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50章 广开财路

第50章 广开财路

  “兵部在皇上提出来的强军兴军的大框架下已经制定出了详细可行的新军整编方案,并开始逐步整练全国兵务。”孙承宗紧接着开始介绍全国编练新军的情况。

  “只不过,大明军务废弛已久,想要完成全国的强军大计尚需时日。”

  “但民间对朝廷推行的职业化募兵政策反响相当热烈。”孙承宗顿了顿,继续说道:“以最先试点的河南与山西为例,孙传庭与卢象升在编练新军的事务上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

  “意料之中的事情,河南与山西有孙传庭和卢象升坐镇,这编练新军之事朕一点也不担心。”朱由检笑了笑:“这二位可都是练兵的行家里手,定不会让朝廷失望的。”

  “特别是孙传庭主政的河南,这清军屯与练新军他是一手抓,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啊!”

  “朕知道,河南的清军屯事务之所以会推行的这么顺利离不开内阁和户部的大力支持。”朱由检目光转向户部尚书毕自严,开口道:“听说户部将温体仁派去了河南帮助开展河南的清军屯事务?”

  “是!”毕自严听到朱由检提及温体仁,当即回禀道:“之前在追收逋赋的事务中,温侍郎勤于任事、表现得力,取得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毕自严对温体仁倒是赞誉有加:“所以,皇上将河南列为全国清军屯的试点之地后,臣第一个就想到了温侍郎。”

  “臣想着由温侍郎代表户部亲往河南,定可以帮助孙传庭尽快打开局面。”

  “嗯,看来啊,这人还是得用对地方。”朱由检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温体仁的问题上再过多言。

  “这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事得一件一件的办。”朱由检随即对编练新军的事情做了个总结:“大明的兵务早就烂的不堪入目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般成效已是不易。”

  “军队的问题还要从根源处好好解决。”

  “大明的军队只能是朝廷的军队,是保家卫国守土为民的军队!”朱由检语气突转严肃,沉声道:“我大明的新军绝对不允许成为武将门阀的私兵。”

  “朝廷需要的是如臂使指、忠君为国的军队;否则,军队战力再强而不听朝廷调派岂不成了国家大患!”

  “那些以家丁形式存在的私兵一定要重新打乱整编,这些被豢养的私兵战力还是有的,如果直接遣散也是非常可惜的,要好好加以利用。”

  “请皇上宽心。”兵部尚书阎鸣泰禀道:“兵部现在制定推行的新军兵政对于所有大明将士都是一份福祉。”

  “从此以后,我大明将士不仅能够准时拿到优厚的饷银,各种待遇更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

  “最重要的是,将士们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尊重,在这些举措之下将士们对新军兵政的推行早就已经望眼欲穿了。”阎鸣泰对新军兵政的推行还是很有信心的:“至于那些武将世家,也不是问题,军队职业化乃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止!且一经推行,这些人也是主要的受益群体,只要勤于任事,朝廷定不会亏待。”

  “待完成全国的清军屯事务以后,国库再充盈些,兵部便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整练新军,以期尽快完成朝廷的兴军、强军之路!”

  “说到底,终归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啊........”朱由检有感而发:“是啊,只要朝廷手里有钱什么事就都好办了。”

  “难怪人们常说“有钱好办事”!一个国家想要复兴想要推行新政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

  “不过,我大明虽积弊已久,但我们天朝上国的底蕴尚在。”朱由检对如何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倒是信心满满。

  身为一个穿越者,身为一个穿越成大明天子的穿越者,还怕搞不到钱吗?

  “熊文灿和郑芝龙在福建的试点搞得非常不错。”朱由检提起福建开海的事情,不由喜上眉梢:“朕听闻红夷国(荷兰)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建立了具有国家职能的东印度公司。”

  “大家对这个东印度公司可能不太了解。”

  朱由检随即解释道:“换成我大明的说法所谓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拥有一系列特权的国家级大型商行,专门开展远洋贸易,该公司也因此为红夷国创造了海量的财富。”

  “两个月前,朕已经从宫里挑选了得力人手去福建筹建福建海贸局了。他们红夷国有东印度公司,咱大明有咱们自个的海贸局。”

  “前有成祖郑和下西洋,今有我朝海贸商队通四海!”

  “远洋贸易利润惊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让泰西那帮外藩洋人把市场都给瓜分了。”朱由检笑道:“福建海贸局就是我大明版的东印度公司。”

  “朝廷鼓励百姓积极投身远洋贸易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官方的远洋贸易商行,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抢占远洋市场。”

  “月港、厦门、福州三大港口被熊文灿捯饬的不错,近几个月市舶司所收税钱每月都在以数倍之数增长,形势喜人啊!”

  “本来,朕给熊文灿定的是一年为朝廷创收至少五百万两的关税。”

  “但是,人家前几天却给朕上了折子,说是依照现在这个势头,福建关税收入闭着眼也能创收一千万两银子。”

  “可以预见,等福建海贸局铺开路子,依靠开海国策,朝廷又多了一条潜力无限的生财之道。”

  掌管大明“钱袋子”的毕自严闻言,也是满面笑容:“全仗皇上天恩!这开海贸易不仅可以为朝廷带来不菲收入还给了我大明子民一条致富之路.........”

  朝廷干什么事都得用钱,一提到用钱就得找户部。

  所以,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对朝廷推行的赚钱之策那是最支持的。

  只要是能为朝廷赚钱的提议,他毕自严第一个站出来双手赞成!

  朱由检看着喜不自禁的毕自严,不由打趣道:“一提到财路,毕爱卿这嘴都合不拢了。”

  “别着急,这才哪到哪呢........这生财的路子多少呢,咱们慢慢来!”朱由检笑了笑:“等此次战事过后,朕还要在这京师之地好好捯饬一番。”

  “宫里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内侍,正好空出了大片的地方。”

  “文思院有现成的工匠,之前朕还让人用煤山的槐树做了一批高档精致的家具,也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把外城空出的地方改成高档住宅商业区,京城之中的有钱人可是非常多的!这又将是一个不错的创收路子。”

  之前宫中有近十万人,单单是这些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

  而且,人多也就意味着是非多,也更加容易造成复杂环境。

  更何况宫里也实在是用不着养那么多闲人。

  于是,朱由检便借着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的供词将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这些客魏时期的大太监连同八万余名太监全部打发修陵去了。(注:客氏在刑讯中招供:她曾经将八名孕妇偷偷带入宫中,准备给天启皇帝准备几个假儿子试图谋立新皇之事.......)

  皇帝仁慈,只是将主犯客氏处死,而被定为知情不报的从犯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等人以及其手下党羽太监则因此事牵连而被罚流放修陵。

  不管此事真假,这种事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被牵连进这种事情只是被罚去修陵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所以,在王承恩、曹化淳等一众新朝新宠的强力打压下,紫禁城的内侍人数一下子从十万之数缩减到了不足两万。

  事实上,保持一万多规模的内侍对于紫禁城而言已是绰绰有余。(清朝时期内侍仅有两三千人的规模不也照样够用........)

  其实,明眼人也都明白,这只是皇帝故意借客氏之名来达到削减内侍人数以及肃清内宫环境的目的。

  毕竟,王体乾、李永贞等人权势再大也不可能在内宫拥有八万多党羽吧..........

  至于落了势的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等风光一时的大太监最终也没能活命。

  在皇帝的默许下,这几人全都死在了前往修陵的路上。

  内宫的太监缩减以后,外城便空出了很多空房。

  朱由检的想法是:将这些空房拆掉重建,文思院的工匠正好派上用场,建成高档的四合院和洋房,营造大明最牛商业圈,搞个京师房地产,那可是相当赚钱的行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2.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3.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4.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5.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6.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7.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8.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9. [历史军事] 夙志
  10.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1.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2.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3.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4.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5.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6.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7.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8.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9.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20.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21.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22.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23.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24.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