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135.民技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

135.民技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

  周乾看着她道:“你老师?我为何没听说过。”

  “虞王殿下,我的老师他十分的年轻,也通晓许多藩属国语言,包括占城,安南以及暹罗……我老师会的我也会,他不会的我还会。”她笃定又自信的笑道。

  “男子众多,你不宜出场,你今后便只做虞王的通事就好。”朱标道。

  朱标知道徐妙锦长相出众,京城中不少王公都有意求娶,占城使臣还是由男子接待最好,免得出什么使臣求娶之类的岔子。

  周乾知道通事指翻译官。

  但他不知道被朱标看重,还有教徐妙锦的人是谁?

  回宫时,周乾表示自己约了朱高炽在聚贤楼见面。

  与聚贤楼下,朱高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看到自己小姨和大哥,立刻上前来道:“大哥啊,皇祖父说他没有生你的气。”

  “我知道。”周乾笑道:“我带你小姨来吃烤鸭,顺便给我爹带一只。你要吃的话一起来。”看書喇

  朱高炽犹豫道:“被老头儿知道会打我的,我不能吃烤鸭。”

  雅间里,朱高炽啃着鸭腿,“吃饱了才有力气修身。”

  “其实你不吃肥腻,光吃这种瘦肉是可以的。”周乾把鸭皮去掉,自己切了肉给他和徐妙锦。

  随后翻着聚贤楼的账簿,道:“高炽啊,教你小姨的先生是谁?听说他很年轻英俊。”

  专心吃鸭子的朱高炽道:“是马欢啊,浙江会籍人,字宗道。”

  周乾明白,就是郑和下西洋带的那个翻译官,回族人,通晓各国与阿拉伯语言,多次随郑和下西洋,著了一本书叫《瀛涯胜览》。

  没想到,此人竟然会是徐妙锦的老师,这一点到是让周乾觉得惊喜,有了这个人,今后处理藩属国与事情便可以轻松许多。

  这个人他必须得到,随后自己再培养些出海的人才。

  回到宫中,朱标已经在文华殿批阅奏疏,看到周乾带的鸭子,心中不免有些感动,这么多儿子中,大儿子是最暖心的那个。

  “坐下一同处理。”朱标命人抱过一摞奏疏给他,道:“关于农学社,还有民技官纳入工部的事情,我已经写好了奏疏,明日奉天殿议事,便可以告诉你结果了。”

  “不急,我今日来还有一件事想与爹你商量。”周乾将奏疏摆放好,直接开始说出自己想法。

  “民技官不是说好的吗?”朱标有些疑惑起来。

  “我不该将民技官放在工部,应该单独区分开来,如果像我那样一层层筛选工匠,只会非常缓慢。”周乾严肃而笃定的说道。

  “雄英,在我面前你便有话直说就好了,我跟你皇爷爷不一样,在你的心中对于民技官如何定制,如何选拔,如何培养,都可以与我说说。”

  在朱标看来,自己的嫡长子有如此多想法,这对大明是好事,只要他所能办到,皆可以安排下去。

  “爹,既然六部是为科举而生,那便该有一套选拔民技官的选拔,以及办事的衙门。”

  如果将民技官纳入工部,根本不可能行得通,读圣贤书的官员怎么会容纳他们眼里的“奇技淫巧”。

  新的东西该由新的衙门,新的人员来办理,毕竟六部对朝臣和百姓的影响太深。

  如果乱改,反而会殃及大明原有的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如试验田一般实验着来。

  “雄英,你把想法现在与我细说细说,我明日也好给你皇爷爷上个奏疏说说。”朱标慈爱的笑道:“爹觉得亏欠你太多,所以若是合乎礼法,爹都会答应你的。”

  在朱标看来,这儿子提出的工匠就很不错,包括民刊月册,以及农学社这种。

  到时候让六部拟个章程,安排好人才,也是不错的选择。

  “爹,你可以请皇爷爷同意我单独在六部旁边设农学社,民技院,海务理事衙门吗?”

  前两个朱标倒是觉得可以,后面那个海务理事衙门让他有些不懂,随即便问道:“海务理事衙门?”

  谷</span>“占城使臣要来,我觉得今后大明可以开海禁,征东洋,下南洋,西洋,没有专门理事海外事情的衙门怎么能行。”周乾看向朱标。

  “这……会不会太早?”朱标觉得海禁也没开,设衙门岂不是太早。

  “不早,我们需要木材也得早早地种树,在大明的土地上扔下种子,等需要时它已经可用。”

  朱标道:“朝廷的官员,都是靠着科举取士,你这农学社,民技院还有海务理事衙门的人才如何来?”

  周乾道:“另辟蹊径!”

  “难道你不通过科举?”朱标问道。

  “科举对朝臣影响深远,这几百年的东西怎么可能说改就改,这世间最难改变的便是思想。

  尤其是这群文官,改不掉的。

  爹常与官员打交道,这些人骨子里已经被烙印上圣贤书,孩儿花时间去教导硬改他们,还不如孩儿重新选拔一批人才,单独培养。”

  农学社这东西,必须从百姓种田的实践中来,只读不实践,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因此,周乾决定,农学社必须与百姓结合,提高农官的待遇,对良种和肥料,农具,耕作多进行实践,这个只能靠政绩选拔。

  至于海务理事衙门,早早地吸纳如马欢,郑和这类出海的人,培养航海方向,顺便处理海外事宜,到时候与管理海外国家无缝对接。

  做一件事,要么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

  开海禁迟早的事情,造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你想如何选取民技官?”朱标不松懈的问道。

  “民技取士!”周乾道:“科举取士有固定的书籍,民技取士也会有自己独成体系的东西,收集前朝的民技,我想亲自整理成册,到时候与科举一同。”

  “雄英,你的意思是,大明科举取士,要与民技取士并行?”朱标听到这番话,震惊了,

  “爹,科举取士为官员,民技取士为大国良匠,也是官员,挑选需要的工匠,实践培养。”看書溂

  这个孩子不简单,他很喜欢。

  “对,请爹与皇爷爷说说。”

  科举可以从隋唐开始,那么民技取匠可以从大明开始,到时候慢慢培养一套属于自己的民技官,多年后只需要移花接木就可。

  这些日子,周乾算是看透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群文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没见过的东西,都要出来上奏弹劾。

  有辩论的时间,不如自己离他们远些单独干,日子久了,朝臣也会慢慢习惯,自己再嫁接过来。

  这民技院的民技官便是大明工业体系的基本盘。

  今日下山时,朱标带着周乾去看了太子妃常氏,说自己会好好的照顾失而复得的儿子。

  所以,朱标没有任何反对,将周乾说的详细写下来,命人送到御书房给朱元璋。

  “我说的话,文臣武将也是很少反驳的。”朱标将奏疏放好,笃定道。

  “是。”周乾道:“皇爷爷那里我也会亲自与他提。”

  大明皇权顶端的两个人,便是周乾推行民技官的助手,只要过了朱标和朱元璋这关,没有人可以阻拦。

  周乾先告诉朱标,将此事作为一个缓冲,随后再告诉朱元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3.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4. [历史军事]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
  5. [历史军事] 我爹是奸臣
  6. [历史军事]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7. [历史军事]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8. [历史军事] 蜀汉之昭烈大帝
  9.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的医者
  10. [历史军事] 九州恃风雷
  11. [历史军事]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
  12. [历史军事] 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13. [历史军事] 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
  14. [历史军事] 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
  15. [历史军事] 最强斥候之我叫马小刀
  16. [历史军事] 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
  17. [历史军事] 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
  18. [历史军事] 开局村花来救驾,吾许你一个天下
  19. [历史军事]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20. [历史军事] 家父汉武帝!
  21. [历史军事]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22. [历史军事] 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
  23. [历史军事] 绝世小书儒
  24. [历史军事] 明末:乱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