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75章 天子当四海为家

第175章 天子当四海为家

  朱元璋的气魄,真是够大!

  朱元璋的心志,真是坚过铁石!

  直到现在,朱标才算明白,朱元璋让他前来祭祖的真正心思。

  在历史记载中,为了解决“土地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朱元璋进行了将近四十年的布局。如果不是朱标死得早,如果不是朱元璋活得不够久,这事儿还真就能被朱元璋做成!

  现在,朱标给了朱元璋更高的目标。

  朱元璋起于民间,远比朱标更清楚,要做成此事,到底难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他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子孙。

  今天,朱元璋既是让朱标前来祭祖,又是让朱标在祖宗面前立誓!

  朱元璋做不成此事,还有朱标!

  朱标做不成此事,还有朱标的儿子1

  儿子不成,还有孙子!

  老朱家认准这个目标,一定得把这事做成了!

  “父王,您放心吧!用不着什么子子孙孙!在您的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我华夏百姓不仅人人温饱有余,还能读书明理!我发誓!”

  朱标暗暗定了决心。

  然后,将那祭文点燃,完成了祭祀。

  ……

  ……

  曹秀和刘英,这两位未来的侯爷,就不跟朱标一起回应天了。他们本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着实没什么才干。当初是在老家活不下去,才去投奔在外地“做个大官”的朱元璋的。

  现在终于不再打仗了,他们以及他们子孙后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和那二十多户乡民,为朱家守皇陵,安享太平了。

  对了,顺便说一句,曹秀、刘英乃至许多乡民的先祖坟茔,都是在皇陵范围内。朱元璋没有霸道地命这些乡民迁坟,而是允许他们自由出入皇陵,祭祀先祖。

  所以,他们既是给朱家守陵,也是给自己先祖守陵,本来就是应该做的。这些人最低的待遇也是终身免税以及徭役,刘英和曹秀甚至有侯爵的俸禄和体面,真是羡煞不知多少乡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朱元璋“一人得道”,连带着邻居都“鸡犬升天”了。

  ……

  ……

  三日后,朱标离开了濠州,往应天而来。这次回乡祭祖,朱标无论来回都走得甚慢。

  再次回到应天城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

  这时候,应天新都,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四十余万民夫,二十余万大军,总共六十多万众,参与了此事。

  还是要征发徭役的。

  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朱元璋分得很清楚。

  他再爱惜民力,也不能不为帝国修建新都。他再理解百姓的苦难,也不可能出工钱让民夫建造新都。真的朝廷出钱建造新都,那江南诸侯也别灭了,北伐也别打了,就如历史上的吴国一样,偏安一隅,为他国所灭吧。

  朱元璋所能提供的,就是管饭而已。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天大地大粮食最大。吃饱饭本身,就是难得的福利。在外面吃了饭,就能省下家里的,也不无小补。对很多农民来说,朝廷征发徭役的时候管饭,已经是难得的德政了。

  所以,朱标入目所及,民夫们干的热火朝天,士气竟然保持得不错。

  “这真是天下最善良,最勤劳,最容易满足的百姓啊!”

  怀着这样的心情,朱标进了应天府,来到中书省白虎殿。

  “标儿,怎么样?回了一趟老家,感想如何?”

  父子见礼已毕,朱元璋放下狼毫笔,笑吟吟地问道。

  当然是笑了。

  每次朱元璋见到朱标,都会嘴角微微翘起,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但与此同时,朱元璋一向是以严厉著称,即便对徐达、常遇春等老兄弟,也很少说笑,上下之别甚是分明。朱元璋甚至因为孙权的“诸葛子瑜之驴”的典故,对孙权分外看不起,认为孙权是自取其辱。用朱元璋本人的话说,就是“君臣相交,但在一个敬字”。君要敬臣,不能随便和大臣开玩笑。臣更要敬君,时刻记住为臣的本分。君臣互敬,才得始终。

  事实上,朱元璋就是对朱樉、朱棣等亲生儿子,都时常考察学业,吹胡子瞪眼的。

  只能说,朱标是太让朱元璋满意了,以至于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完全是例外中的例外。

  天下人亿万,朱元璋只有对朱标是如此。

  朱标道:“儿臣最大感叹,就是国家残破,民生维艰。”

  “你能有如此感触就好!这一路的见闻,可不是读多少奏折,听多少禀报,就能得到的。咱当初,可是要了足足三年的饭啊!对了……家乡的父老,现在都过得如何?”

  “跟其他地方的百姓,没什么差别。儿臣宣布父王的决定,免了他们的税,乡亲们都非常感念父王的恩德。”

  “光免税,他们也过不了什么好日子,只能说是能多松几口气而已。”

  朱元璋轻轻用手敲着几案,有些不大自信地道:“标儿,你说,如果咱把国都,迁到濠州,怎么样?乡亲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当然了,应天新都还是要建,咱们暂时以应天为都,濠州城慢慢地建。待濠州城建好,咱们再把国都迁到濠州,把应天降为陪都。”

  朱标微微摇头,用尽量委婉的语气,道:“儿臣以为,此事,恐怕不行。”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很想把自己的老家濠州变得富裕,把濠州改名凤阳,在此地建立中都城。

  十几年时间过去后,朱元璋亲自回了一趟濠州老家,发现这工程太大、太难,才终于停止了凤阳中都的修建。

  但是,因为这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浪费,不仅南京城的修建工程打了很大的折扣,而且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前不久才堪堪完工。,

  朱标当然要阻止如此巨大的浪费。

  朱元璋道:“哦?为什么呢?天子脚下的百姓,日子总会好过一些的。另外,咱还可以迁一些外地的富户、豪强过来。富人多了,乡亲们也能沾点光,濠州也就富庶了。”

  朱标道:“父王希望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濠州既无山川之险,又无水运之利,实在不适合建国都。就算勉强兴建,也花费太过巨大,得不偿失。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看書喇

  “父王,您难道就不觉得,咱们朝廷里,淮西人的势力太大了吗?天子,当以四海为家啊!”

  “嗯?天子当以四海为家?”

  朱元璋闻听此言,双目之中精光闪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2.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3.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4.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5.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6.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7.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8.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9.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0.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1.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2.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3.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4.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5.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6.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7.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8.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19.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0.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1.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22.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3.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24.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