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我是崇祯> 第15章 逋赋问题

第15章 逋赋问题

  “重申恢复“考成法”的必要性,为沿海水师增铸引进红夷火炮加设炮台以消倭寇海患。”晚膳后,朱由检将温体仁新上奏的两道折子放在一旁,喃喃自语着:“眼光果然够毒辣,也足够沉得住气。”

  “这个温体仁在揣摩上意的功力上当真是无人能出其右.......”

  不用问也猜得到,温体仁之所以上奏本提出为沿海水师增加火炮数量一定是与孙元化巡抚天津的事情有关。

  温体仁再一次准确的猜透了皇帝的心思,擢升孙元化说明了皇帝对火炮的重视,让其巡抚天津编练水师说明了皇帝对海防以及水师的重视。

  这两个重点加起来,便催生了温体仁提出朝廷应拨款强海防、练水师、铸火炮的这道奏本。

  而且,更令温体仁兴奋的是:一个兵部职方郎中竟然一下子就成了巡抚天津的地方大员。

  这也说明皇帝在用人方面的别具一格和唯才是用,这不更说明他温体仁的机会来了吗?

  不过,现在的情形却让温体仁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方式进一步试探圣意。

  朱由检故意将温体仁提议恢复“考成法”的奏本留中扣发,在朝堂之上也没有给予温体仁任何的暗示。

  就好像他压根就没看到温体仁的折子一般,对此事只字未提。

  这下子倒是让温体仁有些吃不准了。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有误?

  在没有百分之百确定皇帝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温体仁在朝堂之上对自己的奏本也是只字未提。

  因为他知道,提出恢复“考成法”的建议一定会受到群臣反对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没有皇帝做后盾,他可不敢这么玩!

  而朱由检之所以将温体仁的奏本留中,并且没有给予对方任何暗示。

  一来是因为温体仁虽然在奏本上提出了朱由检想要办的事情,但却还存在一个比较难搞的问题没有说到点子上去。

  二来则是故意晾一晾这个专擅琢磨人心的家伙,让他犯犯迷糊,不能让他觉得皇帝的心思那么容易的就被琢磨透。

  “王承恩,你亲自跑一趟给温体仁传个话。”想到这,朱由检随即召来王承恩吩咐道:“就说他的折子朕已知晓。”

  “但,“考成法”毕竟是被祖宗废除掉的东西,直接拿到朝堂上一定会有人以“敬天法祖”之类的屁话来反对。”

  “明天朝会上会重点讨论逋赋问题,这就是个现成的契机!让他明天一早重新上个折子,可以换个名目,将“考成法”改成“成效法”或者其他什么名称都可以。”

  “另外,沿海倭寇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朝廷的难题,他对加强海防和水师的建议也正合朕意。”

  “告诉他,他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兴国救国的良策,朕都是支持的。”

  “有什么利国利民之策,让他尽管提出来。”

  “朕说过:新朝自要有新政,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像他这种不迂腐而又颇具远见的能臣来开辟我朝的新气象.......”

  -------------------------------------

  第二天一早,朱由检特意传旨将早朝改于皇极殿内进行。

  他知道已经得到“鼓励”的温体仁今天一定会在早朝上上演一出好戏。

  所以,朱由检非常“贴心”的给温体仁准备了一个较为舒适的嘴仗地点。

  群臣入殿叩拜后,照例开始奏事。

  按照昨天定好的章程,今天早朝会重点讨论逋赋的问题。

  前面的节奏倒是没有拖泥带水,简要奏报完边关等事务后,很快便进入到了讨论追收逋赋的环节。

  这也是朱由检早就想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逋赋就是所欠之税。(主要是拖欠的田税。)

  而大明朝拖欠田税的群体都是些什么人呢——地主!

  现如今的大明百姓是不会欠税的。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连欠税的资格都没有,百姓手里无地自然也就用不着交田税,有的只是赋役而已。

  这些地主阶级都是些为富不仁的国家蛀虫。

  每次上缴赋税的时候都想尽各种办法拖欠,只上缴一部分承诺余下的部分来年一并补齐。

  但是,第二年缴税之时却依旧只缴一部分。

  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了大明朝的惯例。

  如果想办法把这些人拖欠的税银收缴上来,绝对是一笔数目可观的入项。

  “这逋赋的问题由来已久,朝廷也为此想过很多办法。”户部尚书郭允厚持笏奏报:“但效果都不理想。”

  “瞒报少报现象屡禁不止,地方官员追缴力度不强,都是造成逋赋越积越多的原因.........”

  “这些原因朕都知道。”朱由检看着出班奏报的郭允厚,冷言道:“也不需要你们再把这些理由重新复述一遍了。”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甚至是相互勾结才使逋赋问题越来越严重!”

  “朕知道,从那些富户手里收田税对于地方官员而言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所以,也没有哪个官员在田税上面真心下什么功夫。”

  “但从百姓身上征收其他税目的时候这些人倒是一个比一个手黑。”朱由检黑着脸,继续道:“朕希望赦免前罪推行高薪养廉之后,我大明的官员可以让朕看到什么叫做迷途知返、知错能改!”

  “朕不管你们以前和这些富户有什么瓜葛,但从今以后朕希望我大明的官员可以认清自己的身份。”

  “你们既然拿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朝廷给你们的特权和权利,就应该为朝廷分忧解难,这才是身为人臣的本分!”

  朱由检目光直视郭允厚,皱眉道:“郭允厚,你是户部尚书,这追收逋赋有什么好方法,户部是不是应该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出来呢?”

  “臣请求锦衣卫介入,配合各地府县追收逋赋。”郭允厚倒也干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让锦衣卫介入?”朱由检好笑道:“你这个方法倒是简单粗暴。”

  “那你们想过没有?”朱由检冷声反问:“如果什么事情都让锦衣卫去办,那朝廷还要你们这些人干什么?”

  “收缴赋税是谁的分内事?是锦衣卫还是东厂?”

  “遇到难题和得罪人的活倒是想起厂卫了。”

  “难不成每年收税的时候朕都要派锦衣卫去办?”

  “臣有本奏!”

  朱由检斥责的话音刚落。

  大殿上便传来了温体仁那异常浑厚的奏报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