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玄级战列舰

  李逸刚刚走出洞口,就碰到了机械总局的洪三平。

  他手拿一个文件袋,满脸喜色的跑过来报喜道:“陛下,好消息啊。”

  这脚步轻快的,仿佛年轻了十岁。

  “什么好消息,把你乐成这样?”李逸问道。

  “是晶体三极管,研究院已经搞出来了。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等半导体器件,产品完全达到了您的要求。”后者神情有些激动。

  外行可能根本不懂得“晶体管”这三个字的重要性。

  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可对于电的使用手段却非常粗糙,“电子学”方面的应用科技也非常少。

  至今还有很多百姓认为电的作用仅限于“点亮灯泡”。

  电子学的迅猛发展,正是从“晶体管”开始的。

  它是现代电器的最关键的元件之一,晶体管之所以能够大规模使用是因为它能以极低的单位成本被大规模生产。

  特别是在军事计划和宇宙航行中的应用十分关键。

  李逸很清楚,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火箭、导弹、计算机等先进装备都必须用到小型化后的集成电路。

  而晶体管,则是“电器小型化”的重要推手,将完全替代以前的电子管。

  有了它,什么“31吨重的埃尼阿克计算机”,通通见鬼去吧。

  龙国的第一代计算机,会是更加先进小巧的型号。

  “好!”李逸接过文件,仔细查看着,嘴角不时掀起一抹弧度。

  计算机,这是他早就惦记着的东西了。

  其应用范围有多广是不需要解释的,反正李逸这个前世穿越过来的人已经适应了便捷的计算工具,根本不会用算盘。

  而且后期蘑菇弹的研发,也需要进行庞大计算工作,要是没有计算机,多花10年都不一定能研制出来。

  所以李逸对计算机的态度是势在必得,很早就开始着手安排这方面的研发攻关任务了。

  如今国内科学院和研究院中储备了大量高技术人才,又经过了八年的艰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来了晶体管。

  有了它,李逸有信心让世界第一台便捷实用的小型计算机在龙国诞生。

  领先米国一二十年。

  今后,国内就可以逐步告别“算盘”和“手摇式计算机”了。

  想到这,他看向洪三平夸奖道:“你们做的不错,朕决定对参与晶体管研发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每人1000块,项目负责人加倍。”

  1000块大概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作为奖金可以说异常丰厚了。

  后者闻言喜上眉梢,连忙道:“臣替那些工作人员谢陛下隆恩……”

  李逸抬手打断道:“别急着谢,主要工作还在后面呢。你从两院抽调人手组建‘计算机研究院’,尽快把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搞出来。这涉及到帝国将来的核心利益,不容半点马虎,朕会让财务部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科技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电子计算机不可能突然诞生,为了应对将来的大战,他需要让部队装备尽快实现电子化。

  而且李逸已经秘密命令科研人员开始了导弹研发,计算机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型导弹的精准度,这对导弹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要知道,虽然现在龙国建造航母玩得火热,但李逸明白,那是因为导弹还没有出世。

  如果列强们知道一艘导弹驱逐舰就能威胁整支舰队的时代必将到来,那他们还会建造那么多战列舰和航母吗?

  秉承着“坑人坑到底”的敬业精神,李逸准备让列强在大炮巨舰的发展道路上走远一些。

  等米国把所有军费都投入到他们自认为很强大的战列舰和航母中时,龙帝国再掏出导弹,岂不美哉。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要从晶体管和计算机开始。

  后者听到这,立刻明白了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性,赶忙应道:“陛下放心,臣今天回去就开始着手搭建计算机研究院的管理体系。”

  “好,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我反应。”李逸补充道。

  “是,陛下。”

  后者离去。

  李逸也乘车返回位于市中心的内阁办公大楼。

  不过这次没有被堵在半路上,可能是警卫旅已经提前封锁了部分街道,为李逸出行保驾护航。

  皇帝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多。

  第二天。

  他又接到一个好消息。

  帝国第一艘玄级战列舰“青玄号”下水了。

  但因为它是在洋州卧龙港海军造船厂建造的,所以李逸赶不过去了。

  只能通过电报对当地船厂内的工作人员表示恭喜和慰问。

  同时发过去的还有一个嘉奖令,给予舰船建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工人一些额外奖励。

  包括但不限于加薪、升职、奖金、分配住房等。

  第二舰队司令卢子平将青玄号的详细资料亲手递交到李逸手中。

  李逸看着手里的数据和照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青玄号战列舰。

  舰长210米,宽30米。

  吃水线长192米,吃水深度11米。

  标准排水量32000吨,满载排水量40000吨。

  装备三座三连装400毫米45倍口径主炮,采用跟无畏级一样的前二后一布局。

  八座双连装120毫米40倍径高平两用炮,十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二十座四联装20毫米速射防空炮。

  光防空炮数量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6门,比东瀛战列舰强多了。

  最大航速30节。

  续航里程6000海里/25节,16000海里/15节。

  装甲防护,炮塔正面450毫米,侧面240毫米,顶部190毫米。司令塔400毫米,甲板130毫米。

  动力系统包含8台重油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涡轮机,四轴四桨,总功率140000马力。

  装备ld-1型对海搜索雷达,ld-3型对空搜索雷达。

  还专门为主炮、副炮、防空炮都配备了炮瞄雷达,实战效果尚待检验。

  载油6000吨,舰员编制2000人。

看書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