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56章 详细部署

第56章 详细部署

  “兵部已经向河南的孙传庭和山西的卢象升传达了密令。”

  阎鸣泰禀道:“让他们集结精锐新军做好作战准备,并分散行军秘密向京师方向行进,埋伏在兵部划定好的区域。”

  “河南与山西作为朝廷的两大新军试点之地,再加上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练兵有方,成效很是显著。”

  “所以,孙传庭部与卢象升部将作为关内围剿皇太极的重要力量。”

  “另外,各地兵马也已经按照兵部的安排抽选可战之兵秘密向京师方向行军。”

  “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实施。在行动的保密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举措,以确保整个作战计划的安全性。”

  “朝廷真实的作战意图,除了宁远方面的袁崇焕和孙传庭、卢象升知晓外,其余各路将领均不知道内情。”

  “而且,兵部向各路兵马下发的军令也各有不同,每一道军令都是经过兵部反复斟酌之后方才下发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保密方面乃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出现一丝一毫的差池。”朱由检一边认真听着阎鸣泰的作战安排一边重点强调道:“东厂和锦衣卫在这方面也会全力配合兵部的部署,来做好情报保密的事务。”

  “你继续........”嘱咐完保密方面的事情后,朱由检点头示意阎鸣泰继续往下汇报。

  “是!”阎鸣泰继续说道:“除了积极部署作战兵力外,兵部还向天津的孙元化征调了一批火炮。”

  “军器局与兵仗局也在昼夜赶工生产火炮,以加强京师防御。”

  “按照部署,蓟门的防御部署并没有特意加强,遵化一线的防备力量也维持了原状。”

  “以建奴八旗精锐的战力而言,他们破关后直突北京城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说到这里,身为兵部尚书的阎鸣泰多少还是有些尴尬。

  为什么说直突北京城下不是什么难事?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关内明军战力太渣的缘故.........

  也正是因为皇太极知道明军的斤两,他才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潜越计划!

  “辽东方面也已经做好了部署,建奴大军进逼京师的同时,关宁精军会火速进驻蓟门防线,配合关内兵马死守关防。”

  “各路兵马进入指定区域后,我军便可对孤军深入的建奴大军实施重兵围剿之策。”阎鸣泰随即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开口道:“至于京师的防御,就要倚仗李大人一手整顿编练的京营兵马了。”

  李邦华闻言,点头言道:“目前,京营可战之兵已经提升到了五万之数。”

  “在新军教习团的严格训练下,京营战力已经初步形成,虽依旧不具备出城与敌力战之能,但依托京师坚城加以重炮辅助,防守京师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邦华实事求是的对自己主持编练的京营作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

  强军之事本就不可能一蹶而就,半年来的训练能达到现如今的成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特别是在泰西教官的培训下,神机营在火炮的实操方面进展飞速。

  火器乃守城之利器,这也是现阶段明军在建奴军队面前所保持的最大优势。

  “但京师庞大,单单依靠京营兵力防守还远远不及。”李邦华接着说道:“为确保京师安全,臣以为最少还要进驻六万可战之兵协助京营戍卫城防方为稳妥。”

  “孙阁老,你的意思呢?”朱由检看向孙承宗,征询对方的意见。

  “回禀皇上,这次兵部以皇上提出的“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思路所作出的部署,有两个重中之重。”孙承宗想了想,回应道:“一是以关宁精军为主力将蓟门死死扼守;二便是以京营为主力确保京师安全。”

  “而两者相较,京师安危自然是要放在首位的。”

  “京营是由李大人一手整顿编练的,实际情况和战力他是最了解的。”孙承宗总结道:“所以,这六万之兵进驻京师乃是底线。”

  “既如此,那就依此部署吧。”朱由检点了点头:“兵部择选入京驻防兵马,其余各部兵马尽数投入到围剿建奴大军的序列里。”

  “此次无论付出何等代价,朕也要除掉皇太极这个心腹大患!”

  在朱由检的心中,此次最大的作战目标便是——击杀建奴之主皇太极。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历史上的后金之所以会成为入主中原的雄主,皆是因为建奴女真出了一个皇太极这样的一代枭雄!看書喇

  所以,在开始准备应对提前到来的“己巳之变”之初,朱由检便为此次的大战设定了一个心理底线: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将皇太极除掉。

  只要能够取下皇太极的项上人头,即使最后建奴精锐突出重围成功跑出关外,大明此次的作战就不算失败。

  一个失去皇太极的后金,已经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了。

  -------------------------------------

  “想要起到奇效,还是要以重金激励。”朱由检听完兵部制定的详细部署后,补充道:“战力不行,只有用银子来凑了。”

  提到银子的问题,朱由检不由发出感慨:“幸好现如今国库尚算充盈,朝廷还有资本来打这一仗。”

  “届时,可以通令全军提高赏格以激励士气。”

  “另外加上一条,如果有人能够活捉或斩杀敌酋皇太极,便是我大明的第一功臣,其子孙后代永享荫封,赏金万两,直封国公爵位!”

  “皇上所言极是。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一来我军胜算定能大增。”孙承宗对朱由检的这个补充很是认同:“建奴军队虽战力强悍,但面对重赏之下的勇夫也未必会讨到便宜...........”

  “此战成败关乎两国国运。”朱由检沉声言道:“他皇太极是放手一搏,我大明也是赌上了国本。”

  说到这里,朱由检目露坚韧之色,又言:“后世史册提及此战,免不了会有人诟病朕亲自提出的“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之策有纵敌入关,陷民于水火之嫌。”

  “胜了,这骂名朕背着倒也值得;若是败了,朕背负的可就不是骂名那么简单了...........”

  “皇上此策皆是为了我大明之未来,于大局于江山社稷而言,皇上并无过错。”孙承宗随即起身,躬身施礼,朗声而言:“此定策是由内阁全力支持的,若是真有人诟病此事那也不是皇上的过错,而是我们这些臣子的失职!”

  阎鸣泰与李邦华也起身附议。

  “行了,还是那句老话:只要于我大明中兴有益,朕不怕背负任何骂名!”朱由检笑道:“朕可没有让你们站出来背锅的意思。”

  “只是提醒诸位,此战务必全力以赴,切不要让朕做了赔本的买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