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承明之治> 第56章 太子妃之威

第56章 太子妃之威

两仪殿内,中书省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高士廉、岑文本、许敬宗,尚书省杜如晦、封德麟,门下省王硅、魏征、萧瑀、张行成、崔仁师,户部戴胄、刘政会、高季辅,兵部侯君集、李积。还有各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李道宗、李孝恭、张亮、屈突通、杨师道、尉迟恭、柴绍、张公瑾、段志玄、李大亮、刘弘基、牛进达等,还有李靖和秦琼,也没落下,纷纷赶到了。

注意,贞观时期,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能者多劳,例如杨师道还是御史台中丞,李道宗还是刑部尚书,张亮还是刑部左侍郎等等,作者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凤坐在众人面前:“诸位爱卿,此次紧急召见诸位,乃是北方急报,东突厥意欲来年开春雪化后,大举进犯我河北道北方。”

户部左侍郎刘政会皱眉:“陛下,此时此刻,当下之急的乃是国库空虚啊!没有辎重兵粮可以调集,乃至听闻还有西边羌族反迹!这...这这...”

二凤点头:“没错,朕与太子目前,最头疼的就是国库空虚,有兵无用,乃至还要积雪北上。”

房玄龄询问道:“陛下,太子殿下呢?”

二凤:“太子已经紧急召见那些商贾了,希望能够争取有些扭转局面的希望。但,咱们必须防微杜渐,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吧,言者无罪。”

李靖说道:“...眼下乃是多事之秋,燃眉之急。若是能够先把西边羌族处理掉,从吐谷浑老旧世族大家那里缴获补给北方,还有回旋余地。如今,两件事情凑在一起,乃至北方急于西方,难解。”

二凤沉声道:“北方突厥此次受冬季之耗,必然倾巢出动。太子之意,至少需要五万将士,才可抵御。然,五万将士北上所需,着实惊人。朕与新罗商榷,也不过筹集了十三万石军资,根本无法满足北上所需,乃至还有西侧。”

长孙无忌思索道:“五万大军北上,乃至抵御东突厥,至少需要半年,辎重需求按理要十八万石,乃至更多,因此光是北上抵御东突厥,至少需要二十万石!”

李靖点头:“西边羌族,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三千玄甲足以,却也至少需要三月时间,辎重至少也要一万七千石。西北两线,至少需要踌躇二十二万石军粮才行。”

二凤一听到这笔辎重数量,就感到头疼:“诸位爱卿!朕知道辎重的需求,但目前国库空虚,如何踌躇这二十二万石辎重?!”

这里补充一下,九九乘法表是我国首创,乃至应用时间两千多年了。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余枚秦简。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齐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东宫官厅内,李承乾临时召见了十三家商贾家主,大家也都是老熟人了。李承乾也没啰嗦,单刀直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此次实乃迫不得已,孤只能向诸位再开一次口了。孤需要很多粮食!诸位放心,孤此次是以东宫身份向诸位借取,待到征讨吐谷浑归来,孤自当偿还,乃至以高于市价的金钱偿还诸位!”

一众商贾脸上也是纠结,不是不相信李承乾,而是...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啊。

“殿下,非是我等不愿。实不相瞒,此次我家中储蓄,几乎都投入了吐谷浑与咸阳当中,各地商铺粮仓也早已所剩无几了啊。”

“殿下,如杜老所言,我陈家也是如此啊。”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解释,皱眉问道:“诸位,无论多少,孤都需要。”

众人合计了一下,最终凑出了一万两千石,放在现在价值两千四百两,没错,就这么点。注意,这是白银(贯),不是半两(唐初的货币)。但,这对于商户来说,不少了!谁家能有上万白银家底?也就只有那些世家大族才能有这种底蕴了。

要知道,在贞观初期能有十两(一万钱)银子的普通人家,那就是小地主了,过得很滋润了。哪怕是所谓的开元盛世,世人消费观念由俭入奢,一年需要五十两银子。但这是贞观九年,还处于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的节骨眼上。

唐高祖初得天下时,由于京师谷贵,甚至禁止关内屠沽;直到十年后唐太宗继位,各地物价仍高居不下。但是,仅过三年,情况就有好转:“至贞观三年……米斗三四钱”。

这里由于剧情需要,所以贞观三年斗米三四钱的盛况,需要延后一下,请各位理解。

到了高宗执政,前期物价也低,永徽五年,洛州一带粟米每斗才两钱半。直到乾封元年,改铸乾封泉宝,以一当十大钱,造成商贾不通,米帛腾贵,又因连年用兵,农事不振,引起物价飞涨。在很长一段时间,关中一带米斗竟达三四百钱。其后从武则天称帝到唐中宗复位,天灾连绵,“米斗百钱”随处可见。

所以作者说高宗朝很大部分吃的是贞观的家底,贞观的底蕴一直撑着大唐这内部互相中门对狙,不断塔塔开的状态,活生生熬到了天宝,总算是被挥霍一空,之后秩序破碎。很多人根本难以理解,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二凤和贞观群臣能够做到这种缔造古代经济巅峰的成就,是多么难以想象的。

李承乾也明白,不可能把商贾们维系生存的根本都拿过来,那样吃相太难看了,也会寒了他们的心,往后李承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这些商贾为代表的商业力量。

“孤知道了,感谢诸位再次于危难之际出手相助!诸位放心,卿不负孤,孤不负卿。孤借了你们的,就一定会加倍偿还。而得罪了孤的,孤也会加倍奉还。”

“殿下过誉了,我等皆因殿下相识,才有今日,堂堂正正站在大唐,为我祖上儿孙拼搏颜面。”

“殿下,有您的这句话,就足够了。我等并非不识好歹之人,殿下不仅为我等带来了财富,更为我等谋求了站在世人眼中的名声,我等感激还来不及啊!”

李承乾点头:“嗯,有劳诸位大唐民间表率了。烦请诸位多多操劳,早日踌躇,时不待我啊。”

“我等归家,马上令人前往各地商铺粮仓调集存粮,定然以殿下马首是瞻!”

“好,孤挺过此次危机,将来必然重礼回馈诸位。孤也不久留诸位了,待到一切安然度过,择日再邀诸位齐聚,孤自当一尽感激之情。”

李承乾来到两仪殿,众人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场一样。二凤见到李承乾,连忙招手。李承乾的到来,也让众人纷纷翘首以待。没法子,眼下真的没办法了,只能祈求李承乾这位太子爷,能够带来好消息了。

李承乾坐下后,沉声道:“一万两千石。”

众人无不一脸失望,没法子...太少了!杯水车薪啊!

“...父皇,新罗那边还有法子吗?”

李承乾此言一出,二凤直接愣住了。一脸纠结,最终坚决摇头。没错,二凤知道国事为先,但这事情本身就涉及大唐基业和未来,乃至涉及李承乾,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说出来。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郑丽婉,她的车驾却出现在了长安县的一处驿馆。而这里,就是善德女王一行人的暂住处。唐朝没有所谓的公费接待和说法,你自己解决住宿,乃至没有所谓的官营驿馆说法。

你算老几啊?老子需要服务你们这群蛮夷?开什么玩笑?在大唐,就要照大唐律法办事,敢得罪咱们唐人,整不死你!

善德女王本来在雅间用膳,不料护卫来报,有人请见。

“谁?”

“回陛下,据闻乃是大唐的太子妃。”

善德女王略微皱眉:“嗯...请进来吧。”

郑丽婉步入雅间,宛若高傲的天鹅一般,一身脱尘的气质,还有那双眼迸发的精光,足以彰显天朝皇室的高贵之气。

“大唐太子妃,郑丽婉。初次见面,善德女王陛下。”

郑丽婉身子高挑,昂首挺胸,不卑不亢,语气冷淡,尽显高傲,不失傲气。

“...太子妃殿下,百闻不如一见。请坐吧。”

郑丽婉也不客气,落座在善德女王面前。

“本宫觉得女王陛下也非繁琐之人,故此便单刀直入了。三十万石,你要的,本宫做主。”

善德女王皱眉,随即冷笑道:“...太子妃殿下好大的口气,天子不允,举国反对,殿下何来的底气?”

郑丽婉淡漠一笑:“能给你,也能收回。”

“好大的口气!”

“女王陛下只需给一个准信,其余的无需操心。”

“...殿下这般求人态度,未免令人难以接受。”

“女王陛下,本宫提醒你一句。是要眼前,还是未来?”

善德女王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与其在意眼前一时的意气之争,还是忍辱负重,争取新罗未来。很好理解,李承乾才是未来说了算的主。

“...朕倒想知晓,殿下为何此时前来?”

“为大唐、为李家、为殿下。”

“...殿下倒是看得清楚,身处局中却若旁观者清。”

“本宫最后问一次,应,不应?”

“...若是朕不应呢?”

这里,就有些女人之间的意气之争的味道了。

郑丽婉也不废话,径直起身:“告辞。”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