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重征天下> 第1036章 意见相左(一更)

第1036章 意见相左(一更)

  马千雪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重达万斤的大铜钟是怎么挂到楼顶上去的。卢象升早看出些端倪,便对李定国笑道:“李将军,你来为马小姐解释解释吧!”

  李定国腼腆地一笑道:“这口钟是如何挂起来的,末将确实不知道。但京郊有座万寿寺,里面有一口比这还大的钟,铸于永乐年间,故又名‘永乐大钟’。圣上出城巡视三大营时,曾在万寿寺驻陛,末将陪同,有幸见到那口大钟。当时圣上也很好奇这么大的钟怎么挂上去,还说‘起重机’什么的,末将也不明白。

  “后来问过庙里的方丈才知道,原来这口大钟是在别处用‘泥范法’铸成。具体做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用草木和三合土做好内型,上面涂上极纯极细的泥,再把写好字的宣纸反贴在细泥上,刻好阴字。然后加热烧成陶范,再一圈圈做好外范。最后把熔化的铜汁一次性灌入,大钟便铸成了。”

  马千雪听了啧啧称奇,却又不耐烦地道:“谁问你钟怎么铸来,我问它是怎么挂上去的!”

  李定国早习惯了马千雪的脾气,微微一笑道:“就要说到了。大钟铸好以后,首先要选在冬天,在地上泼水为冰,冻出一条冰路,在这条冰路上拖动大钟,直至钟楼所在位置。然后用冰土堆一个高台,还要堆一个长长的斜坡,数百人一齐用力,把大钟拖到高台顶部。然后拆掉斜坡,这才开始修建钟楼。待第二年春暖花开,楼已建成,用巨木把大钟固定好之后,挖掉下面的土堆,大钟就挂起来了。想来这口大钟也是如此吧。”

  马千雪听罢赞叹不已:“工匠们真是太聪明了!这工程也真浩大呀!”

  李定国也感慨地道:“当时圣上也是这般说,又道‘人心齐泰山移,鞑子就像这口大钟,虽然看起来可怕无比,但我中华泱泱数千年文明,有的是人力物力和人才。只要文武军民齐心协力,定能把鞑子挂起来,要他们永远也不能作乱。’”

  袁崇焕和卢象升听了登时肃然起敬,同向京师方向深深一揖道:“臣等敢不尽忠竭力报效陛下!”

  在顶楼入座之后,袁崇焕也不客套便直奔主题道:“如今京师被围,学生奉旨率大同边军来宣府,这一步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如何行动,圣上却未有明示。依二位之见,该当如何呢?”

  卢象升立即慨然道:“圣上怕鞑子蹂躏京畿百姓,要附近府县百姓撤入宣府,为此不惜京师被围,实乃仁君之为。又以鞑子兵锋甚锐,要各地官军不可冒进。虽然如此,为人臣者,为君父分忧乃份内之事。如今宣府坐拥数万官军,若只死守关城,逡巡避战,将置圣上于何地?因此学生以为,必须主动出击,寻敌作战!”br>
  袁崇焕也很欣赏卢象升不畏强敌的勇气,但还是苦笑着道:“建斗兄,学生在辽东多年,深知建虏野战远胜边军。就任宣大总督以后,又发现宣大边军还不如辽东边军,兵力虽不在少数,却多久疏战阵,不堪大用。守城尚嫌勉强,就更别说出城野战了。以学生之见,还是遵旨而行,先把宣府守住,然后再伺机而动。”

  卢象升却倔强地对袁崇焕一拱手道:“总督大人,学生亦知宣府官军并非善战之兵。但学生自大名来时,还带了六千天雄军。虽是募兵,并无粮饷,但皆敢战能战,与边军大不相同。即或宣大边军不出城,学生还可率天雄军出城作战!”

  “建虏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更兼兵力雄厚,任何一旗都超过万人,六千人能顶什么大用?”袁崇焕还是摇头表示不同意,“纵观辽东战事,也只有宁远之战我军以守城获胜。而凡是主动出击者,无不遭到惨败。杨镐、王化贞的前车之鉴,建斗兄不可不察!”

  “不然。”卢象升接口道,“杨、王之败,在于不明敌情贸然出击,虽然总兵力占优,却被建虏以众击寡、各个击破。学生此次出战,却是要寻找小股清军,一鼓歼之,让建虏不敢撒网式地抢掠乡间。如遇大队敌军,学生可利用宣府一带地形与敌周旋,或将其引至宣府城下,这不就可以减轻京师的压力么!”

  袁崇焕却不相信天雄军的战斗力。二人意见相左,商议了半天,却是谁也说不动谁。卢象升不禁有些急了,转向李定国道:“李将军奉旨来此,必是圣上有所安排,总不会让你这四千骑兵来守宣府吧!”

  李定国忙拱手歉然道:“二位大人,请恕末将无状!末将确实是奉了圣上的密旨,但圣上千叮咛万嘱咐,要末将不得将作战方案透露给任何人。乞请总督大人为末将所部提供七天的干粮,末将即刻就要启程。皇命如此,还望二位大人鉴谅!”

  袁崇焕和卢象升均是一怔,但既是圣意,他们也不好多问。卢象升还是迫着李定国表态,李定国只好道:“二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总督大人是奉旨而行,而且宣府确实不容有失。巡抚大人主动求战之法,末将其实是很赞同的。不如立即飞鸽传书,奏请圣上定夺,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袁卢二人眼前均是一亮:对啊!宣府与京师直线距离不过二百余里,信鸽仅用两三个时辰,便可打个来回。虽然清军围城,但是信鸽他们可挡不住,怎么把这个法宝给忘了呢。

  于是二人立即将争执的内容译成密文,为保险起见,一共誊抄十份,让十羽信鸽分别携带,立即在清远楼上放飞。

  信鸽振翅而去,接下来的就是难熬的等待了。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也没闲着。卢象升忙着为难民和远道而来的大同边军安排食宿,袁崇焕则同样发现李定国脸色很差,一问才知道他得了疟疾。

  袁崇焕立即命中军官取来一个袋子,笑着交给李定国道:“李将军,你真是吉人自有天相。若不是碰到本官,你这病还好不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