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四合一)

  男子百米的测试结束后有大约15分钟的休息时间, 然后才是男子200米的测试。

  边上的裴永胜在苏屿的测试结束之后,朝他招了招手,将人叫到了身边——冬训这两个多月的训练, 对苏屿来说最大的转变就是在百米测试之后,他已经不再像是从前那样虚脱到无法直起身了。

  在越过终点线后,苏屿的脸色仍旧能够看得出不太好, 但比从前已经好了太多。

  苏屿在缓了一口气后, 抬头就看到了短跨跳项群的总负责人裴永胜在朝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他略微平复了呼吸之后, 苏屿就朝着裴永胜的方向走了去。

  “裴指导, 孙指导,教练, 郑教练。”

  苏屿和裴永胜还有边上的孙高树、裴定山等人都挨个儿打了个招呼。

  几人都笑着朝他点了点头,最后还是裴永胜开口问了话:“小屿,刚刚比赛开始前, 我看你状态好像有点一般?”

  苏屿愣了下, 然后点头:“是。”

  裴永胜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苏屿说是, 那就是确有其事了, 他们猜的没有错。

  孙高树没忍住问了句:“但是刚刚的比赛里,你的状态看起来很不错?”

  通常来说, 赛前找不到状态的选手孙高树他们见得多了,不管平时成绩再好, 只要比赛中找不到状态,那身体就跟灌了铅似的,一点儿也找不到用力的点, 哪怕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凭借经验知道应该怎么做, 可是就是觉得提不起那口气,就是差了一点劲儿。

  这几乎是每一位找不到状态的选手都会给出的统一反馈,区别就只在于有的人觉得身上肌肉太紧,有的人觉得自己找不到节奏,有的人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已。

  但很显然,苏屿今天的表现又衍生出了一个他们过去所没有见识过的新鲜流派——简称‘跑得更好’派。

  就很离谱,离谱到让教练组都想好好了解一下苏屿是怎么办到的了。

  面对眼前教练们好奇的神色,苏屿迟疑地沉默了一下,抬头看了眼裴定山。

  裴定山在苏屿这一眼注视中莫名地轻笑了一下,然后对他道:“没关系,你照实说就好。”

  裴永胜听着这话瞪了眼他侄子——你小子说的什么胡话?难道苏屿还要糊弄他们不成?!

  听到裴定山的这句话,苏屿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教练们照实说了出来。

  “刚刚的百米决赛前,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比赛即将开始,状态却不够兴奋的感觉。”

  “一开始我有一点慌张,但是教练安慰了我,让我不要紧张,照常比赛就行。”

  裴永胜:???

  等等,你在说什么?

  定山那小子什么时候安慰你了?!

  裴永胜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觉得这事情有哪里不太对劲,他隐约记得他家大侄子就只是对着苏屿的方向做了个简单的手势而已——就这个手势意思就是安慰苏屿,让苏屿不要紧张照常比赛吗?

  裴永胜沉默了两秒,他倒是知道有些教练和运动员之间默契很深,互相之间会有一些默契的常用手势来替代语言进行安慰。

  但默契能到这种地步的教练和运动员到底还是少,像是他带了孙宇航十多年,看到那小子还是只想给他当头一个暴栗。

  而且他侄子和苏屿,这才带了多长时间?半年不到吧,就能有这样的默契吗?

  裴永胜心里不太相信,但是事实却又摆在了他的眼前。

  在深吸了一口气后,裴永胜问:“然后呢?”

  苏屿继续平静地给出了答复:“在教练安慰我之后,我略微冷静下来了,我觉得教练说得有道理——在过去的训练中,我已经反复磨练过自己的技巧,我的身体肌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肌肉记忆,我知道自己的每一步从起跑开始应该怎样逐渐加大步幅,也知道进入途中跑阶段之后我应该保持怎样的足部落地和怎样的前进方式。”

  苏屿想了想,道:“我在想通了之后也觉得,其实赛前的竞技状态虽然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但实际上这一切仍旧源自于我自己的基础能力。”

  “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教练们:……

  不,不是这样的。

  只是你自己觉得不需要担心而已。

  在场包括郑胜还有后来凑过来的刘钦龙等人在听到苏屿的回答之后,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说实话,如果所有选手都有苏屿的这个想法,那教练们也不需要为如何调动选手的竞技状态而感到烦恼,而传统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不会成为让教练们疯狂拔头发的内容了。

  当然,如果说前面的这些内容还只是让教练们疯狂拔头发的话,那苏屿在后半部分说出来的信息,则更是让教练组的众人无言以对了。

  苏屿在表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之后,就以比赛时自己的状态给出了佐证:“我觉得,赛前的竞赛状态不够高涨,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也不算坏事。”

  裴永胜:???

  苏屿在思考了一下,继续总结道:“是这样的,过去考试时,老师也总是让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智,我觉得比赛也是一样的道理。”

  孙高树:……?

  苏屿没有太注意教练们脸上的神色,而是继续道:“之前我的竞技状态非常饱满的时候,对比赛的期待值会非常高,在比赛开始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比赛即将开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刺了。”

  教练们点了点头,这没错,选手在竞技状态高涨的时候,对于比赛的期待感是非常强烈的,都是一股子恨不得立刻开赛的劲儿。

  但是与此同时,其实这股劲儿也是非常容易散去的,在教练们日常的工作中,就有一项是要提醒选手们赛前稍微收着点劲儿,状态别爆发得太早,否则一早状态爆发得过了,等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就完了,状态爆发早了,等比赛时没劲儿了。

  所以教练们实际上从某些角度是同意‘竞技状态未必一定都是好的’的这个观点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教练们是认为与运动员的胜负欲、竞技状态与运动员在某场比赛中的实际表现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念头在教练们脑海中绕了一圈,但没人开口说什么,都在等苏屿继续往下讲他的想法。

  苏屿仍旧在一边梳理回忆一边讲述自己的想法:“高涨的竞技状态会让情绪作为主体更多的影响我的整体技术,在竞技状态高涨时,我的技术细节就会没那么准确一些……”

  裴永胜:……

  不,你之前的技术动作就已经很准确了!

  有哪个运动员能在比赛的时候做到100%动作准确到位啊?!

  但苏屿并不知道裴永胜心里的吐槽,还是继续道:“但是今天,在情绪没有那么饱满的情况下,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头脑更加地清晰,而清晰的头脑对于我掌控自己的肢体和技术细节又有很好的帮助。”

  孙高树:……

  他这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竞技状态不饱满反而是好事’的歪理邪说,可听苏屿这么讲,感觉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样子。

  苏屿的讲述还在继续,他着重提及了自己在比赛中的细节感受,甚至包括自己和对手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在比赛实操中计算如何追赶对手的速算方式。

  边上,冯晓峰还有叶明浩距离苏屿都不远,这会儿也在边上听完了苏屿讲述的全程。

  两人就觉得很沉默。

  冯晓峰试探地看了叶明浩一眼——真的假的?

  叶明浩:……

  叶明浩:应该是真的。

  他们俩人,冯晓峰就不说了,他是个非常标准的体育生,争强好胜但是脑子没那么好使的那种,不说完全不学,但是学习成绩确实不太行。

  叶明浩的话,因为家学渊源,哪怕他走的是体育这条路子,但实际上他的文化课成绩也非常好,是即便称不上学霸,也绝对算得上优等生的水准。

  否则他的家里人此前也不会一直想要让退役转走学业的路子。

  但即便是这样,叶明浩在这一刻仍旧也还是觉得——有的时候吧,人和人的脑子还有天赋之间,确实是有着巨大鸿沟的。

  就比如现在的苏屿在讲述的一切,就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作为一个相当有天赋的短跑选手,竞技状态对于叶明浩来说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指标。

  有的时候成绩好不好就是和自己的状态好不好硬性关联的。

  就像是当初他差了一点点没能打开全国纪录的那一场比赛,他就是觉得自己状态差了那么一点点,包括后来他在苏屿的提醒下,全力冲刺大奖赛的那一场决赛——一直以来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还有对于自己未来的期盼,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让他在那一天的比赛中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那一场比赛,哪怕最终成绩还没出来的时候,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预感——成功了。

  说实话,他还从来没有在哪一次的比赛中,一边觉得自己的竞技状态不饱满,一边又跑出绝佳成绩的。

  苏屿正在和教练们说的这些内容,对叶明浩来说,已经是有点离奇的程度了。

  冯晓峰自觉自己脑子不好,更加无法理解苏屿的这些讲述。

  主要苏屿在回顾的过程中,时不时还会引用一些技术上的专有名词和比较学术性的说法——都是裴定山给他额外加的课里学到的内容。

  苏屿在面对教练组的询问时,下意识地感觉像是在面对自己曾经的导师和其他教授们的提问,于是他几乎是在以讲解课题思路的方式在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的复盘。

  就脉络清晰,逻辑严明,同时还带点论证以及引用内容。

  裴永胜:……

  如果不是知道刚刚自己是临时起意把苏屿喊过来的,简直要以为这小孩儿已经就这个问题提前写好了一篇论文。

  他知道自家侄子的脑子就很好,从莱尔斯学院回来之后,就直接就着在莱尔斯学院学生到的内容,整理了不少仅供他们内部阅读的文章和经验——主要也是这些经验类的内容在国内还没多少教练学者做过细致的研究探讨,缺少实证样本,所以也就是他们内部来看看。

  他原以为这样就挺不得了了,结果今天这一看,就他侄子带的这个苏屿,脑子简直比他裴定山还要好使!

  这么想着,裴永胜脑子里莫名闪过了一个念头——裴定山这小子,收徒弟不会是看脑子好使不好使再收的吧?

  这头,不管教练们内心究竟有多么地震动惊诧,苏屿还是平静地讲解完了他的全部思路和想法。

  而在场的教练和边上给听到了苏屿这些内容的选手们,不管是听懂了还是没有完全听懂的,几乎都沉默了。

  只有裴定山点了点头,抬手揉了一下苏屿的脑袋,夸到:“不错。”

  周围的所有人:……

  ?

  就苏屿这个表现,你只有一句不错?!

  但苏屿好像对裴定山的夸奖没有什么感到不满的地方,只是看了裴定山一眼,然后‘嗯’了一声。

  裴永胜:……

  这么好哄的小孩儿吗?!

  裴永胜酸了,觉得自己侄子怎么运气就这么好,能捡到个这么好的徒弟啊?

  周围其他人这会儿脸上也是神色不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但是因为一会儿女子组的200米要开测了,所以教练们也没有继续拎着苏屿追问更多的内容,而是让苏屿到边上去稍微喝点体能补充饮品,给身体补个液,然后快速调整一下状态等待下一场的200米测试。

  ***

  一直等到苏屿走得有点远了,裴永胜才问孙高树:“老孙,你怎么看?”

  孙高树一脸的一言难尽:“什么叫我怎么看?苏屿的这个情况……我觉得恐怕还是个孤例。”

  边上的郑胜和刘钦龙互相看了一眼——谁说不是呢?

  就苏屿的这个情况,截止目前为止他们就没见到过第二例的。

  毕竟谁家选手在竞技状态不好的时候反而会在心里庆幸状态更理智了的?还觉得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对身体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了……

  就,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但能做到这件事的又有几个人呢?

  就比如那些竞技状态不好,就很难集中注意力的选手,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起跑反应甚至会到0.17、0.19甚至0.20开外,可苏屿的所谓‘状态不好’,直接开场的起跑反应时就直接是0.125秒。

  光说他状态好与不好的起跑反应时差距——基本没有。

  裴永胜又想了想苏屿在刚刚比赛中的表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今天的测试有准备侧跑录像吗?”

  田径队的训练场上,常备着各种录像设备,就是为了在训练中能够方便教练和运动员使用,及时地将训练和测试中的选手状态拍摄下来,以便在复盘的时候可以根据选手的表现做针对性的分析。

  就比如先前陈培杰状态不好,让他后续复盘也是这个意思——等回头侧跑录像出来,研究组那里的学者还会根据这里录制的视频绑定骨骼做出跑姿正确与否的对比,另外也会有整个百米过程中,每10米一个分段的不同分段成绩分析报告。

  这些研究和复盘内容对下面的省级队伍来说是很难拥有的资源,但是在国家队内则是必备的支持性内容。

  果然,在裴永胜问过之后,边上的工作人员就直接给了回复:“有的,侧跑视频以及正面俯视视角的视频都有。”

  裴永胜点点头:“那行,回头测试结束之后,就直接传输到研究组那里,请那里的学者老师们优先做一下苏屿的视频分析内容。”

  工作人员点点头表示明白记下来了。

  那说实话,这件事很难记不住,毕竟刚刚苏屿在那里和几位教练讲话时,工作人员就已经在边上听了全程,他也是对于苏屿的回答感到十分震惊的人群之一。

  反正等听完苏屿讲的那些内容后,这个工作人员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就,有这样的脑子,那不说做运动员了,恐怕要做什么事儿都能成。

  同时,这工作人员脑子里的另外一个无厘头的想法则是——就苏屿的这个脑子,如果要放在运动员里,是不是脑子最好使的一个了?

  当然,这种事情并不好论证,反正苏屿今天的表现算是给在场所有国家队成员又留下了一个十分清晰的形象痕迹。

  ***

  接下来,苏屿得到了大约10分钟的休息时间,他一边补液一边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尽可能地保持着自己的身体热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有研究证明,运动员的身体热度往往和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如此,运动员的热身以及相应的热身准备技术才会始终是竞技体育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在苏屿备赛200米的时候,边上的朱松峰和高乐强看了苏屿一眼,觉得他们的热身准备比苏屿冲锋,苏屿又刚刚跑完100米的测试没多久,体能消耗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这会儿和苏屿比感觉好像有点欺负人。

  朱松峰试探着问了下苏屿:“你的状态还行吗?”

  苏屿我喝了口手里的体能补充饮品,点了点头:“嗯,可以。”

  苏屿平时就不是多话的人,刚刚跟裴永胜他们讲解自己的竞技状态有些类似于学术报告的状态,从那个状态里脱离之后,苏屿就又变成了平时那副模样——有些病恹恹的神情,看起来脾气不太好,不想说话不好惹。

  朱松峰:。

  高乐强:。

  这俩人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苏屿大约是不太想和他们讲话,于是纷纷决定算了算了,反正只是一场队内测试赛,问题不大。

  朱松峰和高乐强迄今为止还不太清楚苏屿目前在200米上的具体成绩表现,他们只在冬训开始的首日测试中看过苏屿的200米表现,虽说那一次苏屿跑出了21秒95,让他们十分震撼,但是这个成绩距离他们两人的成绩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这段时间的训练以来,他们当然也注意到了詹佑铭和苏屿两人之间越来越熟悉的模样,但是两人也都没有往苏屿的200米成绩有可能超过自己的方向上想。

  毕竟苏屿100米强是强,可也不是每一个100米选手都能兼项200米跑出好成绩的,毕竟两者的体能消耗水平不同,有的选手就是做不到这么好的快速恢复能力,以至于100米选手跑前100米的时候速度可以很快,但后半程就直接开始断崖式下跌。

  虽说苏屿日常的200米定速测试他们也看过,但定速训练中,裴定山要求的是24-25秒区间内跑完200米,这种情况下,朱松峰他们确实也难以察觉到苏屿的200米实际能力。

  ***

  赛场上,在100米的两组测试结束之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就迅速地将道标放到了200米的弯道起跑线处,女子组的200米选手们很快也来到了起跑线的位置,进行最后的起跑测试和对起跑器的位位置前后调整。

  在女子组的选手们做好相应的调整之后,15分钟的时间也差不多过了,女子组的200米比赛于是率先发枪。

  正如所有人所预料到的情况一样,女子组的姑娘们对于此次的测试赛十分重视——毕竟除了郭闵贞占据绝对优势之外,余下的选手水平差距不大,就只能通过平时更努力的训练和各项测试之中更加稳定的发挥,来提升教练组对自己的印象分。

  于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之下,女子组的选手们在这一场的测试之中也是全力以赴,拿出了各自最好的状态。

  等到女子组的200米测试成绩出来之后,总计6名女子组的选手,其中本次世青赛的4名试训选手加郭闵贞一个国家队的正选选手,也就是总计5名U20的青年选手中,就有3人跑进了21秒90的世青赛女子达标成绩范围内。

  边上的郑胜在看到女队的表现之后,痛苦地挠了挠自己的头——害,他们这女队的姑娘们是真的拼,又拼天赋也又不错。

  虽说因为黄种人的局限,天赋上追不上那些黑人血统的选手,但在亚洲范围内,这些姑娘们是真的已经很强了。

  而男队这里……

  人才还是太稀缺了啊。

  这样想着,郑胜又将期待的目光给放到了不远处的苏屿身上——也不知道苏屿在这一场200米的测试中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但就是这一抬头,郑胜愣了一下,问边上的工作人员:“苏屿在最内道?”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是,抽签抽到的。”

  郑胜沉默了,苏屿这都是个什么运气。

  在200米的比赛中,虽然运动员所跑的弯道部分距离都是一致的,但是事实上不同道次上的选手所受到的向心力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以1、4、8这3个道次来作为比较的话,运动员所受到的向心力影响就是逐个道次递减的——当然这并不是就说第八道会比较好,在最外道上运动员还会有另外的影响。

  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相对中心的道次会是更为理想的位置。

  但不论怎么说,最内道选手受到向心力影响最大,这是可以肯定的。

  而且最内道运动员由于受到的向心力影响,也会使得运动员需要采用更为极端的身体倾斜角度来对抗这种向心力。

  简单来说就是——不好跑。

  他们有做过研究,同一个选手在不同道次上的平均成绩会有微小的差距,但总体来说结论就是最内道的成绩相对会比较差。

  郑胜他还想要看看苏屿可以在这一场测试赛中能跑出个什么成绩呢,结果前有100米测试,后有苏屿抽签抽到第一道的道次。

  郑胜这会儿算是沉默了——就这个道次,再加上苏屿今天状态没那么好,不知道200米跑的时候还能不能维持他100米跑时候的那种状态……

  总之在这一系列的想法之下,郑胜很有一些头疼,也不知道一会儿苏屿的200米究竟能跑出个什么成绩来。

  但不论他再怎样头疼都没有用,抽签都抽了,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郑胜也不可能因为想要看到苏屿拿出一个更好的成绩,就插手让工作人员把苏屿的道次给改了——如果那么做还像什么话?

  于是他只能带着紧张的心情,在边上看了起来。

  反倒是刘钦龙拍了拍郑胜的肩膀,乐呵呵道:“这啊,说明苏屿合该是我们400米的人!”

  话音刚落下,边上的孙高树就干咳了一下——作为短跑组长,孙高树同时是100米的负责教练。

  这个干咳就是在对刘钦龙他们说——行了哈,什么200米的人400米的人,这是不把我们100米看在眼里了吗?

  教练组这里的‘波云诡谲’影响不到选手们那里的备赛情况。

  赛道上,苏屿同样已经做好了比赛的准备。

  虽然在学习弯道技术之前,裴定山就已经带着他分析过不同赛道上的向心力对选手们的影响了,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最内道上对自己的200米测试并不利,但这仍旧没有对他的情绪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9条赛道,就算最内道不启用,从第二道到第九道,这8条赛道仍旧都会有选手需要站上去,不是现在的测试赛,就是以后的正式比赛。

  就算他可以一次两次不需要站在最内道上,难道他永远都能避开最内道和最外道吗?

  想也知道,这不可能。

  所以苏屿对于自己身处在哪一条赛道上并没有什么所谓。

  此时,他站在最内道上,依照自己的想法,调整了起跑器的位置、角度和前后踏板,然后站在原地,看向眼前的弯道。

  相对来说,最内道或许确实并不好跑,但是并不妨碍苏屿在脑内提前搜索回忆自己在不同道次上的身体倾斜感觉,在他的记忆里,他清晰地翻找出了在200米阶段的身体记忆,同时在所有人的准备阶段,他也微微闭上了眼,开始回顾最内道的身体倾斜感和跑动感。

  赛场旁,郑胜看到苏屿闭上了眼,愣了下,刚想说点什么,就见詹佑铭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到了他们这几个教练观赛的位置旁边。

  詹佑铭看了看苏屿的状态,摸了摸下巴,笑道:“这苏小屿,状态还不错嘛!”

  郑胜:。

  郑胜看了他一眼,问:“我看了康复指导医生给的康复报告,你恢复得差不多了,打算什么时候去海外训练基地?”

  詹佑铭一脸‘你这就要抛弃我了’的戏精样儿,夸张道:“老郑,你这是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吗?”

  郑胜沉默了两秒:“……就你这旧人,是挺让我脑仁儿疼的。”

  詹佑铭直接摆烂:“我不知道,我听队里安排。”

  郑胜也懒得理他——其实是队里也已经就詹佑铭的情况考虑过了,原本也是定下了这两天要跟詹佑铭说赴海外训练基地训练的事情,这会儿郑胜跟他提一嘴,算是提前说了让詹佑铭可以稍微调整一下状态。

  詹佑铭摆烂了一会儿,又凑到了郑胜的身边,问他:“诶,老郑,你这是在担心苏小屿的成绩?”

  郑胜:“……那不然呢?”

  詹佑铭拍拍他的肩膀:“害,别的项目我说不准,但反正苏小屿的200米吧,你就放心100个心吧。”

  郑胜:“……”

  詹佑铭拍拍胸口,笑道:“200米,我可是权威。”

  郑胜没忍住吐槽他:“是是是,权威,不小心把自己腿部肌肉给拉伤的权威。”

  其实詹佑铭的腿伤当然不只是拉伤这么简单,这其中涉及到长期的训练习惯所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些暗伤和应力性的伤害,这一次不小心受伤实际上反而算是好事,把过去没有察觉到的问题给提前找了出来,避免了后续更大的伤害。

  但这当然也并不妨碍郑胜吐槽一下自己的这个徒弟。

  詹佑铭嘿嘿笑了下,没有说话,他也知道自己受伤这阵子老郑有多担心,所以任由老郑怎么说都无所谓——不就是哔哔两下嘛。

  但哔哔完了之后,詹佑铭还是又继续道:“真的,老郑,我眼光超好,你信我。”

  郑胜没理他,因为这会儿负责执裁的教练已经给出了‘各就位’的指令声。

  男子200米这里参加测试的选手,比女子组的要少了3位,因为詹佑铭身体原因,而且他个人的水平在这儿,不需要他参加测试,于是只有200米的另外一位国家队正选选手高彦松以及朱松峰、高乐强这两位为了世青赛征召的试训选手,最后就是临时被郑胜从100米那里挖来兼项测试的苏屿了。

  四名选手,9条赛道,最内道没有启用,仅启用了第二道到第五道,高乐强在第五道上,朱松峰和高彦松依次在第三和第四道上。

  此时4名选手已经依次来到了各个赛道的起跑线前,蹲身蹲踞到了起跑器上,两手撑地,膝盖弯曲点地,等待着裁判进一步的指令声。

  照理来说,第五道应该是本次比赛之中最好的一个道次了,虽然对于这一场测试来说算是最外道,但实际上第五道的道次一贯是比赛之中的‘黄金位置’,只有在预赛或半决赛中取得前四排名的选手才有机会被随机安排到的中间道次。

  只是此时高乐强蹲踞在第五道的起跑器上,他只能在朝左后方回头时才能看到他的对手们,在他的前方没有其他的对手在,他自己就是处于这条弯道起跑线延长线的最前方。

  虽然他也知道,这只是一场测试赛,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但是那种紧绷的感觉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左后方的对手超越的恐慌,这些负面的情绪在比赛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将他笼罩了起来。

  赛程旁,郑胜几人在看到高乐强的状态后不由得拧紧了眉头。

  郑胜拧着眉道:“这个高乐强,抗压能力有点问题啊。”

  平时的训练中,高乐强的表现其实还算不错,几次高乐强和朱松峰两人之间的队内200米测试,高乐强和朱松峰也是互有胜负。

  因此平时郑胜并没有觉得高乐强的状态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训练,高乐强的实力是有所提升的,如果状态好的话,很有机会在达标窗口期内打开21秒40的世青赛达标成绩。

  但是此时,只是一个队内测试赛,高乐强在实际上应该属于黄金道次的第五道位置上,整个人却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紧绷感。

  这只能说明高乐强绝对不是一个比赛型选手——这甚至不能说他不是大赛型选手了。

  边上的孙高树点了点头,但是暂时还没做更多的点评。

  毕竟成绩还没出来,还是要看看具体的表现再说——说不准这个高乐强赛前紧张但是比赛的时候能缓和过来呢?

  过去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类型的选手和表现。

  郑胜也点了点头,将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赛场上。

  第四道的起跑线上蹲踞着的国家队200米单项上的另外一名正选选手高彦松,他也是目前国内除了詹佑铭之外的另外一个200米好手。

  在之前结束的2017赛季中,高彦松的最好成绩是20秒62,没能打开20秒60的大关,但整体表现算是不错的,他的成绩比较稳定,只是在突破上一直有难度。

  至于第三道上的朱松峰,目前看起来状态尚可,没有高乐强那样明显的僵硬,实际的表现还是要看最终的成绩再说。

  要说所有人之间,看起来状态最放松的,大概就是苏屿了——或者也不能说他状态放松,而是他没有表现出以往那种非常明显的竞技状态高涨的样子。

  要知道,平时的比赛中,教练会一直跟选手强调‘适度的紧张感’,这就是为了调动选手的竞技状态,同时让选手不要过度紧张使得身体肌肉僵硬缺乏弹性。

  可看着眼前赛道上苏屿的模样……

  嗯,在刚刚‘各就位’之前,苏屿也是有认真地在做准备的,他拍了拍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同时还在原地腾空跳跃放松——还真别提,苏屿的那个跳跃呈现出的身体弹性力量是真的强劲。

  总之就是,苏屿看起来好像没有太大的紧张感,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他能够非常冷静从容地依托自己对身体的了解,然后在场上做出应有的身体调节。

  很离奇,但似乎确实是事实。

  赛道旁,教练们在关注着赛场上选手们的状态,而赛场上,选手们则在等待着现场裁判的指令声。

  终于,在选手们准备完毕之后,裁判给出了新的指令——

  “预备。”

  当赛道上的4名选手同时两手撑地后臀抬高,紧接着就是‘砰’的一声发令枪声,比赛开始了!

  赛道上,4名选手在弯道起跑线前相继起跑,虽然可以看得出苏屿的起跑反应速度仍旧很快,但第三道和第四道上的朱松峰、高彦松的起跑反应速度也不慢。

  四人之中,只有第五道上的高乐强在起跑阶段出现了明显的落后。

  而这种起跑阶段的落后无疑给高乐强带去了更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他在起跑阶段就出现了明显的爆发力缺失和核心不稳的情况。

  可以看得出,他是带着一些慌张的情绪起跑的,所以在起跑之后的整个状态就明显要差上一些。

  赛道旁,郑胜等人在看到高乐强的表现之后,都摇头叹了口气。

  仅仅是一次测试而已,高乐强跑出的这个状态,很显然会影响国家队这些教练对于他的评价——没办法,实在是这些教练在国内,已经见识过太多状态不稳定的选手了。

  有许多选手,在国内赛的时候还不怎么能显得出来,但到了国际赛场上,由于实力和对手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心理上天然就有了一些抗拒和畏缩,以至于在比赛之中的表现就格外的糟糕,可能国外的选手还没和他拉开太多的距离,他就先一步觉得自己跑不好要输了。

  国家队的这些教练们实在是苦这些‘内战选手’良久了。

  像是詹佑铭和郑天锡这种在内战外战都能发挥出全部实力的对手,才是国家队的教练现在所渴求的人才——就算退一万步来说,你只能打内战,那你好歹也把内战的状态稳定了吧?

  就今天这么一场队内测试赛你就紧张成这样,那就别说外战了,这是连内战都指望不上的节奏啊!

  孙高树几人在心里无声地摇着头,觉得实在是可惜——当然,这不是说他们这立刻就要放弃高乐强,只是心里对于高乐强的评价肯定会下降,后续怎样,还是要看高乐强之后经过心理疏导和调整,能不能自己立起来。

  机会他们会尽量给,但也得选手自己争气才能行。

  而略过最外道上明显状态不行的高乐强,二三两道上的朱松峰和高彦松则称得上状态稳定了。

  在刚刚的起跑阶段中,朱松峰的表现不错,经过这段时间在国家队内的训练,他的弯道起跑技术比从前得到了不小的改善,郑胜帮他改掉了过去起跑阶段起身过慢的毛病,让他能够在弯道起跑过程中快速抬升身体高度,更好地衔接弯道起跑和弯道加速这个过程。

  第四道上的高彦松则毫无疑问是四人之中的最强者,在这一场测试中,高彦松跑得相对松弛,他知道这场比赛的重点并不在他,而且即便他稍微放松一些,场上的3名小将说实话也很难超越他。

  而在赛场上,状态最为稳定……又或者说稳定过了头的,无疑就是最内道上的苏屿了。

  从听枪起跑开始,苏屿就给出了不输以往的起跑反应速度,同时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训练之后,即便他的训练重心仍旧是在100米上,但各类弯道起跑和弯道技术的提升仍旧刻印在了苏屿的脑海之中。

  这弯道上,他的身体向着内侧倾斜,他每一个脚步的蹬踩都不像是直道跑那样的落地,而是将受力的重点放在了更接近圆心的脚掌内侧,包括他在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也与直线跑道上的摆臂方式不同。

  就如先前苏屿对裴永胜他们所说的一样,他是真心觉得在现在的状态下,他的头脑和状态是更为清醒、清晰的。

  在现在这样的状态下,他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着自己的肢体,就比如此时左右手之间的摆臂不同的程度,以及右手摆臂过程中需要从斜切角度产生一种向内横过身体的趋势。

  在他的脑海之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固化成了一个模型循环,他的大脑就是他身体最高的指挥官,调节着他的呼吸、他的技术动作细节以及他前后程的速度体能配比以及他的每一点体能的消耗。

  赛场旁,看着赛道上苏屿近乎可以用‘精准’来形容的表现,詹佑铭‘嘶’地一下倒吸了一口冷气,说:“我突然想起来,莱温顿之前跟我说过……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正确的姿势……’哦,还有‘正确的技术’。”

  詹佑铭看着赛场上苏屿一点点前进的节奏,最后几乎是用咏叹调般的预期在复数国家队海外训练基地的200米教练莱温顿所说的那句话——记住,詹,这些是你完成200米比赛的关键。

  詹佑铭当然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也是认真地按照莱温顿的话来做的,但是直到这一刻,他看着赛场上苏屿那堪称精准的技术动作与表现,忽然之间又更深地了解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技术。

  这不仅能够保证他完成200米的比赛,同时还能够保证他在状态不那么好的时候,让自己的成绩也能够维持一个足够高的水准。

  啊哈,你说这是谁说的?

  事实上,此时只要是看着赛场上苏屿表现的所有人,都能够给出同样的答案。

  当然……

  詹佑铭脑子里同时又冒出了另外一个念头——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在比赛的时候缺乏竞技状态和热情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在苏屿这样的脑子下,保持这种理智且精准的比赛状态……这样也能算是竞技状态不好吗?

  唔,这或许就未必了吧?

  总之,赛场上的苏屿并没有在意周围观赛的众人是怎样考虑的,在赛场上,即便是在公认并不好跑的最内道上,苏屿也流畅而漂亮地跑完了他最内道的弯道部分。

  而随着苏屿弯道部分的结束,当他从弯道部分衔接到直道部分时,此时苏屿已经逐渐进入了他的最大速度之中,原本基于弯道阶段的限制而没能提升到的最大速度也在这一瞬间开始拔升。

  对于第三道上朱松峰的超越,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第三道上,虽然朱松峰也知道,随着弯道部分的结束,苏屿一定会向他逼近,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苏屿对他的超越会是这么的轻而易举以至于让他毫无反抗之力。

  接下来的直道部分,苏屿正是裹挟着这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又或者说,纯粹是他冷静的头脑给他带来的精准计算以及‘应该全力保持最大速度’的指令。

  在接下来的直道部分里,苏屿甚至已经在一步一步地靠近高彦松的位置。

  不过高彦松不愧是国家队的正选选手,并没有真的给苏屿这种超越自己的机会,最后他仍旧是以第一名的排名越过的终点线,在他之后过线的第二名正是苏屿。

  在亲眼看着苏屿过线之后,赛道旁的刘钦龙忽然说了一句:“……这场比赛继续跑下去,后半程的200米,高彦松未必会是苏屿的对手。”

  没办法,这个小孩儿对于整体节奏和体能分配的调控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令看完比赛的刘钦龙不免心中更是一热。

  而在这一场比赛之后,大约是200对苏屿的体能消耗仍旧还是太大了,他的脸色状态看起来比100米结束的时候要差了不少。

  没等刘钦龙想清楚这些对苏屿的影响,就听到边上的郑胜‘嗷’了一声,叫到:“达标了!苏屿……21秒35!!!”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穿越重生] 风起明末
  2. [穿越重生] 从精分工具人到团宠万人迷【完结】
  3. [穿越重生] 靠!被美人王妃撩到晕【完结】
  4. [穿越重生] 当花瓶炮灰恃美行凶后[快穿]【完结番外】
  5. [穿越重生] 清风巷
  6. [穿越重生] 快穿:你管这叫炮灰女配【完结】
  7. [穿越重生] 恶毒炮灰陷入修罗场【完结番外】
  8. [穿越重生] 星辰共赴[古穿未]【完结】
  9. [穿越重生] 主角他怎么还是变偏执了【完结】
  10. [穿越重生] 捡到前世男友[娱乐圈]【完结番外】
  11. [穿越重生] 穿进狗血文后我把弱受养成攻了【完结番外】
  12. [穿越重生] 原著白月光觉醒后【完结】
  13. [穿越重生] 没钱的我在霍格沃茨写哈利波特
  14. [穿越重生] 金丝雀不乖,偏执大佬强势锁爱【完结】
  15. [穿越重生] 我是校园文F4的竹马【完结】
  16. [穿越重生] 高能夫夫在线逃生【完结番外】
  17. [穿越重生] 我在狗血文里稳定发疯【完结】
  18. [穿越重生] 穿书后我就独宠反派【完结】
  19. [穿越重生] 快穿大佬互宠日常【完结番外】
  20. [穿越重生] 杀手大佬独宠美丽娇气包【完结】
  21. [穿越重生] 穿成年代文拖油瓶【完结】
  22. [穿越重生] 我在霍格沃茨搞发明
  23. [穿越重生] 可燃冰【完结】
  24. [穿越重生] 当纸片人成为游戏npc后【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