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楚杰周娥儿> 第533章 越打仗越富裕

第533章 越打仗越富裕

  而且以前朝廷还是以防御为主,就怕惹来草原上的突厥来报复。

  可是皇帝主动出击,还表示,缴获都归自己,除了必要的上交上来就行。

  结果平时死活都不想挪窝的边军,这次竟然集体出动,就连当地百姓也都是匆匆组团出击。

  不要军饷,自备干粮,打的还很凶猛,把突厥很多部落都给打的灰飞烟灭。

  还回来赚了一大笔,连突厥的皇城都给烧了,可是突厥,竟然连屁都不敢放,现在突厥在也不敢南下了,几乎靠近大楚边境的几百里都荒无人烟。

  以前抓捕的突厥俘虏,都是战后为了安抚突厥,还给送回去。

  可是楚杰一个不放,全部打入矿场,有些大臣担忧,怕突厥在来,劝皇帝和突厥好好商量商量,放了俘虏。

  但是楚杰直接回绝,放了他们?想都不要想,全部都成奴隶在说。

  多的是矿场里面需要劳工呢,而且这次修路,大量的俘虏都被安排了进去。

  结果突厥没来找麻烦,反而跑了,让大臣们第一次觉得,好像强硬起来,比儒生的做法更靠谱。

  特别是还发财了,而皇帝抢来了几十万匹战马,还拉起来了十万的骑兵精锐,还扬言,突厥如果在敢来,他就会率领御林军十万骑兵,以及还有北门关十万骑兵和他们硬碰硬。

  如果说和突厥一战,让文官们觉得意外,也可以说是取巧了,皇帝燕山关吸引百万的突厥大军。

  其他地方空荡荡的,被其他地方的大军占了便宜,还说的过去。

  可是对待契丹的几十万大军,皇帝精疲力尽的大军,照样干赢了他们,甚至更强硬,根本不和谈,直接打的他们滚出去山海关。

  还逼迫最后八万的契丹大军投降,以及十几万的高丽俘虏。

  最后契丹来祈求和谈,想要回去契丹俘虏,大臣们都一起上书,觉得不能一起得罪两边啊。

  最好和契丹的和谈,让契丹和突厥继续在外面打,不然契丹太弱了,被突厥给干掉,那么突厥就做大了。

  楚杰当时就明确表示,和谈可以,放俘虏也可以,但是拿钱来。

  你们赔我军费,赔我战争损失费,开口就是千万两,然后在有俘虏费,按照人头算。

  最后硬是敲诈了契丹两千多万两,几乎把所有的投入又给赚回来了。

  朝廷还担忧契丹不答应,又打起来了呢,毕竟军队都疲惫了,不能在打了。

  谁知道契丹竟然同意了,他们实在是伤亡惨重,而突厥随时都会大军东进,为了保住老巢,只好选择拿钱。

  皇帝和契丹的条约签订,契丹老实的拿钱,带回去几万的俘虏。

  朝廷这次在也坐不住了,什么大国风范,哪里有银子来的实惠。

  以前都给那些小国赏赐,看来还没有把对方打服了,然后得来大量的银子实在。

  看看皇帝,打赢了,还敲诈要钱,合约也给签了。

  契丹在也不敢南下了,有了钱,就可以补贴给受伤军士,救济百姓。

  如果没这钱,靠着朝廷的银子?估计国库又没了。

  而这次皇帝南下,更是发财了,不但是从襄阳,九江捞了一笔,更是在武昌直接吃了个胖子。

  他们还不知道在金陵,皇帝的走狗韩宗昌也弄了一笔和尚钱呢。

  只知道把寺庙都给清查了一遍,里面有窝藏罪犯,甚至还有窝藏百姓良家妇女的案例,证据确凿。

  朝廷也没当回事,一个寺庙能抄家出来多少。

  不就是一群犯法的和尚么,抄了就抄了,而且多出来的数十万亩良田,除了租给附近百姓一半,另外一半还都是官田。

  官田按照规矩,收入可是要一半送给朝廷的,另外一半才会是当地的官员福利。

  可以说朝廷也受惠,自然是不会去和为民除害的韩宗昌斤斤计较。

  但是如果他们要知道那些寺庙抄家出来千万两银子,估计早都炸锅了。

  楚杰和朝廷再次的利益交换,这次他拿着钱换的,朝廷上面还吵吵的很,觉得皇帝太过分了。

  但是拿到银子,还有皇帝保证的春节两百万两银子的三个丞相,一体表示,按照皇帝的来办。

  从新选出来一些官员,在交代他们,一定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当地执政,觉得能去的就去,不能去的别去找麻烦,不然又被赶回来了。

  这次朝廷官员惊讶,怎么回事?三个丞相和皇帝穿一条裤子了?

  不应该啊,平时可都是他们和皇帝顶头作对的,怎么这次就这么快顺从了?

  不顺从不行啊,五百万两呢,够他们办多少事?

  而且明年也会照常收税,湖广只要是税收不低就行了。

  至于皇帝想全民教育,想修全道水泥路,你有钱你就去办呗,我们绝对不拦着。

  反正朝廷只管把钱要到手就行了,巴不得你把湖广都给修建起来更好呢。

  至于皇帝要给湖广下面设立乡镇,这个真的没人反对,都巴不得官位越来越多呢,虽然这个镇长才八品,副镇长九品。

  但是那好歹也是官员,以后还能提升呢,天下想当官的读书人太多了。

  你们如果反对的话,那全天下读书人骂死你们,凭什么你们可以当官?我们只当个镇长不行啊?

  楚杰这边甚至镇长官袍都设置出来了,只是个没有帽檐的乌纱帽,还一身束腰黑色的官服,不像是正规官袍那样,大袖子,大长袍的。

  这样更有利于办公,还可以便于几个村庄来回走动。

  而武昌这边,张学书的榜文挨个的下发下去各县,甚至各个村落,当地的读书人,甚至百姓都炸锅了。

  真的假的?发土地?按照人头发放?还修路?而秀才以上都去武昌培训?培训之后合格了就可以去当镇长?

  镇长是个什么玩意?稍微一看解释就明白了,原来以后几个村都会划归为一个镇,镇长还有品级。

  还有这好事?无数的只能达到秀才,在也升不上去的穷酸,激动的回家差点哭出来,让妻子收拾行囊马上出发,这次可是绝佳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