!”

  皇帝呢喃着,思考起来。

  按照道理来说,如果按江湖帮派来算,漕帮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帮派,同时也是被朝廷承认,以及管控的帮派。

  在雍正时期,才结束半灰色尴尬身份,正式上岸。

  虽然说是帮派,拥有种种的陋习,但按照朱谊汐的理解,这只是漕工们不得已而自保的手段,类似于工会。

  漕工们不擅长与官府打交道,同时又经常遭遇困难,朝不保夕;而朝廷也懒得管理这么多草民,又怕他们聚集闹事,造反。

  所以,漕帮应运而生。

  六百年的运河,漕帮居功至伟。

  “既然漕帮空闲太多,就招一些人去水师吧!”

  皇帝突然开口道。

  “陛下,长江水师并不缺人。”

  听到关于钱财,阎崇信立马弹起来:“上千条船,两万余人,长江水师已经甲于天下,再招人的话,夹板都站不住了。”

  “我不是说长江水师。”

  皇帝摇摇头,看其一脸紧张的样子,轻笑道:“我说的是,东海水师。”

  之所以说是东海,而不是渤海,自然是为了更好的让人理解,从而低调一些。

  于是,皇帝一本正经的瞎扯淡:“嘉靖年间,昔日倭寇可直达南京城下,如今虽然海面太平,但凡事就得提前准备。”

  “再者说,若是有了海上水师,从松江府至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不知省去了多少功夫。”

  赵舒微微点头,拱手道:“圣明无过于陛下!”

  “陛下圣明!”张慎言犹豫片刻,就拱手赞同。

  一旁的阎崇信,只能不情愿地开口赞同。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遭那漕工的事,还是东海水师的设立之事。

  要知道之前的水师,全部都隶属于长江水师,无论是长江还是湖泊,亦或者海面。

  一旦东海水师设立,官员,将领,水兵,船只,基地,水坞,哪一项不花钱?

  在这个战事即将展开的时刻,阎崇信实在是不想乱花钱。

  不过内阁之中,两人已经点了头,他只能委委屈屈地赞同。

  “很好!”

  皇帝满意地点头,这场内阁会议,进行的很是顺利。

  下午,朱谊汐心情大好之下,就离开了皇宫,来到了军械厂。看書喇

  军械厂,乃是沿着长江的一片关于军队的工厂。

  其中,包括被褥厂,皮靴厂,钢铁厂,火炮厂,火枪厂,火药厂,手弹厂,腰带厂,帽领厂,军粮厂,木工厂,头盔厂,铠甲厂等一系列关于军队的工厂。

  甚至,作为明军最新特征的三角巾,也设置了红巾厂,数百女工在其中劳作。

  军队的衣食住行,都包括其中。

  可以说,这些军工厂每日劳作的工人,超过上万人,增添了数万岗位。

  而提供了工作机会,肚子有了保障,粮价又低了,南京自然就安定起来。

  不过,这些只能保持日常的换算,到了扩军的时候,南京的商业,就会迎来大量的订单。

  比如,今次扩军的军袍,皮靴,以及车架等,都需要从民间采购,助长了市场的繁荣。

  朱谊汐半公开的来到这片军工业园区,显示对其的重视程度。

  骑着马,皇帝望着笼罩在天空的黑烟,以及上百根的高炉,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无论在哪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往往掌握在军队手中。

  带兵多年,但朱谊汐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什么名帅,更是比拟不了古之名将。

  甚至,毫不谦虚的说,他连正德皇帝都比不了,人家至少指挥过上十万人的大会战。

  不过,作为后来人,他深刻的明白,指挥才能并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

  军队的训练,军纪,衣食保障,军队的服从性,以及武器的更迭,至少占据了一半因素。

  从西安的防疫军开始,朱谊汐就一直强调军纪,并且按时的发下饷钱。

  亲手发放饷钱,他几乎坚持了两年时间,从不肯假手于人。不过,这些只能保持日常的换算,到了扩军的时候,南京的商业,就会迎来大量的订单。

  比如,今次扩军的军袍,皮靴,以及车架等,都需要从民间采购,助长了市场的繁荣。

  朱谊汐半公开的来到这片军工业园区,显示对其的重视程度。

  骑着马,皇帝望着笼罩在天空的黑烟,以及上百根的高炉,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无论在哪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往往掌握在军队手中。

  带兵多年,但朱谊汐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什么名帅,更是比拟不了古之名将。

  甚至,毫不谦虚的说,他连正德皇帝都比不了,人家至少指挥过上十万人的大会战。

  不过,作为后来人,他深刻的明白,指挥才能并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

  军队的训练,军纪,衣食保障,军队的服从性,以及武器的更迭,至少占据了一半因素。

  从西安的防疫军开始,朱谊汐就一直强调军纪,并且按时的发下饷钱。

  亲手发放饷钱,他几乎坚持了两年时间,从不肯假手于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2.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3.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4.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5.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6.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7.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8. [历史军事] 夙志
  9.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0.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1.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2.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3.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4.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5.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6.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7.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8.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9.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20.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21.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22.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23.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24.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