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525章 大明那么大,咱想去看看

第525章 大明那么大,咱想去看看

  “父皇说得哪里话来?”朱标赶紧大礼参拜道:“父皇春秋鼎盛,身体康健,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儿臣附于骥尾足已。父皇退位为太上皇之说,实在大大不妥,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哎,你这孩子啊,总想躲懒。这大明江山,早传晚传,还不都得传给你?对了……”

  顿了顿,朱元璋向宰相李善长看来,道:“今日凯旋,接下来,还有什么仪式没有?”

  李善长躬身道:“启禀陛下,没有了。”

  “既如此,回城吧。”

  “臣等恭送陛下!”

  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仪仗打头,接下来,是太子朱标的仪仗。紧接着,是诸位皇子、高级将领、文武百官的仪仗,从正阳门入城。

  无家的将士,直接回南京城外的军营休息。那里,新鲜的蔬菜和肉食,都准备好了。有家的将士,从武定门入城,和家人团聚。前来观礼的百姓们,从雨花门回家。

  一切,似乎与之前的凯旋完全一样。

  然而,几乎所有军民百姓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没办法,出大事了!

  这大事,甚至指的不是“三年免费教育”这等石破天惊之事,而是朱元璋有意禅位给太子朱标之事!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在封建社会,还有比换皇帝,更大的事吗??

  的确,朱元璋和朱标在“禅位”的问题上,只说了两句话。似乎,朱元璋让朱标做皇帝,朱标不愿意,朱元璋也没强求,这事儿就结束了。

  但是,事情是这么简单的吗?

  朱元璋当着天下军民百姓的面儿,和太子朱标说这番话,岂能只是闲聊?

  此事,无非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个可能,太子朱标的功劳太大,引起皇帝朱元璋的忌惮,朱元璋是在试探。

  这个可能,着实很小。

  开玩笑,在波斯之战中,两百多万武装民夫,一百多万常备军,完全可以说,朱元璋将大明军事实力的八成,都交给太子朱标了。这是多大的信任?

  怎么他那时候不忌惮太子朱标,偏偏大部分军队回归本部了重新归他调遣了,他才忌惮太子?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涉及这个至尊至贵的位置,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发生过。这个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第二个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就是朱元璋是真的想禅位,去做太上皇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朱家父子只是简单的对答呢?而且,太子朱标为什么会拒绝呢?

  很简单的道理,三辞三让啊!

  什么是三辞三让?

  “三辞三让”最初的意思,就是人与人相见礼仪: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也就是主人“三让”,宾客“三辞”。《礼记·礼器》有云“三辞三让而至。”

  渐渐地,此事就成为帝王登基的惯例了,

  必须是别人三次请求,储君三次辞让,然后才“不得不”做了皇帝。

  必须说明的是,这并是什么虚伪,而是礼仪,或者说是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所在。

  一个人做皇帝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做皇帝呢?还是为了天下万民做皇帝呢?

  如果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当然是要迫不及待地做皇帝。

  如果是为了天下万民,那当然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视做皇帝为畏途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储君“三辞三让”为皇帝的礼仪,是对天下人的第一个表态:天下为公。他做皇帝,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权位,而是要为万民谋福的!

  既如此,谁又能说“三辞三让”是虚伪的呢?

  今天,朱元璋当着天下人的面儿,让朱标做皇帝,朱标推辞。这就完全可以理解成,第一辞第一让!

  人家这禅位程序,已经开始走了第一步啊。

  大明的天……要变了啊!

  百姓们的心情,能迅速平静下来吗?

  ……

  ……

  三皇子朱棡还远在天竺,四皇子朱棣还远在埃及。不过,二皇子朱樉,六皇子朱桢,七皇子朱榑等七位皇子,和朱标一起回了南京。

  他们的仪仗,当然是紧跟在朱标后面了。

  然后,和朱元璋、朱标一起,进了皇宫,来到坤宁宫内。那里,有皇后马秀英,有喜文不喜武的五皇子朱橚。还有诸位皇子的母妃,有他们还没成年的兄弟姐妹们,有成年的公主以及驸马们,还有朱元璋宠爱的妃子们……

  林林总总,大概七八十号人。

  这些人,就是皇家的核心成员了。看書喇

  人多嘴杂,也说不了什么体己话。一番礼仪式的互相嘘寒问暖后,朱元璋忽然轻咳一声,问道:“标儿,你不会怪咱吧?”

  “怪父皇?”朱标微微一愣,道:“父皇的意思,是禅位之事,之前没跟儿臣商量?”

  “禅位有什么商量的?你都做了十八年的太子了,接咱的班,那是天经地义的,商量什么啊?此事就这么定了,万无更改之理。”朱元璋的语气,不容质疑。

  马秀英附和道:“是啊,就这么定了吧。这几年,虽然为了波斯之战大耗国力,你父皇还是在皇宫东边,修建了个宁寿宫。你登基之后,住到皇宫里面来。我们和你那些母妃,都搬到宁寿宫里面去住。”

  “其实,宁寿宫咱也不打算常住。”朱元璋颇为兴奋地道:“标儿你登基之后,咱先在宁寿宫住一年,帮你安安天下民心。然后,就可以出去游山玩水了。三山五岳,咱都想去看看!还有那极北之地的极光,南海之滨的椰岛风情,西边的叶尔羌,什么埃及、叙利亚、天竺……我大明那么大,都是咱们父子打下来的!三万多里的江山如画,咱不好好看一看,怎么对得起这么多年的辛劳?怎么对得起,咱为大明皇的这一辈子啊!”

  “妾身也想和陛下去!”

  “陛下也带着妾身吧!总在皇宫里面,闷也闷死了!”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陛下带着妾身和橞儿一起去吧!也好让橞儿长长见识!”

  ……

  诸后妃纷纷附和起来。

  一方面,她们久居深宫,的确想跟随朱元璋出去转转,饱揽大明大好河山,也算不负此生。另外一方面,这不是在商量朱元璋退位,朱标登基的事儿吗?某种程度上,也算对新君示好,为她们的儿女铺路了。

  “都有!都有!”朱元璋心情甚好,大包大揽地道:“你们跟了咱一辈子,咱也对得起你们。带你们都出去,看看我大明江山如画,长长见识!”

  “呃……”

  朱标和大明军民百姓不同。

  他和朱元璋既是最亲密的父子,又是配合做完美的合作伙伴。说句不好听的,恐怕朱元璋肚子里的蛔虫都没他了解朱元璋。

  事实上,今天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对十五行省进行三年的免费教育之时,朱标就猜出来,朱元璋想干什么了。

  果然,是朱元璋禅位之事。

  朱标可以百分百肯定,朱元璋的确是真心实意。

  现在,朱元璋连退休之后居住的宁寿宫建好了,连旅游计划都定好了,朱标在一家人面前推辞,那不显得太矫情了吗?在自家人面前推辞,可不算三辞三让的一个程序!

  当即,朱标转移话题道:“那父皇刚才说,恐怕儿臣会怪您,到底指的是什么事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