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693章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第693章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

  “臣理事府国情研究室顾问赵新远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吧。”朱由检一边批示着手边的奏折,一边抬头看了看前来面圣的赵新远。

  “最近你接连上折子说有要事必须要当面御禀?”

  “最近朝廷的大小事务实在是太多了,大明新军在澳国战场上还刚刚出了个“奈城之败”,这些事情着实是把朕折腾的够呛。”

  “直到现在才腾出了点空........”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奏折,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颈:“说吧,有什么要务必须得当面和朕聊?”

  “是关于国情方面的事务吧?”

  “回禀皇上,正是!”赵新远恭声言道:“而且此事乃事关我大明是否真的能够千秋万代、我华夏文明是否可以永世不灭的天大之事。”

  “哦?”朱由检闻言,不由来了兴趣:“事关大明能否千秋万代、我华夏文明是否可以永世不灭?”

  “那这其中的干系可就太大了.........”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是不是你们国情研究室又有了什么新的论调?”

  “详细道来,朕可得好好听听。”

  虽然朱由检嘴上这么说着,可看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皇帝并没有对赵新远的这些话太过于当回事。

  对于这些搞国情研究的官员,朱由检也是早有耳闻,就喜欢时不时的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一些别开生面的稀奇观点来刷存在感。br>
  国情研究室发表的那些文章,朱由检以前也看过:文章标题以及内容动不动就会出现诸如“事关大明万民生死存亡的问题”、“事关大明能否繁荣稳定的重大因素”.........

  这个赵新远更狠!

  上来就拿大明的千秋万代、华夏文明传承不灭的这种“吓人”的说辞来说事,这让朱由检心里面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碍于赵新远毕竟就是专门搞国情研究的这么个身份。

  所以,朱由检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态度表现的太过于明显........

  -------------------------------------

  “来人,给赵爱卿赐座。”

  朱由检看着一本正经的赵新远,随即命一旁的小太监去搬个凳子让赵新远坐下慢慢说。

  因为,朱由检知道:赵新远这要是说起来进入了状态,恐怕短时间内是说不完的........

  “谢皇上。”

  赵新远看了看被放在身旁的凳子,又瞧了瞧给他搬凳子的小太监,随即对朱由检躬身禀道:“皇上,臣接下来要说的这些话有些过于敏感。”

  “能不能容臣单独向皇上禀明.........”

  “哦?这么神秘吗?”朱由检见赵新远如此小心翼翼,心里面倒是来了些兴趣:“好,那就依你。”

  说着,朱由检便向一旁的小太监挥了挥手:“行了,你们先回避一下吧,朕与赵爱卿有要事要谈,现在谁也不见。”

  “奴婢遵旨!”小太监随即躬身退下。

  “赵爱卿,别站着了,有什么话坐下慢慢说。”

  “谢皇上!”赵新远见闲杂人等都已经退下,当下便坐了下来,也不废话,直接步入了主题。

  “皇上,自从非洲战事以来再到现在的澳国战事,以及朝廷在此期间所作出的一些举措,臣从中也琢磨出了一些比较深层面的事情。”

  “臣接下来所说的这些话纯属臣的个人猜测,在此之前并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过,如有不当之处,还请皇上恕臣无罪!”

  “准了!想说什么尽管直言。”

  “谢皇上,臣在此斗胆猜测:众所周知,皇上已经公告天下废除海外藩属国制度,要创建一个完全统一的大明。”

  “而现在所进行的战事也是朝廷为了实现皇上制定的这个大一统规划而发动的,目的就是武力征服天下的反明势力,关于这一点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但是,臣却觉得此次战争的背后绝对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所以,臣的猜测就是——朝廷是不是有意借此次战争之机达到大规模削减海外各族人口的目的呢?”

  “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稳固我大明正统之天下!”

  “尤其是那些泰西人,不安分与野心是他们的特性.........”

  “哦?这是你自己的猜测?”朱由检端起御案上的茶盏,慢慢抿了一口。

  “是!”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赵新远,轻轻将茶盏放下,语气平淡的缓声言道:“看来赵爱卿对泰西人研究的还是挺透彻的。”

  “你对朝廷真实用意的猜想不会是从汤爱卿那里琢磨出来的吧?”

  知道朝廷发动这场战争背后真实隐秘的人,除了朱由检本人之外,朝廷上下也就三个人知晓:理事大臣汤玉文、防务大臣唐同武、锦衣局掌局刘谭。

  就连太子朱慈煜都不知道朱由检的这个安排。

  毕竟,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拿到明面上去说的,知道内幕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而朱由检之所以没有将此事透露给太子朱慈煜,则是担心生性仁厚的朱慈煜在这件事情上绕不过弯子........

  现在听到赵新远当着朱由检的面道出了这件事情的隐秘,这倒是令朱由检大感意外。

  “皇上明鉴,臣刚才已经说了,这些只是臣根据眼下的综合情况而得出的推论而已。”

  “哈哈哈.......”朱由检看着赵新远,笑道:“你的这个推论思路倒是挺特别的。”

  “那就继续往下说,就假设你的推论都成立,你还有什么要对朕说的?”

  赵新远闻言,心中对此事已经有了个大概,随即便接着说道:“如果皇上直接否定了臣的这番推论,那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可是,如果皇上要臣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说,那臣下面的话可就有些多了........”

  “好!不着急,那就慢慢说。”朱由检笑了笑,这时他是真的想听听赵新远就此事延伸出来的独到见解了。

  “是!倘若臣的这番推论成立的话.........”赵新远顿了顿,继续而言:“那么恕臣直言。”

  “朝廷想要以此来确保未来的大明最大限度的免于战争之苦恐怕还远远不够!”

  “古语有言: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

  “如今我们大明本土之民皆为我华夏之民尊奉我大明为中原正统,这乃是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传承所致。”

  赵新远逐渐找到了感觉,侃侃而谈:“故如天下皆为我大明本土之民,以朝廷推行惠及子孙万代的新政即可保我大明安享千年和平而无虞。”

  “可现在朝廷要海纳百川将海内外之地、海内外之民全部归于大明治下,那么问题就脱颖而出了。”

  “朝廷虽然对海外之地进行了力度非常大的文化同化以及“洗脑”计划,可臣斗胆妄言:皇上乃大明一代雄主,有皇上在即使不进行“洗脑”,经此一战,那些海外之民也未必会有人敢继续跳出来与我大明作对!”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有一个千年不遇的一代明君圣主,大明新军也是军容鼎盛随时都可以征伐天下。”

  “但是,臣要说的是........几代之后,后继者如果没有皇上这般圣明,大明新军如果没有现在这般强盛,那些海外之民又能够安稳到何时呢?”

  “说一千道一万,那些海外之民终究与我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时间一长,那些黑人、泰西人之中难免就会有人提出质疑:凭什么这个天下要由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来主导呢?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当家做主?”

  “这就是臣刚才所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在亚洲,朝廷是可以经过长久的文化同化让他们彻底融入大明。”

  “可那些黑人以及泰西人........恕臣直言:不管朝廷的同化“洗脑”做的多么成功,这些人在将来的某一天都必然会有人扯起大旗重新站到朝廷的对立面,进而打破大明的太平之世!”

  “所以,臣的个人观点是:朝廷可以推行同化来实现大明的大一统。”

  “可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并给大明的后世儿孙留下一个太平、安稳的大明,那么.........”

  “天下只有一种肤色方才可以更好的达成这个效果!”

  “什么?”朱由检认真思索着赵新远所说的这番话,凝重之色尽显:“赵爱卿,你的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太过于极端了些?”

  朱由检深呼了一口气,心中还在思索着赵新远的这种观点。

  “回皇上,臣对海外的这些泰西人、黑人深入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

  赵新远正色言道:“这十年里,臣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接触了大量的海外之人。”

  “最终,臣得出了一个结论。”

  “以泰西人为例,如果让臣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人的特性,那么就是:这是一群天生的强盗!”

  “纵观泰西诸国的发展史以及所作所为便可以发现:他们尤其热衷于杀戮、剥削与奴役,他们总是用残忍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一点,从泰西诸国之前不断在海外进行殖民便可以得到例证。”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与我华夏族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虽然从古自今。我们华夏大地上也是一部征战史,但我们有仁义道德和华夏文明的传承与自我约束。”

  “可那些泰西人就不同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文明传承,他们只信奉强盗理论,他们的财富也都是通过掠夺的方式才得以积累,并且他们也十分喜欢用掠夺的方式来实现财富的积累。”

  赵新远言之凿凿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现在,大部分泰西人之所以愿意尊奉我大明的正统地位,虽然有一部分文化渗透的作用在其中,可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现如今的大明实在是太强大了。”

  “他们亲眼见证了大明新军全面击败瓦解了强大的泰西十一国。”

  “所以,在面对如此强盛的大明,他们自然会乖巧如绵羊。”

  “可是,臣还是那句话:待以后一旦被这些人抓住一丁点机会,他们的强盗本质就会被彻底唤醒。”

  “那个时候,他们就会给整个大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无妄之灾!”

  “这并不是臣的危言耸听,而是臣用了十年时间深入了解了这些泰西人之后才作出的结论。”

  “这里就你我君臣二人,朕也就明说了。”朱由检皱眉道:“你刚才的那番推论确实是说中了朝廷的真实用意。”

  “朕原本的打算是:借此次战争之机最大限度的削减海外各族的人口,以确保我大明日后可以安安稳稳。”

  “而削减程度.......”朱由检看了看赵新远:“朕的打算是最少要削减一半以上,最好是可以削减三分之二!”

  “本来,朕以为朕的这个计划已经很激进了。”

  “为此,朕怕朕的这个计划吓到太子,都没有对太子提及过此事。”

  “可刚刚听了你的这番言论,好像朕的这个打算非但算不得激进反而显得有些过于“保守”了?”

  “皇上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大明万世基业的前提下所制定的深远之策。”

  “臣也是根据皇上的计划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赵新远开口言道:“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有时候要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必须要使用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非常手段。”

  “臣以为要想实现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也只有皇上可以做到!”

  “如果错过时机,日后大明想要达成这一规划将难如登天........”

  “朕好像听明白你的意思了。”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脏活累活要做的话干脆就一鼓作气做完!所有的黑锅就让崇祯一朝来背,这样才能给后世儿孙留下一个安定、繁荣的大明盛世。”

  朱由检笑了笑:“是这个意思吧?”

  “皇上圣明!”

  赵新远随即起身施礼:“为了实现大明伟业,臣的建议是.......”

  “在这个问题上........”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2.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3.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4.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5.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6.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7.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8.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9.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夙志
  11.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2.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3.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4.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5.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6.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7.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8.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9.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20.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21.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22.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23.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24.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