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87章 宗藩难题

第87章 宗藩难题

  紫禁城——建极殿。

  “今日的平台召对只为一件事。”朱由检端坐在长桌首位,环视着在场的六位内阁辅臣,目光停留在内阁次辅徐光启的身上,缓声而言:“刚刚徐阁老已将解决宗藩难题的办法详细阐明,诸位以为如何?”

  “皇上,徐阁老提出的这个买地换封之策乃是一劳永逸之法,如能顺利推行,朝廷便可从此甩脱宗藩之负担!”内阁辅臣黄立极率先言道:“但,难就难在如何去推行,宗藩的优待定制乃是祖宗家法代代相传,皇上如果强力推行,难免会背上一个不顾宗族亲情、违背祖制的.........”

  “骂名是吗?”朱由检说出了黄立极没有说出来的“骂名”二字。

  “是!事情牵扯到了皇族宗亲,到时候这些人难免会拿皇室亲情与祖宗家法说事...........”黄立极点头应道。

  “如今万民归心,朝堂之上的风气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推行各种利国利民的新政可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内阁辅臣张瑞图也紧接而言:“譬如,前段时间,山东有人带头闹事阻挠清军屯和推行土地调节税的事务,被温体仁带着随行的户部标营杀了一批出头之人,形势便很快就被压制了下来。”

  “但是,宗藩之事毕竟牵扯到了皇族宗亲..........”

  “黄阁老与张阁老的担心也正是推行此事的最大难点。”徐光启接着张瑞图的话,继续说道:“对于地方上的那些地主豪强,无论他们怎么闹腾都不足为惧,甚至都不用锦衣卫和东厂动手,户部的标营和地方上的驻军都可以直接进行武力弹压。”

  “但是,对于皇族宗亲............”

  “不好动刀?”朱由检直言道:“除非他们敢公然造反,否则对皇族宗亲动刀,他们一定会说朕薄情寡义、罔顾亲情。”

  “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改肯定会有阻力,放在皇族宗亲身上阻力便会更大。”

  “但朕更加知道,此时趁着举国积极响应复兴新政的大背景下,解决宗藩问题绝对是最好的时机。”

  朱由检面露坚决之色,继续说道:“朕还是那句话,只要是于国于民有利,朕不怕背负骂名。”

  “除去有违祖宗家法和罔顾亲情的骂名,宗藩只遍布八省之地,这可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的土地调节税涉及的范围小了不少。”

  “全国性的政策都能强力推行下去,没理由涉及到我们老朱家的人和事就搞什么特殊化!”

  “那些有违祖宗家法和罔顾亲情的“骂名”,朕来背!”朱由检当场表了态:“处置这些人一定要师出有名;造反这条路,他们这些人根本走不通,也不会那么蠢,那就只能另找理由了。”

  靖难之役后,明朝便进一步加强了对宗藩的限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有特色的藩禁制度,到了宣德时期,藩王已经是彻底失去了造反的资本。

  有人可能会说,正德的时候不是先后出现过宁王朱宸濠和安化王朱寘鐇发动的叛乱吗?

  是!出现过不假,但那完全就是跟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两样。

  “声势浩大”的宁王之乱仅仅四十三天就被王守仁给灭了。(对统兵打仗颇有执念的正德皇帝甚至还想让王守仁把宁王给放了,然后自己亲自上阵去和这个异想天开敢于领着一群连土匪都不如的乌合之众就大举反旗的朱宸濠“单挑”..........)

  至于安化王的叛乱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在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藩禁制度下,明朝藩王除了名义上的王府以外,既无封地又无军队,除了干些兼并土地大肆敛财之事,被当做“废人”圈养起来的藩王早就失去了对皇权的威胁。

  偶尔出现一两个脑壳坏掉的站出来搞事情,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掀起一场微不足道的闹剧而已。

  所以,施行徐光启提出来的买地换封之策来解决宗藩问题,面对的最大阻力就是:一旦这么干,皇帝必然会被扣上寡情薄意,不顾祖宗亲情的“恶名”。

  而在当时那个提倡君主以孝治天下的时代里,没有皇帝想背上这种骂名........

  “拒不配合新政的皇族宗亲,便让锦衣卫、东厂、廉院的人把他们侵害百姓的那些不法之事尽数收集上来,情节严重者削夺爵位、废为庶人!”

  朱由检面色严肃,郑重言道:“朕早就想解决宗藩难题,可一直碍于祖宗规制一拖再拖。”

  “既然现在时机已到,那朕也就不能再有所犹豫了。”

  “朕的家事朕来处理,把这事给办成了,一来可以使朝廷甩脱一个沉重的财政包袱,二来也可使大明的百姓有更多的良田耕种。”

  “利国利民,才算是真的对得起列祖列宗留下的这片基业!”

  “皇上既然有此决心,那臣等便知道如何去做了。”徐光启看着神色严肃的朱由检,开口禀道:“那臣明日早朝之上便当众奏请此事。”

  “此定策是臣率先提出来的,由臣挑头奏请最为合适。”

  “皇族宗亲要是恨,就先恨我徐光启吧!”

  -------------------------------------

  本来,在参加此次平台召对之前,孙承宗、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五位内阁辅臣是想与徐光启一起联合署名于朝堂之上奏请此事的。

  但徐光启却坚持由自己独自上奏来打响解决宗藩难题的第一炮。

  一来,早在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就因为此事上过一道折子,这事也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此事再次重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徐光启。看書溂

  二来,这也是徐光启做的最坏打算,一旦此事最后陷于不利局面而需要推出一个“罪人”出来顶事,那就由他徐光启站出来将整件事情顶下来便是,也不至于连累到孙承宗等人。

  早就看透徐光启良苦用心的朱由检,正色言道:“朕知道徐阁老所思所想。”

  “但朕还是要强调一句:此事不办则已,办则必成!”

  “朕既然要做此事那就一定不会半途而废,更加不会推什么人出来背这个黑锅。”

  “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说,能为朝廷、为万民除此大弊,朕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