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最强汉帝> 第532章 登基大典,帝国时代

第532章 登基大典,帝国时代

  197年6月5日。

  登基大典进行时。

  这一天的到来,大汉帝国全国上下数千万子民已期盼已久。

  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天京城方面半年前就已经进入盛大庆典的准备阶段。

  如今的天京城,可谓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程度比过年还要隆重。

  从6月4日开始,礼部就进入忙如狗的状态,4日晚更是没有一个人睡,因为5日便是盛大的登基大典。

  这次登基大典,规模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在这次登基大典上,不仅刘协官宣正式继承大汉正统登基为帝,汉帝帝号汉天帝,宣布四百年国祚的大汉王朝涅槃为大汉帝国,更是要在这次登基大典上,册封一帝后、两准帝后、三十六位帝妃。

  这恐怖的皇家权力巅峰公宣阵容,需要礼部去安排的事实在太多了,礼部的人近一个月来为了登基大典忙得是前胸贴后背,且随着登基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忙。看書溂

  最后不得已之下,还向学部抽调人手,乃至向天京城的几所博学府召集义工,即志愿者。

  为此学部还特设了义工司。

  各部以尚书为首,尚书之下是左右侍郎,侍郎之下便是部下各司机构的司长。

  司长,妥妥的大佬级人物。

  大汉帝国的权力中心框架:

  皇帝,至高无上。

  两阁首辅,先斩后奏,如朕亲临,素有帝国超一品大员之称。

  军机内阁和辅政内阁的其他阁老,除了本身的权职之外,成为阁老的他们瞬间封号帝国一品大员。

  这是属于阁老的特殊权职待遇!

  当然,如果他们从阁老的位置退下,就不再享有帝国一品大员的特殊权职待遇。

  首辅超一品大员。

  阁老为一品大员。

  尚书从一品大员。

  侍郎为二品大员。

  司长为从二品大员。

  司长之下便是副司长,三品大员。

  这次登基大典,主导人便是礼部尚书刘惠。

  参加本次登基大典的帝国官员,大到所有军机内阁和辅政内阁的超一品大员首辅,小到地方各县一把手即九品县令。

  大汉帝国有上百个郡,各郡下辖的县数个到十数个不等,单是参加登基大典的帝国县令,就多达近千人。

  也幸亏是全国官员大摸底把他们都留在天京,且全国统一地方上有安全部队为地方的安全保驾护航,才让他们得以在天京城参加大典。

  整个地方官员体系,县级领导班子、郡级领导班子、州级领导班子,几乎可以说悉数参与。

  人数规模多达五千之众。

  朝廷方面,军政两内阁、皇家工匠院、兵部、吏部、工部、刑部、户部、学部、外交部、图书部、商部、刊部、医部、情报部、后勤部、农部、牧部、渔部、物价部、战略统筹轮值部、发改部、财政部、法部、安全部、监察部、边防部、交通部、基建部、水利部、退伍军人保障部等…各部官员齐齐全员到场,无一病假。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请病假,更不会有人在这个见证历史时刻的时候想请病假。

  不知不觉中,刘协在六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几十个其他部机构,有些部机构还是从六部中剥离出来的。

  比如皇家工匠院,之前隶属工部,但这么重要的科技部门,加上工部要管的事太多,便被单独拎了出来。

  还有基建部、水利部、交通部,也是从工部单独拎出来的。

  在刘协看来,工部的基建司、水利司、交通司已不足以表达基建、水利、交通的重要程度,随着帝国的发展,必须把它们提高到部级。

  此外,这么多关乎帝国发展的重要机构都归属在工部的管辖下,不仅会让工部的工作陷入运转混乱、卡顿、缓慢之中,而且还让工部单独掌控太多太大的国家发展权力。

  剥离,便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大汉王朝时代,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刘协祭出六部以代三公九卿,后在六部的基础上发展出数十部。

  可以说,大汉帝国的文武百官数量、大官员数量,绝对称得上是历史级盛况。

  军方。

  海陆空各军军长、各团团长副团长、各营营长副营长、各连连长副连长、各排排长副排长,同样悉数到场。

  此时的天京城外,通京河两畔,正集结驻扎着大汉帝国上百万雄师,所有作战兵团都集结于此。

  他们是帝国统一的先锋队,他们是开疆扩土的刀刃,他们是帝国存在的安全保证,焉能不让他们参加登基大典乎?

  他们不仅要参加登基大典,而且那些英勇奋战的战士们也会参加。

  这次登基大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阅兵仪式!

  天京城的建设与规划,是跨时代的,它是一座还没有开始建造就被定义为至少可容纳八千万至一亿人口生活都不显得拥挤的超大城池。

  也因此,天京城的道路都非常宽敞,乃至胡同小巷左右停车都还能两车道通行,更别说帝宫大城门前那条帝国第一主干道的宽度,足有一百八十米宽。

  帝宫的面积,比后世历史上上下五千年里的任何一座帝宫的面积都还要大,帝宫大城门前的庆典广场,即帝国广场,更是足有后世数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整个登基大典,兵民足有数百万人参与其中,其中最特殊的阅兵仪式,以团为单位,正步通过帝宫大城门前的帝国广场,上百万作战大军全部参与其中。

  参与阅兵的兵力规模之大,堪称历史之最,乃至空前绝后!

  帝国广场及帝宫大城门前的主干道即天京第一街两侧,足以容纳数百万人观看典礼。

  整个天京城,现如今人口也才不过六百多万,可以说,此次登基大典,万人空巷,几乎所有天京城百姓都或多或少参与其中。

  军民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的登基大典,阅兵人数规模空前的仪式,礼部作为居中调度协调各方的中枢,真的忙坏了。

  从凌晨开始,登基大典就进入了忙碌的进行时,因为登基大典的开始时间,刘协定在早上六点。

  登基大典选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六点时天已经很亮,盛大的登基大典夹杂着册封大典等礼节活动,还有规模空前的大阅兵仪式,这些都需要时间。

  一个上午,都不一定能整完所有流程。

  而情况,也确实如此。

  整个流程下来,从早上六点整开始到下午两点时才结束,好在是多云的天气,不然一个中午下来怕是都要晒成狗。

  作为绝世武将的刘协,倒不觉得累,倒是苦了他的那些个细皮嫩肉的帝妃们了,诸如郭女王、荀亦菲、大小乔、黄月英等非练武帝妃,近十个小时折腾下来也是有些吃不消。

  此外还有近三十个帝国小公主,她们都参加了此次登基大典,也是累的够呛。

  从197年6月5日开始,每年的6月5日也被定为大汉帝国的国庆日。

  大汉也将从这一天开始,正式官宣进入帝国时代……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