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九十四章北上

第九十四章北上

  平阴渡口,奔腾咆哮的河水自此滚滚东去,汹涌澎湃的河面上帆影点点,船行幢幢,张扬麾下五千将士,一千多工匠,两万民夫及其家眷,还有载满粮草甲胄的车辆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洪流,于此渡河北去。

  车辚辚,马萧萧,南风荡征衣,壮士去无回。

  大河北岸,李严神色肃穆,面向东南故乡的方向眺望,澎湃浑浊的河水汹涌地拍击着壁立如削的河岸,溅起漫天水浪,浩浩荡荡的大风吹荡着漫天飞卷的水珠洒落河岸,扑在李严的脸上,李严甚至没伸手去擦一下。

  “他没有食言,我如今又是官军了,甚至官职比以前还要高。”

  轻轻的呢喃从李严的口中传出,被大风吹得零落,不复可闻。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李严的身旁,一阵幽幽的声音在李严耳边响起:“正方,你恨我吗?”

  李严缓缓转过身来,只见张扬负手傲立于河岸上,冷漠的眼神直视波涛汹涌的大河,身后鲜艳似血的披风随大风漫天飞舞,猎猎作响,本来并不魁梧的身躯也变得伟岸起来。

  张扬身后,恶来典韦寸步不离,两只大铁戟抗在肩头,傲立如山,一双虎目散发着黄芒。

  李严阴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灼热,转身向张扬恭敬一礼,郑重道:“严,拜见主公!”

  张扬明白李严的意思,从前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无可奈何,如今才算是真的臣服于他。

  大风烈,浪声急,张扬肃立良久,默然不语,典韦木讷性子,有样学样,跟着凝视翻腾的河面,竟有些看得痴了。

  良久,张扬幽幽叹息一声,淡然道:“起来吧,出发了。”

  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张扬在典韦的护卫下缓步离去,汇入浩浩北进大军之中。

  李严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河水,深深吸了口气,眸子里浮起一丝莫名的坚毅,追随着张扬的脚步跟了上去。

  汉灵帝中平二年五月,大汉伏波中郎将,领护匈奴中郎将张扬,率铁骑三千五,步卒一千五渡河北上,出司州,入并州,经上党、太原、新兴,入雁门。

  九月,抵达雁门郡马邑城。

  并州,地处大汉中部最北端,治有上党、太原、西河、新兴、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91县,州治太原郡晋阳城。自秦末至汉初,匈奴横行漠北,屡寇大汉边塞,并、幽首当其冲,受创最重。看書溂

  汉高祖刘邦发兵三十二万北击匈奴,被围于白登。

  至武帝,倾全国之力重创匈奴,匈奴由盛转衰。

  光武中兴,刘秀行收缩之策,放弃边镇,积蓄国力,时匈奴内乱不断,南匈奴入长城附汉,北匈奴被逐远遁,一直跑到如今的土耳其等地,可惜当时东汉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外戚、宦官不断掌权,内斗不绝,错失良机,以至于被东胡鲜卑趁虚而入,尽得漠北匈奴故地。至汉灵帝光和年间,鲜卑大王檀石槐统一鲜卑,所属领地东起扶余,西至敦煌、乌孙,绵延数千里,势力盛极一时。汉灵帝光和四年,檀石槐死,其子和连继位,和连无能且好色,不久便死,鲜卑复又陷于分裂之中。

  至如今,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已不归大汉所有,雁门已成大汉和并州边境。

  护匈奴中郎将,顾名思义,乃是保护、监管内附南匈奴的官职,并且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其地位还在度辽将军、乌桓校尉之上,行督率之责,权利不可谓不大,在张扬之前一般由并州刺史兼任。当然,张扬这个护匈奴中郎将水分不小,别指望并州牧丁原能听他的话,度辽、乌桓校尉两营估计也不会听他指挥,说到底,他还是只有麾下这点人马。

  并州比邻的漠北之地,部族林立,有鲜卑日律、推演、慕容、拓拔、魁头、骞曼。素利、弥加、阙机等部,有乌桓苏仆延、普夫卢、那楼来、丘力居等部,还有南匈奴、屠各胡以及居于河套地区的羌胡各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交相攻伐,再加上张扬之前得罪的张举、张纯的乱军,局势更加混乱不堪。

  并州刺史丁原,原为执金吾,武将出身,对大汉忠心耿耿,麾下兵卒多为精锐。

  根据现在得到的消息,可以说没有一样对张扬有利的。

  残阳如血,风沙漫天。

  沉重的战马响鼻声骤然响起,连绵起伏的山梁上,鬼魅一般冒出一骑,骑士毡帽胡服,腰佩弯刀,肩上斜跨一柄短弓,正是胡人特有的骑弓,三五支羽箭从肩后探出,斜刺长空。

  骑士喝住战马,狼一般肃立在山梁之上,如鹰一般的眸子死死盯着山下不远处,一处热闹无比的集市,往来胡人在这里叫卖毛皮、牲畜,汉人商贾则从中原贩来丝绸、瓷器、盐铁等物与之交易。

  丁原为并州牧时日尚短,并州境内还不曾整备完毕,更何况此处边境,是以出现朝廷严禁的盐铁也并不奇怪。

  集市上,一名胡人左顾右盼,若无其事地将披在身上的虎皮在空中挥舞三下,高声叫卖起来:“虎皮,上好的虎皮,快来买哎。”边说边用眼睛瞥向不远处的山梁。

  山梁上,那名胡骑目光一闪,策马离去,迅速隐入山梁之后。

  半个时辰之后,山梁上再次冒出一排胡服骑士,领头之人手中弯刀猛地一挥,身后的胡骑皆手擎弯刀,策马狂奔,锋利的刀锋映着西斜的残阳炫起一阵寒芒。

  “呜……”

  集市外的瞭望塔上,眼尖的大汉官军第一时间发现了山梁上的胡人,立即吹号示警,一时间低沉的号角声响彻长空。

  不过片刻之后,一支冰冷的羽箭飞至,冰冷地射穿了示警官军的喉咙。

  “呃!”

  官军发出一声惨叫,从瞭望塔上一头栽落下来,号角声戛然而止。

  “鲜卑人来了!鲜卑人来了!”

  集市上的居民和商贾总算回过神来,不知是谁率先喊叫起来,霎那间,整个集市乱成一团,惊慌失措的人们争相逃命、狼奔豚突,各种货物和金银散落一地,整个集市已然一片狼藉。这种情形不是他们第一次遇到,如果他们能活下去并还生活在这里的话,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杀!”

  喊杀声响彻长空,领头的骑士挥舞着长刀冲在最前方,无数的骑兵跟在他的身后,潮水般席卷想山下的集市。沉重的马蹄叩击在干燥坚硬的土地上,腾起滚滚烟尘。

  从山梁到集市,总共不过数百步的距离,骑兵冲锋转瞬既至。

  “关上辕门,装填弩箭!”

  “举烽火,向附近的大军求援!”

  驻守在集市入口处的数十名官军在百人将的带领下迅速关闭辕门,燃起烽火,准备迎战,虽然他们知道这只是徒劳,但也不得不如此。他们不过几十人,而鲜卑骑兵足有上千骑之多,但他们没有退路,他们的身家性命和集市已被紧紧绑在一起,一旦集市被攻破,依大汉律,当斩!

  左右不过是个死字,他们又何惧与鲜卑野种拼个你死我活?

  并州、幽州等地长期与匈奴、鲜卑杂居,民风彪悍,远不是中原大地所能比拟的。

  “轰隆隆。”

  马蹄声震天动地,鲜卑骑军已近在眼前,甚至马背上,鲜卑人那狰狞可憎的嘴脸都清晰可见。

  “放!”

  百人将一声令下,数十支弩箭闪电般激射而出。

  “啊!”

  凄厉的惨叫声中,数十名鲜卑骑兵从马背上栽落下来,跌倒在地,被后续不断赶上的骑兵踏成肉泥,但官军这种程度的伤害不过杯水车薪而已,根本不能阻挡大群鲜卑骑兵的冲锋,狂潮般涌至的骑阵不过片刻功夫便冲到了集市简陋的栅栏前。

  剧烈的撞击声和战马的嘶鸣声瞬间响彻云霄,简陋的栅栏并在鲜卑骑兵狂暴的冲撞下轰然倒塌,也有不少骑兵被栅栏前同样简陋的鹿角伤到,不是倒地被踩成肉泥,便是被锋利的木桩贯穿了身体。

  官军百人将怒发冲冠,满脸狰狞,抽出腰间环首刀大喝道:“兄弟们,和这群鲜卑土狗拼了!”

  “拼了!”

  数十名官军狼嚎响应,各自挥着着手中的兵器追随在百人将身后,迎向汹涌而来的鲜卑骑阵,也有数十名悍不畏死的百姓,手持利刃,追随在官军之后。

  说他们螳臂当车也好,说他们自不量力也好,大汉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不知死亡为何物的边境小卒才能屹立四百年不倒。或许没人知道他们叫什么,他们的事迹也不会记录在帝王将相功劳簿的史书上,但就是他们,一次次向北方胡族发出震天的咆哮,宣誓着汉儿永不为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