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80章 大明忠魂

第80章 大明忠魂

  紫禁城——皇极殿。

  王承恩面向殿内群臣,手持圣谕,大声宣读着对戊辰之变中以身殉国的忠烈追赠:“宣武伯卫时春,追赠太师、宣武侯,赐谥“忠节”。”

  “惠安伯张庆臻,追赠太师、惠安侯,赐谥“忠武”。”

  “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周世奇,追赠礼部右侍郎,赐谥“文忠”。”

  “左春坊庶子刘隆义,追赠礼部右侍郎,赐谥“文定”。”

  “大理寺正卿赵广道,追赠刑部尚书,赐谥“忠清”。”

  “太常寺少卿孙义成,追赠兵部右侍郎,赐谥“贞肃”。”

  “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冯达,追赠太仆卿,赐谥“忠刚”。”

  “户科给事中郑保年,追赠太常卿,赐谥“庄介”.................”

  由于叛将贾忠的开城引虏,外城被破后,内城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破。

  很多勋贵大臣因此成为了建奴的俘虏。

  每逢国家危难之时,总是少不了为国尽忠的忠烈之士。

  戊辰之变中,京师城内上演了一幕幕悲壮之景。

  宣武伯卫时春为免遭建奴阶下之辱,纵火焚宅,于熊熊烈火之中举家慷慨殉国。

  惠安伯张庆臻亲自带着家丁与建奴力战赴死。

  左春坊庶子刘隆义自缢,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冯达撞柱而亡...............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明的不屈,也与那些于国家危难之时为求活命甘当卖国者的墙头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这些城破殉国的忠臣之外,还有很多战死疆场的英烈,也都全部受到了应有的追赠。

  其中,主持京师防务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成为了戊辰之变中唯一一个领军战死的文臣。

  对于李邦华的战死,朱由检尤为内疚。

  这个被他钦点重用的新朝重臣,因为他的错误决策比原本历史上足足早死了十几年.........

  据与李邦华一起血战的神机营参将郭振武亲述,李邦华死的极为壮烈,以一介文臣之身披甲戴胄冲杀一线,被敌箭射中后依旧力战不退,最终英勇殉国。

  所以,朱由检特旨赐其“忠烈”谥号,并追赠李邦华为太师、兵部尚书。(注:历史上的李邦华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师后才殉国的,被追赠为太保、吏部尚书,谥号“忠文”。)

  宣读完对殉国英烈的追赠后,王承恩又紧接着宣读了对戊辰之变中建立功勋的忠臣良将的褒奖。

  但是,整个皇极殿之中却感受不到丝毫受封褒奖的喜悦。

  压抑与悲切的氛围充斥着整个皇极殿。

  待追赠与褒奖都宣读完毕后,御座前的朱由检也是一脸的凝重,环视着殿内群臣,郑重言道:“大明会永远铭记这些为国殉难的忠烈之士,他们的事迹会永载史册!”

  “朕已下旨择风水吉地建大明忠魂英烈园陵,这些忠魂英烈将受万民拜谒,香火永世不息.........”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集体而拜,叩谢圣恩。

  “行了,都起来吧。”朱由检摇头苦笑,似有所感:“谈不上什么圣明不圣明的,这是这些忠魂英烈应该享受的待遇,他们本就应该被万世铭记。”

  “在我军优势占尽的情况下,却遭受戊辰之变这种奇耻大辱,这是上天对朕的责罚。”

  “兴许是天启七年十二月十六天现月食之象的时候,朕没有诚心反省,我大明才有此一劫!”

  朱由检虽然在悉知内情的孙承宗等人面前主动坦诚了错误,但在公众群臣面前要把这个罪责认下来就不能以真实的内因而揽下这个责任。

  下罪己诏可以,但理由得另找。

  绝对不能说大明朝之所以会遭受戊辰之变这等国之大辱,究其根源竟然是皇帝亲自制定的那个以破土伤民为前提的不当定策所致。

  如果那样的话,好不容易收拢起来的民心可就真是被伤了个底透了............

  朱由检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与内阁商议之后,决定以天象之说为切入点下罪己诏最为稳妥。

  正如朱由检所说,此事由他这个大明天子将罪责尽数“揽收”是最省事的。

  也省的让朝臣们因为此事而口诛笔伐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为今之计,举国上下应该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都放在如何富民强国,兴军强军之上!

  前世的朱由检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而皇太极的这一棒槌可谓是将其彻底从有些飘飘然的状态中给打醒了。

  从迷失中走出来后,朱由检在痛定思痛之中重新振奋,他不会因为此次的国朝之辱而沉沦。

  此等奇耻大辱,只会成为他奋力前行的催化剂。

  戒骄戒躁,方是明智之道。

  “戊辰之辱皆是朕过,此次朕诚心悔悟,已下罪己诏昭示天下。”

  朱由检的这番话,就算是正式在朝堂之上将此事做了一个最终的定论。

  定论已下,朱由检随即起身而立,目视群臣,正色又言:“朕与诸臣都应以今日之耻为警醒,共度一心,兴国、富民、强军.........”

  “我大明的忠烈之士不会妄死;终有一日,我大明王师会用他们手中的钢刀为殉国英烈们讨回一个说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