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八百七十二章 钟鸣

第八百七十二章 钟鸣

  经过连续两场厮杀之后,晋阳城变得平静无比。

  随着靖平十年的春耕开启,百姓重新忙碌了起来,再也没有了八卦的心思。

  而一则消息从晋阳吏部发出,从即日起,晋阳不再限制僧人。不过前提条件则是每一个正式僧人,都必须拥有由晋阳朝廷颁发的度牒。

  这个度牒由朝廷新设立的大恩寺僧正进行考核发放,不过虽然挂着大恩寺的名字,但却和大恩寺主持圆空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办公地点也不在大恩寺之中,而是在距离吏部不远,又找了一处小宅子进行办公。

  大恩寺正算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俸禄不高,只有四百石,大约相当于县长的程度,至于人口超过万户的县令则为五百石,略微高上一些。

  至于人选,则由郡学毕业中的佼佼者担任,毕竟一般的学子如果为官的话,一般只有县中各曹缘的级别,一年的俸禄大约在百石到二百石之间,这大恩寺正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起点颇高,任期满后再调任至少会平调为一县的县长,所以虽然没什么实权,但依旧颇为难得。

  而大小僧侣想要获得度牒,则毕竟要经过这些人的认可,否则若是敢宣扬佛法,皆以谋逆论处。

  当然,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寒门子弟,世家大族出身的青年才俊对这等职位定然是不屑的。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全部都归吏部的统属,若是哪个和尚还敢行那蛊惑人心之事,只要没收他的度牒,再安一个谋逆的罪名,那可是要牵连全家的。

  对于此事,刘辩很满意,他同样不希望佛法变成一些阴谋家手中的利器,否则的话,当日他也不会主动跟张扬提起此事。

  在此之后,大恩寺的对面突然兴建了一座道德观,名字是张扬起的,原汉中王张鲁亲自出面任主持,并请来了三位天下大名鼎鼎的神棍...不对,应该是道长,分别为左慈、于吉和葛玄。

  左慈便是三国演义中戏耍曹操的那位,于吉则是三国演义中咒死孙策的那位,至于这位葛玄,虽然没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但他在道家的地位却比那两位上要高上不少。

  道家有四位天师,除了张鲁的祖父张道陵为张天师之外,这位葛玄便是著名的葛天师。

  只不过现在的葛玄还没达到那种高度,不过他的名望也不弱。葛玄出身官宦世家,高祖为骠骑大将军,下邳侯葛庐,祖父为黄门侍郎,他的父亲为大鸿胪。

  他家世代崇尚黄老之道,对道德经的研究,天下无出其右者。

  至于他为什么也会出现,原因十分简单,他是左慈的徒弟,锦衣卫在江东找到于吉之后,向他详细说明了张扬的要求。有心传道的于吉欣然应诺,并邀请自己的好友左慈一同前来,于是乎,葛玄也便跟着一起来了。

  与佛教这种舶来货不同,道教是汉人土生土长的宗教,再加上前汉初期以黄老之道治国,这就导致大汉百姓中信仰道教的数不胜数,而这也是为什么张角通过短短十余年的传道,便能掀起一场足以颠覆大汉叛乱的原因。

  至此,晋阳城中除了大恩寺外,又多了一座道德观,孰优孰劣,不好说,但确实各有信徒。

  道教胜在积累深厚,群众面很广,但因为那场黄巾之乱,让不少人对道教有些天然的警惕。佛教赢在抢占了先机,不过晋阳的百姓都看得出来,晋王殿下不喜欢佛教,所以也有劣势。

  总的来说,两家算得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不过对他们来说,唯一一点可惜的是,张扬依旧不允许任何宗教收授供奉。不管是和尚还是道士,张扬特意给他们拨出了晋阳城外的一片良田,所有吃食都得自己解决。

  当然,制作香烛来贩卖这种副业也是允许的,不过这点道教明显更擅长,也更占优势。

  而佛教有了大敌之后,张扬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从西域的情况来看,张鲁做得不错,而且他曾经担任过太守,心思活泛,不像是一般的道士只知道埋头苦修,对于经营之道,他十分有心得。

  至于左慈、于吉、葛玄三人,更像是长老一般的存在,不负责具体的事务,只是偶尔出面讲道。

  相比于这点,佛教其实很吃亏,圆空的心思同样很活,但可惜的是他名望不足,虽然之后也从西域请回了两名得道高僧,但他们在大汉却没有丝毫的名气,这一点上天然便是吃亏的。看書喇

  至于圆空本人,他在刑部被关押了三日,不过并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出来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大恩寺,而是进宫去见刘辩。不过刘辩非但没有听他的哭诉,而是直接命人重责其五十杖,闭门思过。

  对于这个处置,张扬唯有抱以冷笑,凭借圆空的所作所为,杀他一百次都不为过,但刘辩只是重责五十杖,说白了还是念旧情,不想杀了他。

  不过张扬也无所谓,圆空这种人,不达目的势必不会罢休,而有贾诩这个玩阴谋的祖师爷盯着,张扬也不怕他能翻天。

  倒是贾诩的沉寂让张扬有些摸不着头脑,李元芳将傅燮留下的包袱交给他之后,他只是说了一句请大王放心,便再无一言,具体在筹谋些什么,张扬并不知晓。

  不过也无所谓,说实话,张扬对这些阴谋诡计也不感兴趣,太费脑子,还是让贾诩这个老狐狸去头疼吧,省得他每日偷懒。

  不过另一件事,却引起了张扬的主意。

  “你说什么?”

  看着面前的李元芳,张扬有一种你他娘在逗我的错觉,要知道如今的张扬可是见惯了大风大浪,哪怕袁绍、曹操两人联手来袭也未必会让他这么惊讶,可想而知李元芳所说的消息有多么让人不敢置信。

  李元芳的面色同样也有些怪异,道:“大王,此事千真万确,文和先生那也是确认过的。”

  “你是说,荀攸荀公达的次子荀适化为为原适,在晋阳郡学中求学?”

  李元芳点头道:“没错,据文和先生说,荀氏先祖为晋国大夫原黯,后来晋武公灭荀国,将此地赐给原黯,其便改名为荀息,他的后代便为以荀为姓,所以这荀适易名为原适。”

  对于荀氏的起源,张扬不甚关心,他只是搞不明白,这荀攸的儿子为何来晋阳?

  “不止如此。”似乎是觉得张扬还不够惊讶,李元芳继续道:“还有一人,据他自己说,他叫武延,不过据末将调查,此人为陈郡东阿人,乃是曹操四大谋主之一,程昱的次子,程延。”

  “...”

  如果说荀适张扬还能理解的话,这程延可就真让人想不到了,毕竟程昱不久之前刚死在自己的手中,他的儿子出现在晋阳,莫不是来报仇的?

  不过瞬间之后,张扬便把这个念头抛在了脑后,别说程昱只是一个文士,哪怕他有吕布之勇,他儿子也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将,凭什么觉得能在晋阳城中杀了自己?而且听李元芳的意思,不管是荀适还是程延,来晋阳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想来不会是专门找他复仇的。

  张扬突然有些觉得好笑,他和曹操、荀攸、程昱等人打生打死,但他们后代却在自己的老巢之中求学?

  这件事,怎么听怎么觉得荒唐,不过再略微思考一番之后,张扬也算是明白了过来。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是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行为准则,最标准的是诸葛亮三兄弟,分仕魏蜀吴三国,哪怕战场上相见,也绝对不存在什么手下留情的情况。而这也是世家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因为无论哪方获胜,都会有他们家的子弟,就是不知道袁绍那里他们是否也同样安排了人手。

  荀氏不需要,荀彧的兄长荀谌便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至于其他人,还真不好说。

  不过这是不是说明张扬已经得到了世家的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统天下的实力?

  当然,不管是荀攸还是已故的程昱,他们都是曹操的重臣,不可能怀有二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背后的家族会将宝全部压在曹操的身上,天下大势到如今渐渐明朗,但有能力定鼎天下的诸侯还是有好几位,将家族子弟分开投靠符合他们的利益。

  想必晋阳王家、河东裴氏也是同样的套路?

  笑着摇了摇头,道:“派人盯着他们,但只要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便随他们去玩,孤倒要看看,这些小家伙能掀起什么风浪。”

  没错,在张扬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小家伙,和张征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曹操若是真想让他们办成什么事,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咚...”

  话音未落,一声足以震动全城的巨大钟鸣猛然响起,张扬起身出屋,向着钟声传来的皇城方向望去,喃喃道:“这是召集百官上朝的钟声,出了何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