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239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239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日后,应天城。

  与萧条、凋敝的大都城,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时吴国的都城应天,一片繁荣。

  时至今日,应天已经和平超过十五年,总人口也超过五十万。不敢说空前繁荣吧,至少是难得的太平情景。

  吴国的各种新贵就不用说了,还有众多的什么陈汉的降臣啊,张士诚集团的高官啊,方国珍集团的显贵啊,山东、河南的投降的官员、豪强啊,被迁徙至此。

  另外,以朱标的纺织工坊、玻璃工坊为发端,各种工坊在应天城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容纳了大量的工匠。

  还有,现在吴国没开科举。一个人想要做官,除了去国子监读书之外,就是各种达官贵人的举荐了。不知多少自认怀才不遇的文武之士,来应天碰碰运气。

  人口的积累,财富的汇聚,带动了应天城各种的服务业的兴旺。各种好吃的、好用的,好吃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是齐全。

  发达的服务业,又吸引了天下不知多少富商巨贾至此。这些富商巨贾的消费,又进一步带动了应天的繁荣……完全形成了正循环。

  总而言之,整个应天已是八方辐辏,商旅云集,人烟稠密,好不兴旺。

  此时此刻,春明楼。

  春明楼乃是应天城数得着的大……茶楼。

  没错,就是茶楼。

  没办法,谁让吴国朝廷,为了保证粮食的充足,依旧在禁酒呢,连用来酿酒的糯米都不准种植,酒楼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但话说回来,无鱼虾也好。既然没有酒楼,茶楼就成为了普罗大众最普遍的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

  为了招揽生意,各茶楼还专门请了评书、弹词、大鼓等艺人,表演节目。

  表演什么节目呢?

  因为朱标在北伐之前,祭奠华夏先贤的那一幕,如今涉及华夏先贤事迹的节目,最受欢迎!

  比如说,春明楼正在演出的《杨家将》。

  “……呼延赞与高怀德,退回宋军大营,对太宗皇帝禀报,辽将果然英雄,他们分别与耶律奚底、耶律沙交战,胜负未分。太宗皇帝却不以为意,道:‘那又如何?明日朕亲临战阵,鼓舞士气。再令杨无敌出马,定能大获全胜,取了幽州城!”

  啪!

  讲到这里,那说书人俞本重重地一拍醒木,道:“明日一战,大宋太宗皇帝亲自督战,到底是胜是负?杨业杨无敌,又会如何在战阵上大显威风!咱们明天……接着说!”

  “别明天说啊?今天说!就今天说!老子加钱!加钱还不行吗?”看書溂

  “俞瘸子,你这说书的扣子,做得可是也越来越不地道了啊!不行!你今天把扣子做在这里,万万不行!”

  “对!我们明天又不是不来了!老俞,你就莫卖关子了,还是再说一段吧!”

  “别走!别走!俞先生,别走啊!不是我们不懂规矩,但今天杨业杨无敌都没出场呢!怎么您也得让,杨业露一小脸吧?”

  ……

  说书人俞本的话音刚落,茶楼里面的顾客们就纷纷鼓噪了起来,让他接着说下去。

  “对不住,实在对不住!书是说不完的,诸位也是听不完的!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说!明天再说!实在是对不住哈!”

  俞本微微拱手说着对不住,心里面却甚是得意。

  本来嘛,不留扣子,说书人凭什么留住客人?又凭什么养家糊口?把客人吸引到今天这等程度,才正显说书人的本事!

  不过,也正是在这时——

  “静一下!大家静一下!”

  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忽然站了起来,高声道:“大家听在下来说两句!在下以为,俞先生今天这书,说到这里就挺好,不必往下说了。甚至于,不但今天不必往下说,至少两三个月内,都不必往下说了。”

  “诶!这位客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俞本满面不悦,微微拱手,道:“大家听俞某说书,就是图一乐。我说的,有对的,有不对的,。扣子有留的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大家都能包涵。怎么这位客官你,就听书听得急眼了呢?为了一个小扣子,至于和俞某生这么大的气吗?”

  那年轻人却微微摇头,道:“非也!非也!俞先生误会了!在下说您不必往下说了,可不是听您的书,听得急眼了,故意找您的麻烦。而是……您这段书……”

  “怎样?”

  “不吉利啊!”

  “不吉利?怎么不吉利?”

  “如果在下没料错的话,接下来,俞先生就该讲,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宋太祖赵匡义,兵败高粱河,多亏了杨业保驾,才杀出重围,幸免于难吧?”

  俞本疑惑道:“是啊!这不是挺好的吗?功高莫过于救驾!杨业救驾于高粱河,正是我这书的精彩桥段!”

  那年轻人却冷笑道:“杨业救驾,他本人倒是威风了。但是,我华夏呢?高粱河一败,宋军失了胆气,收复燕云再也无望!这也就罢了……”

  顿了顿,他缓缓向四下里看来,道:“诸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吴国世子,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已经进入幽州!现在,俞先生讲什么宋军兵败于幽州城外的高粱河,合适吗?到底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到底是晦气,还是不晦气?你们说,俞先生这书,还能往下说吗”

  “诶!有道理啊!还是读书人懂得多!”

  “仔细琢磨琢磨,这段书确实不合时宜!”

  “俞瘸子,听我一句劝,你这书别往下说了,着实不吉利!”

  “说句不好听的……真应了景儿,你这吃饭的家伙,都未必能保住!”

  “换一本!老俞,明天换本书说吧!”

  ……

  那年轻人的话音刚落,春明楼里的客人们,就纷纷附和。

  楼里面的气氛,也迅速变得沉凝。

  关键就在于,现在应天城内的百姓,谁不担心北伐之事?

  对,吴国现在兵精将猛,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元军也一直大败亏输。

  但是,那又如何?

  当初宋太宗赵光义北伐,麾下的曹彬、潘美、呼延赞、高怀德,哪个不是天下名将?

  赵光义北伐刚开始也是一路势如破竹啊,连北汉都灭了,连杨业杨无敌都收服了!赵光义携此灭国之功,攻打辽国,形势一片大好!全军上下士气正旺!据说,辽人都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幽州呢。

  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宋军顿兵于幽州城下,久攻不克!

  最后,高粱河一场惨败,宋军被打折了脊梁,永远失去攻下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谁又敢打包票,现在的朱标北伐,历史不会重演呢?

  而且,大家绝不希望历史重演!

  就算不谈什么收复华夏故土的大义,只谈对吴国这个国家的感情。

  种痘之术,让痘疮从应天完全消失,早已超过三年之久!纺织工坊,让妇人能有一个壮劳力的收入,将近五年!作为吴国之都,应天初显太平盛世的端倪,也将近两年了!

  大家心中早已认同了吴国朝廷!

  谁愿意,自己国家的朝廷,遭受一场空前惨败?

  还有!

  北伐胜了,朝廷就不用维持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更不用几千里长途运输粮草,税收就算不会减少,也绝不会增加。

  但北伐一败,朝廷无论是选择苟且偷安,还是一雪前耻,都必须大规模的征兵征粮,防备大元的进攻!眼前的太平景象,恐怕也将一去不复返!

  再悲观一点,如果大元朝廷卷土重来……那个人吃人的乱世,恐怕会重新降临!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

  没有人比这些百姓更明白,天下兴亡,对每个百姓的意义!

  绝不是什么简单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兴亡,确实和每个百姓的命运,都息息相关!

  他们虽然帮不上北伐军什么忙,但绝不会在这里听什么宋军高粱河大败,给吴国的北伐军招来晦气!

  “好……好吧,既然大家不爱听,我就不说了,不说了。”

  俞本本来是没什么天赋的读书人,天下大乱,他妻离子散,连腿都被打折了一条,一路讨饭来到了应天。

  先是跟其他乞丐学莲花落,后来偶然发现自己虽然读书不行但说书却有些天赋。再加上书生的底子,俞本竟能凭撂地说书混口饭吃。应天越来越繁荣,俞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到了现在,俞本一个月凭说书就能挣七八两银子,相当于普通人半年的收入。他不但买了房子,娶了浑家,还有了一对龙凤胎的子女,小日子真是有滋有味的。

  如果,北伐军一败……老百姓没钱了,听个毛的书啊?

  俞本恐怕得重新唱回莲花落,拖着一条病腿,带着老婆孩子要饭去!

  现在,他真恨不得地打自己一个大嘴巴:说什么书不好,怎么偏偏在吴国北伐军要紧的时候,说什么宋军败于幽州的事啊?!真他娘的晦气!

  “不能败啊!北伐军一定不能败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小明王,弥勒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圣母玛利亚……你们一定要保佑,我吴国北伐军,大获全胜啊!”俞本心中暗暗向着漫天神佛祈祷。

  也正在这时,一个声音,隐隐约约从远方出来!

  “万胜!万胜!八月初四,我北伐军,已攻占大都城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