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985.复杂问题

985.复杂问题

  朱由崧目前一年到底有多少营收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想说明白还真不容易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福王府现在的营收包括:少数地区还在经营的字花、赛马会、蓝毬会等博彩项目收益;顺和店、福春号、双福号、福鑫号等在国内进行的正常贸易收益;《马报》、《毬报》、《商报》、《信报》等公开的、地下的报章收益;各地的商铺、店面收益;国内王庄收益;福海号、祥福瑞号、大虎屋的海外商业收益;小琉球、虾夷地等海外王庄收益;海上渔业收入以及朝鲜人支付的通海费等诸多项目构成。

  一一来说实在是比较繁细,因此可以归纳为三部分的收益,即商业收益、农业收益和其他收益。

  商业收益具体分为国内商业收益和海外商业收益,譬如与幕府及日本诸藩进行的火炮、船只及正常商品就算是海外商业,譬如顺和店国内各地支店的营收就算国内商业收益。

  由于福王府的商业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以货易货、即买又卖的情况,同时又存在有些收益是一次性的、支出却是分期的----例如预收火炮价款后的逐年供货,有些收入是长期的、支出是一次性的----例如各地工场设施的折旧,的现象,因此综合下来,只知道福王府现在每年在国内商业收益这块仅有121200余两,这个数字仅相当于崇祯三年至崇祯四年,福王府国内收入最高峰时的35%弱。

  而海外商业收益的数字大约是国内商业收益的2.5倍,差不多每年30万两的样子,但这个数字包括向江户幕府和日本各地诸侯销售火炮和船只的收入,并不能长久维持,一旦合约完成或江户幕府及各地诸侯发现天主教国家的威胁不复存在了,海外商业收益就将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即没有向幕府和日本诸藩出售军火前的每年17~18万两的规模。

  农业收益这块,一样可以划分成国内农业收益和国外农业收益,其中,国内农业收益因为天灾人祸的原因,不说颗粒无收吧,但收下了的粮食实际最多也就能满足淮安、徐州、凤阳、归德、兖州、庐州等地新购王庄附属百姓的口粮供应----部分以胡远山等人名义购买的庄园还要赔出一笔税赋来----实际收益为零,甚至有负。

  至于海外王庄这块的农业收益,数字就比较巨大了,其中小琉球王庄能通过收取年贡和向屯民征购,保证每年获得50万石稻谷和29万石杂粮干粉(玉米面、高粱面、红薯干粉、土豆干粉等)、2万余斛豆油、1万多斛菜籽油;济州王庄则每年能获得29万石麦子、26万石杂粮干粉、1万余斛豆油和菜籽油;虾夷地王庄这边每年可以获得22万石小麦、6万石大麦、42万石杂粮干粉、3万斛油品;南湾联庄能每年保证获得4000石燕麦、7000石杂粮干粉;至于北湾、热泉、海洋岛、大树、向海、宜兰等处或因为新近开发,或因为重点开发煤矿的缘故,目前还不能自给自足;黑龙江各地商栈,因为吃粮的人多,种地的人少,以及高寒的缘故,也是不能自给,需要外地进行粮食调剂的。

  至于其他收益,主要是海上捕鲸、捕鱼的收益和向朝鲜收取通海费的收益,但前者获得的鲸油、鲸肉实际不对外销售,全部由福王府名下的工场、军队、屯户自我消化,实际收益为零,而后者收了虽说一年有7.8万两之多,但实际到手的银钱不过2万两而已(朝鲜人交付的人参售卖后的收益被纳入了国内商业收益之中),也不是什么大钱。

  乍听起来,福王府现在一年的收入好像挺高的,但支出也不小,这不,福王府名下商栈及工场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每年奖金差不多要3万两、每年购买新船和造船的支出差不多要4万两、维持各种报纸的营运差不多要15000两、维系各地蒙学及管墨艺塾的教育系统每年要花42000多两、谛听系统一年要花去11万两、除各地王庄保民团乡兵以外的海陆军官兵及普通船员水手的薪资加起来又是6万两。

  以上支出就已经把福王府全年能获得的商业收益给覆盖了,但这还不算完,福王府每年还要花2~3万两在淮安、徐州、凤阳、归德、兖州、庐州等地收地;花1~2万两维系与方方面面的关系;花1~2万两支持尚可喜部;花1~2万两替部分国内王庄缴纳税赋;支付路通系统和黄河船队的每年维持费(不含人员薪资)13000余两;武器研发和装备费用45000余两;察微的经费要25000余两;王府上下的日常开销45000余两。看書喇

  因此福王府不计算移民支出、不计算祥福瑞在黑龙江建立商栈的各种成本、不计算常山新颍上郡王府的建设费用、洛阳朱由桦王陵的建设费用,每年的全年支出就不小于50万两,扣除商业收益后,年净亏空8万两以上。

  而全部海外获得的粮食一共是50万石稻谷、51万石小麦、6万石大麦、若干燕麦、98万石杂粮干粉、7万斛油品,但目前福王府全年要向海外输运4.5~5万名移民,按平均每个移民每天2斤半杂粮计算,每年就需要准备35~40万石杂粮。

  此外,为了收拢更多移民,福王府有时候还要跟某些地方势力做交易。

  譬如为了不让淮安府对大量流民过境产生质疑,福王府每年都会向淮安府缴纳1~2万石的稻谷作为掩口费;又譬如,流民过境时给某些地方势力----官府、士绅或土寇----的过路费,也常常有数万石之多,而且这些人还不收杂粮干粉,至少得是大麦;为了获得漕军的配合,每年还要向漕军及大河卫等卫所低价销售1~2万石的米麦。

  再有就是支付福王府下属各地工场、矿山、商栈的普通雇员的工资----由于国内粮价暴涨、海外米票刚刚发行尚未有效推广,所以无论海外国内的王府底层雇员,一律都发给粮食,但这部分粮食大部分是稻麦,少部分才是杂粮----这部分差不多需要35万石米面、15万石杂粮干粉和5万余斛油品。

  还有各路兵马及王庄管理者的日常口粮----目前新兵已经编制3000人、各王庄乡兵有6700人、黑龙江保卫团有5100人、路通在安东各工场的护卫800人、黄河船队900人----以每人每天4斤粮食计算,差不多又是16万石的米面和1万斛油品。

  考虑到稻麦脱壳的重量损失以及王府自用粮食的数量,所以,福王府眼下每年能节约的粮食大约是稻麦20万石、杂粮干粉40万石、油料8000余斛,不过,其中还要再扣除一些备荒用粮,因此能用来售卖的大约是10万石稻麦和10万石杂粮干粉。

  以现在大明的粮价,10万稻麦差不多价值16万两金花银,10万杂粮干粉也相当于13~14万两白银,如此一来,抵扣掉所有亏空后,朱由崧还能有22万两的富裕。

  也因此朱由崧跟福王说的,即是托词也不是托词,毕竟他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修王城,刚刚才掏了五万两慰问金的崇祯皇帝那边可是会不舒服的。

  福王显然也是明白道理,所以,他思考再三后说道:“别太张扬了。”

  朱由崧听懂了福王的潜台词,应道:“是,儿子一定谨慎行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曹操的痞军师
  2. [历史军事] 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
  3. [历史军事]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4.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5.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7.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8.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9.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10.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11.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12.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13.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14.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15.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16.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17.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18.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19.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20.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21. [历史军事] 夙志
  22.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23.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24.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