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八百二十三章 何人可守汉中?

第八百二十三章 何人可守汉中?

  “好!”

  张扬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开口道:“文长、药师干得漂亮,鹏举牵制的也不错,此次都有功劳。”

  刘伯温点点头,继续道:“大王,汉中虽已收服,但局势却不容乐观。”

  张扬楞了一下,问道:“张鲁已降,张卫也被擒,还有甚不乐观的,难不成刘璋那厮出兵汉中了?”

  “那倒没有,刘璋不敢来捋我军的虎须。”刘伯温解释道:“但是杨任、杨昂等将却不愿降,阎圃等汉中世家亦闭门不出,只有杨松、杨昂兄弟愿意为我军效力。”

  “不愿便不愿,难不成孤还缺了...”

  张扬本来想说不愿便不愿,难不成老子还差那几个人,但说到一半的时候,他却突然醒悟了过来。如果此事真这么简单的话,刘伯温又何必说的这么严重?

  世家...世家不稳,汉中终究难以彻底平定,刘伯温应该是这个意思?

  “伯温的意思是说,这些世家不能归心,除非孤在汉中时刻驻有大军,否则难免反复?”

  “大王英明。”刘伯温点头道:“蜀中世家排外,汉中同样如此,若是不能收服这些世家,那这些世家便会如同一把利剑一般,始终悬在汉中的头顶,日后攻伐蜀中,汉中不仅不能成为臂助,反而会拖累我军。”

  这点确实是个麻烦,汉中还罢了,说到底只是一郡而已,哪怕强压张扬也相信自己能压下去,但是益州可不同。益州很大,大到原本历史中刘备仅靠这一州便成为三国之一,足见这益州的富饶。而且,如果张扬没记错的话,益州本土的人才很多,若是不能利用起来,那绝对是一个损失。随着麾下的地盘越老越大,张扬也越来越明白,想要仅仅依靠一个系统召唤人才来治理天下是不现实的。

  远的不说,益州有多少郡,多少县,这么多空缺,得多少点数才能补齐?

  而且政治,说到底是利益的交换,一味的强硬并不是持久之道,过刚易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只要不违背底线,那完全可以商量嘛。

  “杨松是个小人,不可重用,而且只靠他一人也不济事,不过汉中的世家便没有弱点?孤不信,无非利益二字罢了,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官职、富贵,难道家族兴亡也不关心?”

  刘伯温笑道:“大王看得透彻,世家大族...说白了就是那么一回事,不怕死的人有,但甘于平凡的家族却没有,从这一点来说,别说是主公拿下汉中,哪怕是胡虏来了,只要给足利益,那他们和那摇尾乞怜的狗儿也没什么区别。”br>
  “哈哈哈。”张扬笑道:“就是如此,所以孤才要建三学,以后还要兴科举,到时候,那些世家可还能垄断学识,肆意妄为?不出三代,世家当灭!”

  这些话,可不是张扬信口胡诌,还是有些历史来保证的。

  隋朝时科举出现,但科举真正大兴是在唐朝开始,而从唐之后,到宋开始,世家这个词正式在历史之中消失。当然,家族永远存在,但一个国家却不会再由世家左右,更不会有什么得世家者得天下的话传出来。

  不过目前来看,凉州、并州、甘州的三学刚刚建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真正会读书写字的人还不够多,科举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目前的张扬也只能跟这些世家妥协。

  “大王英明。”不咸不淡的恭维了张扬一句,刘伯温继续道:“大王志存高远,可喜可贺,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杨任、杨昂、阎圃等人在汉中的影响力不容忽略,他们不稳,汉中难安。而且岳飞将军打仗自然是不差,但治理内政却...不知这汉中太守一职,大王属于谁来担任?”

  “而且张鲁虽降,但其却不仅仅是一镇诸侯而已,他还是天师道的师君,若是放任其在汉中蛊惑人心...张角老道之事仍旧历历在目,不可不防啊。”

  刘伯温说的一点都错,岳飞何止是不通内政,说他是政治白痴一点都不冤枉他。否则在原本历史上,他北伐时怎么可能喊出迎回二帝的口号?

  要知道被金军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可是当时皇帝赵构的兄长和父亲,你岳飞把他们迎回来,让赵构去哪,继续当他的赵王?

  就凭这句话,岳飞被收拾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秦桧冤枉他而已。

  而汉中太守的职位,同样是个麻烦,派个外人去,人家汉中本地世家不买你的帐,汉中本地人又不愿出仕,张扬总不能让杨松那个小人当汉中太守吧?

  张鲁同样是麻烦,张扬在甘州刚刚压制佛教,这又跳出来一个天师道,虽说道教并不会让人不要成亲,但道家那种出世的思想同样算不上积极,否则大家都去求仙问道,他张扬难道以后要领着一群道士上战场吗?

  想了想战场上飞剑横空的模样,张扬摇了摇头,这可不是什么蜀山群侠传,他可不觉得有人真能修炼成神仙,否则张鲁这小子怎么会乖乖投降,来个九天神雷不什么都解决了?

  看着校场中驰骋的少年们,张扬的眼神有些飘忽,忽然一个苍老的身影印入眼帘,张扬心头一动,道:“伯温觉得贾龙如何?”

  “贾龙?”刘伯温沉思片刻道:“贾龙为蜀中世家出身,还曾起兵反抗刘璋,那些汉中世家可以不给大王面子,但贾龙出面他们却无法拒绝,确实是一个好人选。不过此人的忠心...”

  作为有反叛前科的人,忠心自然先天便要打上一个问号,倒不是刘伯温针对贾龙。

  “此事无妨,岳飞需要撤回并州,汉中将军不妨让李靖担任,魏延也留在汉中,张任...最好让他们师徒分开。另外,孤拟让孝直去汉中担任军师,历练一番,凭孝直的机灵劲,又有李靖、魏延掌控大军,哪怕贾龙心怀不轨,但没有大军又能如何?”

  “在贾龙和孝直抵达汉中之前,便让岳飞先暂时坐镇,如何?”

  法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选,而且派他前往汉中,可以事先了解西蜀的地形,若是结识一些西蜀的世家,为日后攻伐西蜀做准备,算是一举两得。

  “大王英明,那张鲁...”

  “张鲁,他必须离开汉中,还有他那个兄弟,能力不怎么样,野心却是不小。”

  见张扬语带杀气,刘伯温连忙道:“大王,张鲁在汉中的信众不少,贸然杀之,有害无益。”

  “孤自然知晓。”

  这种宗教人物,杀了是麻烦,留着同样是麻烦,该怎么处理,张扬着实有些为难。

  “不若如此。”张扬想了半晌开口道:“这五斗米道规矩也和西域的僧人一样,至少不能让人觉得孤厚此薄彼,至于张鲁,汉中肯定是不能呆了,不妨将其迁入并州,孤与他一座名山...上党的太行山如何?孤与他建座道观,对外便宣称是他的府邸,他不是喜欢修仙,去山中修个够便是。”

  刘伯温扑哧一声乐了出来,太行山确实有名,但这山之前可是山贼土匪的盘踞之地,让张鲁住在那,亏自己这位大王想得出来。不过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把张鲁圈养在山中,再派一队将士看守,哪怕他想要发展信众,哪来的人给他发展?

  只要等到日后张鲁老死,之后谁还有他这种威望,哪怕再有几个神棍出现,宰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算是一种最妥善的办法。

  其实如果张鲁当初听从杨松的建议,举汉中投降的话,那他就有和张扬谈判的资本,可现在嘛...没有大军在手,哪怕张扬杀了他,最多就是汉中动乱一阵罢了,难不成那些信众还真拼着全家性命不要追随张鲁?刘伯温可不信。

  说实话,宗教的可怕就在于他的蛊惑人心,可脱离了百姓的张鲁,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么做可比强行打压要好,道教毕竟是中国本土宗教,张扬不想赶尽杀绝,也不想像对佛教那样强行打压,能够和平处理自然再好不过。

  “此计甚妙,主公大才,基不及也。”

  就在此时,一众小家伙的骑射表演都已经结束,所有人都回到了阅兵台下,等待着张扬的下一个命令。

  不少人都在摩拳擦掌,要知道这校场可是有无数大军在观看,年轻人的好胜心都强,在这么多人的面前,上一轮发挥好的,都想着再接再厉,让喝彩声更热烈一些,发挥不好的,都想着能在下一局扳回面子。

  “此事就先这么办,伯温自去安排。”张扬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道:“今日孤得给这群小崽子们好好上一课,让他们知晓一下,个人的勇武终究难以持久,温侯就是最好的例子,唯有齐心协力才是王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