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欧罗巴停战

  不列颠和法兰西为什么强?

  还不是靠海外殖民地不停的在“输血”。

  可如今全球农业大减产,海外殖民地的人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再给两国提供那么多粮食和兵源?

  其实要把海外殖民地的人也算上,不列颠帝国拥有接近四亿人口。

  风调雨顺的时候,海外这三亿多人口是资源,可遇上今年这种灾难,三亿多人可就变成负担了。

  阿三半岛的海军司令尼克已经给伊丽莎白发了好几封电报,都是催促女王陛下赶紧派海军运送物资过去救灾。

  最近阿三半岛因为大雪和饥荒,已经死伤上百万人,如果再得不到本土的支援,恐怕当地的人们就要掀起暴动了。

  伊丽莎白被尼克这个请求搞得烦不胜烦。

  本来按她的想法,殖民地死多少人都是小事,打赢日耳曼帝国才是大事。

  但众多海外殖民地因为饥荒无法继续支援本土这是事实,她也没有厉害到振臂一呼就有大量吃不饱饭的土著舍生忘死为她战斗的地步。

  只是这样一来,围剿日耳曼的战斗就难以为继了。

  火山灰造成的世界性饥荒,把它们两国和日耳曼拉到了同一个层级。

  双方军队都面临断粮的风险,继续耗下去只能同归于尽,然后平白便宜了风车国这些欧罗巴的二流国家。

  所以打是打不下去了,但要谈的话,现在双方顾忌利益,谁都舍不得先开口。

  战争中,谁先提出和谈就说明谁虚了。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通过谈判更加不可能拿到。

  目前两边都绷着呢,属于死鸭子嘴硬。

  好在欧罗巴还有一个和事佬,那就地处日耳曼和法兰西之间的风车国。

  风车国国王向双方阵营提出倡议,极力促成和谈。

  本来两国打仗不关风车国啥事,可随着战争规模升级,日耳曼和法兰西把战线越拉越宽,双方已经在风车国领土内构筑起防线了。

  这是要殃及池鱼的节奏啊。

  不出来“劝架”是不行了。

  而日耳曼、法兰西和不列颠的三国首脑也在象征性的拒绝了两次后,不约而同的同意了进行谈判。

  和谈地点就在风车国首都。

  3月20日,双方代表第一次碰面,不到五分钟就不欢而散。

  3月29日,再次坐到谈判桌前,这次双方吵了一个多小时架,才互不待见的离场。

  4月20日,双方在又打了几波小规模战争之后,再次展开和谈。

  这次只达成了“双方暂时停战,等待谈判结果”的共识。

  4月25日,第四次谈判。

  4月29日,第五次谈判。

  5月10日,双方终于在扯了两个月皮之后,达成了初步协议。

  孛烈王国需要保留,但面积只剩之前的两成,彻底成为日耳曼和沙俄中间的“隔离带”,领土边界以现在掌控区为准。

  为了补偿法兰西,日耳曼需要把其麾下普鲁士公国西部的5万平方公里土地赠予法兰西,包括其中几个非常重要的矿区。

  这里产出了日耳曼本土60%的铁矿。

  不列颠打不赢战争,就只能从资源方面限制日耳曼,让其发展缓慢。

  玩平衡,他们可是行家,比华夏古代的纵横家也毫不逊色。

  其实要不是孛烈王国投靠尼古拉的决心太大,不列颠也不会允许日耳曼从东边拿到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好歹法兰西在西边还抢回来了五万,结果尚能接受。

  协议签署,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不列颠暂时阻止了日耳曼崛起,法兰西也拿到了矿产丰富的一块地盘,日耳曼算是小赚,沙俄也收获颇丰。

  唯一损失惨重的,就是孛烈王国了。

  论一代列强是怎么变成“隔离带”的。

  ……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松巴火山喷发的影响还在继续。

  1917年夏天,包括日耳曼在内的欧罗巴各国,罕见出现了夏季飘雪。

  极端天气是由处在平流层的火山灰导致的。

  平流层上热下冷,空气稀薄,水蒸气极少,所以这一层几乎没有雷、雨、风等天气变化。

  而这一特征使得进入平流层的火山灰很难消除。

  1917年,被人们称为“无夏之年”。

  接连发生的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战争、饥荒,把世界各国都折腾得元气大伤。

  欧罗巴列强也难以幸免。

  战争死伤的不仅仅是士兵,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民生都是惨重打击。

  不列颠因为战争中剥削海外太狠遭到了反噬,各麾下领地揭竿而起的人不在少数。

  法兰西国内爆发了反战大游行,牺牲士兵的家属一怒之下把公共设施都砸了。

  日耳曼工人罢工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很多地方买面包比买家具还贵。

  就连沙俄也被农奴制搞得焦头烂额,隐隐有爆发内乱的趋势。

  龙国在这一年不但没有遭遇粮荒,还轰轰烈烈的大搞基建,着实把一众列强羡慕坏了。

  同时李逸在安排好国内事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墙脚”。

  不是挖米国的,而是欧洲。

  此时的科技制高点还没有转移到美洲大陆,尤其是日耳曼,它和李逸有过比较友好的合作历史。

  率先稳定国内的龙国有足够的粮食和资金储备,到欧罗巴疯狂挖人才。

  很多基础工人和技术员龙国不缺,李逸缺的是能够在某个行业做到专精的优秀人才,或者业内大拿。

  为此情报局在欧罗巴发展了很多眼线,专门盯着各大院校和高科技公司。

  前者是诞生人才的地方,后者是招募人才的地方。

  ……

  6月3日。

  日耳曼帝国。

  堡约市。

  市立大学门口,正有两人争吵着什么。

  一名西装中年恼怒道:“安东尼,你愧对了我对你的培养,居然发表如此狂妄的言论,还是在帝国学术水平最高的科学期刊上。”

  被称为安东尼的青年身材消瘦,穿着一身亚麻色西装,虽然胡子拉碴,但眼神锐利。

  他梗着脖子回道:“正确的思想为什么不能公开发表,这是光电效应最合理的解释。”

  他确实借助了学校的实验室,才有资格越过层层审核直接在帝国期刊上发表文章,但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

  真理被发现之后,如果不能提出来让更多人探讨,那发现它的意义在哪?

  中年人失去耐心的呵斥道:“够了,不要再拿你那什么狗屁‘光子假设’来骗取人们的眼球了。光是粒子,这已经是上个世纪就被科学界公认的事情了。你的文章没有丝毫价值,懂吗?赶紧去找期刊总编解释清楚,然后结束这个闹剧。”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