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8章 世子牛逼,伯温献策

第18章 世子牛逼,伯温献策

  翌日上午,在吴国公府的花厅内,刘伯温再次见到了朱元璋。不过这次,不再是“君择臣,臣亦择君”了,而是真心效忠!

  “臣刘伯温,参见吴国公!吴国公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礼贤下士,轻徭薄赋,真有古明君之风也!刘基,愿为吴国公献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先生免礼!”

  朱元璋再次将刘伯温搀起,来到昨日那张方桌前就坐。

  “咱不是翻旧账啊!”朱元璋表面一本正经,但是心里止不住的好奇道:“咱有多大的能耐,昨日刘先生已经考过了。按说,你见了咱的儿子之后,就算觉得那小子不错,也该只是愿意做他的老师,辅佐他而已。但是,为什么,又愿意为咱效犬马之劳了呢?”

  刘伯温苦笑道:“实不相瞒,臣昨日是以小人之心,度吴国公君子之腹了。昨日,臣以为,主公所言,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一个君王,怎么可能对治下小民的苦楚,那么感同身受?恐怕,上古圣王,也不过如此吧?”

  “那现在呢?”

  “后来,臣见了世子,才知自己之前犯了不少想当然的错误。世子之神异,吴国公不但没有任何夸大,而且着实有不少谦虚之处。如此人物,肯定是上天垂怜,降生于我华夏。也肯定是,吴国公志向高洁,德行深厚,才有莫大之福分让如此人物为您之子孙。既然如此,您昨日所言,也肯定并非什么做戏,而是直抒胸臆。一言以蔽之:您如此体念百姓疾苦,确实有上古圣王之风啊!刘基拜服!”

  “哪里,哪里,刘先生过誉了,过誉了哈!”

  朱元璋连连摆手,高兴地嘴都要合不拢了。

  道理很简单,一般人的夸赞,能有当世大儒夸赞香吗?

  普通大儒的夸赞,能有昨日还对自己爱答不理今日却纳头便拜的大儒夸赞香吗?

  难道,天下还有比这更香的事情吗?

  好吧,还真有!

  刘伯温继续道:“臣一点都没过誉!在学生看来,世子年不到七岁,就有如此成就。来日之成就,着实不可限量。如果您大业能成,这天下就多了两代明君,一代更比一代强,您所创的基业足以绵延数百年!纵然您大业未成,也可为周文王矣!”

  “过分了!刘先生这话更过分了!咱能有那么大的福分?咱如何能与文王比肩啊?哈!哈哈!”

  朱元璋再次连连摆手,脑袋里晕乎乎的,如饮醇酒那般快美。

  有时候,他也想,他的儿子这般牛逼,他至少能做个周文王什么的。

  他也想过,历朝历代,秦二世而亡,隋也仅仅经历二世。如果二世乃是明君,又对他的基业有何等大的助益。

  但是,自己想,和别人说,那是另外一回事吗?

  自己想,那很可能是白日做梦。别人说,就有实现的可能。名满天下的大儒说,就是很有实现的可能啊!

  刘伯温这番言语,简直句句搔到了朱元璋的痒处!

  “呃……那个……”

  朱元璋好不容易按捺住了激动的心情,道:“既然刘先生要辅佐咱,那咱想向刘先生请教一件事。”

  “吴国公请说,学生定知无不言言不尽。”

  “就是昨日,你问咱的那个问题,咱如何能从天下诸侯中脱颖而出得天下呢?”

  很显然,光拍马屁不行,朱元璋也要考教考教,刘伯温的真本事!看書溂

  “此事易尔!”

  刘伯温轻咳一声,道:“其一,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今元政失修、海内鼎沸。诚能效汤、武吊民伐罪,以百里之地,率一旅之师,可取而代之。”

  “这不是咱昨日说得,顺天应人,反元起义么?”朱元璋有些的失望。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吴国公莫着急,臣的话,还没说完呢。其二,蒙元运穷,势如强弩之末。红巾军转战中原,元兵不堪其扰,无暇旁及其余,此天赐良机。宜竭全力,略定东南,而后挥师北上,王业可成。”

  “刘先生果然有点门道。”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因为,在刘伯温的“其二”里,已经把朱元璋名义上的主君小明王韩林儿排除其外了。

  韩林儿,或者说刘福通,率领红巾军主力转战中原,一方面给了大元朝廷巨大的打击,一方面自身受了极大的损失,还有一方面就是给了江南诸侯壮大实力的最佳时机!

  他们不过是个陈胜吴广,而不可能是刘邦!

  刘伯温继续道:“其三,陈涉先起而先亡,以其先自王,为秦兵“的”也……为今之计,仍宜暂假韩宋名号,免为元兵之“的”。元运既穷,亦毋须与韩宋合力北向。韩宋与元相抗,无力节制于我,锐进南方,可无后患。”

  “好!”朱元璋脱口而出。

  在这第三条里,刘伯温真正给朱元璋献计了。朱元璋的势力已经自成一派了,要不要还要尊奉小明王为主君呢?吴军内部争论不休。

  刘基的献计,就是继续尊奉韩林儿为主君。让韩林儿继续吸引大愿朝廷的注意力。朱元璋则趁机吞并江南之诸侯,积攒实力。

  刘伯温道:“其四,陈友谅地居上游,奄有荆、襄,窥伺江东已久……张士诚窃踞江、浙,称孤道寡,若东西夹击,势必腹背受敌…陈友定胸无大志,羽翼未丰,不足患,徐徐图之可也……惟方国珍近在胁下,奸悍狡黠,不可不防。但方之志在于横行,未有远谋……私禁可原情而贷之,使有所养,则方氏之众自解,此不战而屈之法也。”

  “好!刘先生说得好啊!”

  当刘伯温说到第四条时,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道:“当初,诸葛亮未出茅庐,与刘备献计,三分天下。今日,刘先生之献计,已定天下大局!咱得刘先生,真如刘备得诸葛亮一样!刘先生今日之献计,丝毫不在隆中对之下啊!”

  这番话说得毫不夸张。

  江南成气候的诸侯,除了朱元璋外,不过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这四人而已。现在,刘伯温高屋建瓴,将如何对付这四人的战略谋划,一一讲出。

  有些谋划,朱元璋之前已经暗暗想过,却从未对人言,今日与刘伯温不谋而合。有些谋划,朱元璋心中仅仅有个雏形,如今却是豁然开朗。还有些谋划,却是朱元璋之前从没想到过的,今日却被刘伯温直接提出了一番绝妙好计!

  如此一系列的妙策提出,将江南诸侯一网打尽,当在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上!

  刘伯温继续道:“其五,建康为六朝故都……实建基之开府,定鼎之中枢,况龙蟠虎踞……其六,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之道在于修德省刑,轻谣薄赋……其七,尚贤者政之本也……”

  好么,本来刘伯温献四策,就已经让朱元璋把他看做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了。

  结果,刘伯温一口气献上了十八策!

  从军事战略问题,谈到民生问题,谈到选择人才问题,谈到耕战问题,谈到文教问题……

  总而言之,君王治理天下的所有问题,刘伯温都从大的方面给朱元璋指明了方向。

  堪称策策珠玑!

  今日,刘伯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充分在朱元璋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2.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3. [历史军事] 夙志
  4.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5.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6.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7.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8.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9.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0.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5.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6.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7.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8.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9.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20.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21.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22.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3.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4.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