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贞观十九年一月五日,黔州之地内。一名瘸腿青年,杵着一根木棍步伐不稳,身上一身粗布麻衣,双目无神...四周的人们,对此满是讥讽之色,没有人理会他、怜悯他。而青年身上满是泥垢,脸上满是伤痕,仿佛麻木了一般,完全不理会四周人们的目光...

“哟,这不是曾经的太子吗?今天是怎么了?不会又去要饭了吧?”

“我说太子殿下,你老婆都跑了,你还活着干什么?”

“啧啧...这模样竟然是太子?笑死我了!”

“我说李承乾,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四周不少人群,脸上满是讥讽嘲笑,言语尖酸刻薄。哪怕如此,李承乾依旧不曾理会,双目无神,年轻的脸庞却满是沧桑之色。

没错,他就是李承乾,李高明。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子,也是大唐昔日的太子殿下。昔日,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如今...沦为村头一乞讨要饭之人。

几个村头顽童,还拿着一根棍子学着李承乾一般走路,没一会儿就被家中父母老人呵斥叫了回去。

“嘭——”

一个嚣张男子满脸讥笑,上前一脚把李承乾手中棍子踢飞,李承乾直接摔倒在地。但,周围的人们却毫无怜悯之意,反倒一副看笑话、热闹的神色。

但,即便如此李承乾依旧不做理会,艰难的爬起身来,拖着一条瘸腿摇摇晃晃的走向村外...

“这个李承乾还不死?看着真让人心烦!”

“就是!要不是怕触犯刑律,老子直接一把火把他和他那破茅棚一起烧了!”

“看他那样子,估计要不了几天就死了,积点德别理他。”

自古落井下石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也不多。李承乾的遭遇与坎坷半生,可谓将这一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人的快乐绝大多数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亘古不变之铁则。

李承乾步履蹒跚的来到村外一户茅草房,说是房子..不如说就是一些茅草堆起来的小棚子...李承乾进入其中,径直趴到在地...李承乾用尽全力翻了一个身,平躺在地。茅草棚不大,甚至无法完全容纳李承乾,李承乾小腿还在棚外。

下过雨的地面,潮湿而且稀泥遍地,使得李承乾身上满是污泥。这副样子,令李承乾更加落寞三分。

李承乾眼神虚幻,全身乏力,乃至饥肠辘辘。他已经四天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以往树皮、泥土、草根、树叶都吃过,平日里就靠稻田里的污水解渴。曾经权倾天下的太子,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如今遭人嘲讽,形如乞丐一般。

半年前,他的原配妻子苏氏也弃她而去,与一书生通奸离去。

“哼哼——哼哼哼——哈哈哈————哈哈————”

李承乾突然仿佛发疯了一般的狂笑,胸口剧烈起伏,双目满是癫狂之色。那满是悲怆的笑声之中,满怀沧桑之感。

“你在笑什么啊?”

突然,一道稚嫩清脆女声传来。一个小女孩,站在茅草棚外看着李承乾疑惑的问道。李承乾止住了笑声,艰难的坐起身来看去...

“..长乐...”

“长乐?那是什么啊?”

这个小女孩,模样精致,颇有几分昔日长乐公主李丽质幼年之姿。李承乾的回忆,逐渐被勾起...昔日被流放黔州,唯有长乐一人前来相送。遥想当日,身着囚服被押解途中,早已为人之妇的长乐,神色哀愁,为他送上一件锦袍,最终被侍女们强拉离去。

‘大哥——’

那一声呼喊,李承乾记忆犹新。李丽质,长乐公主。与李承乾一般,乃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女,不过李承乾出生比较早,李泰也在其之前出生。但,她依旧是嫡长女之尊,后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喂?喂?”

小女孩的呼唤,将李承乾从回忆当中拉回了现实。李承乾微微一笑,哪怕满脸污垢依旧无法遮掩他原本的俊俏姿颜。伸出手去,想要摸一摸小女孩的头..但,看到自己那乌黑肮脏的手,李承乾再次将手收回。

“时候不早了,早些回家吧,别让你的父母担心。”

“那你呢?”

“我...我已经没有家了...”

“为什么啊?”

“...小妹妹,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我叫徐可可。”

“...真好听的名字,徐可可小妹妹,回家去吧。另外,就当是我对你的馈赠,这辈子远离皇家、远离权贵,平平安安才是真。”

“哦...”

“时间不早了,回去吧,不然你父母要担心的找你了。”

“那好吧,大哥哥再见。”

看着徐可可渐行渐远,李承乾的眼神仿佛出现了幻觉一般。那个小跑回家的身影,像极了长乐小时候的模样...渐渐地,突然感觉脸颊一阵湿热。回过神来,原来...他落泪了。刺杀失败、牢狱之灾、流放途中、黔州遭遇、妻子抛弃这一幕幕惨剧,他都未曾哭过。如今,却因为...那抹与长乐相像的身影,落下了泪水。

“长乐...我好想你啊...”

李承乾的意识随着眼前那抹长乐的幻象与泪水,变得越发薄弱...渐渐地,这位武德年间,作为皇孙,受封中山郡王。 丰姿岐嶷,仁孝纯深。唐太宗即位,册立皇太子,聪明仁爱的李承乾,也在这一天化为荒郊浮尸。

意识逐渐消失,黑暗逐渐笼罩李承乾的一切感官...一望无垠的死寂当中,李承乾的意识也彻底放弃了挣扎,亦然将和这片死寂融为一体。

——————————————————分割线——————————————————

二十一世纪,一支考古队伍正在白池村考察一处荒坟。说是坟墓,其实除了草丛中立有两块石碑,一块上书“唐朝太子李承乾墓遗址”,另一块上书“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外,再看不到任何标志性东西。若将外侧整个山包视作墓,那这个墓也足够“太子坟”之称,因为它占地至少有上千平方米。彭水县原文化馆馆长说,若整个山包都是墓,那与《旧唐书——太宗诸子传》之记载“承乾卒于徒所,太宗为之废朝,葬以国公之礼”就不谋而合。

“没成想盛唐太子,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真是...唉!”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看着这块墓碑不由得发出一句感慨。

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指了指面前的这个山包:“小李,这附近看来没什么考察的价值啊。你看,这山包要说是李承乾的墓,也不像,我们也勘测过了,山包里面什么都没有。看来,李承乾的遗体都不在这里,就是在这里立了一块墓碑而已。”

“达明!快过来,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山包下方的好几个工作人员朝着山包上的两人呼喊道。两人迅速走下山包,来到了众人围聚的中央。只见,几个工人正在小心翼翼的挖掘,泥土当中显露出一块被泥垢侵蚀的砖石物样的东西。

“哝,这看上去是一块雕刻过的石碑。看上去是从上面滑下来的,估计是大雨的缘故,滑坡下来,时间一长就被风沙掩埋侵蚀了。而且,还都裂成好几块了。”

李达明跳下泥坑,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擦开石碑...

“废太子...诶...看不清楚了,风蚀太严重了...嗯,先挖出来吧。”

“我说小李,你这算不算挖了自己祖先的坟啊?你姓李,还都是世字辈。”

“拉倒吧,我家是云南的,和陕西中原扯不上关系。再说了,我户口本上可没有加上字辈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出来了!都出来了!大发现,乖乖,是一口石馆!”

泥坑里的工作人员们,扯着嗓子喊道,吸引了所有的考古人员的注意,众人纷纷围了上去。

老教授激动的摸着挖出的石棺,激动的说道:“不得了啊不得了,石棺外面虽然破损了,但是好歹整体还好。保存好,这估计就是李承乾的遗体了!”

当天夜里,考古队在当地县城安顿了下来,大家都在边吃边聊。吃过晚饭后,李达明来到放置石棺的车上,打算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笔和笔记本都准备妥当。

“废太子...高明...前面这应该是李承乾字高明吧...父...母...哦,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嗯..咦?怎么回事,后面的字...这什么啊?我竟然看不懂。这好像不是唐朝的汉字啊...”

李达明有些纳闷,手放在棺盖上,打算起身找教授反映一下,不料起身手上微微发力,棺盖直接就被推开了。

“卧槽!!”

李达明下意识就是一句国粹,平复了心情,才看向棺内。下一刻,他懵逼了...空的!没有李承乾的遗体!虽然没有遗体,但有一份发黄的布匹...年代久远的缘故,都已经有些脆弱和腐蚀了,但好歹还能展开。

“这是..血书?李唐乱代始贞观,有其宗亦有其后。徒此方明世多凉,来世不教入李门。...高祖孙承乾高明。”

李达明看着这张血书,顿时心中有些五味杂粮,不知所措,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李承乾的这首诗直白简单,李唐的皇室内乱从贞观开始,有这样的祖宗开了先河必然有后代子孙效仿。徒此方明世多凉,应该是说李承乾被流放到外面那段时间,才明白这个时间的世态炎凉,而且遇到更多的是人间凉薄。结为更是无情到如果有来生,绝对不会姓李,更不会出生在李家。

李达明看着这血书,布匹脆弱的一阵风就可以让它散架,可想而知这是李承乾临终前从身上的单薄衣物撕下来,用自己的血写的。更多的是临终前对这一生的经历,所总结出来的感悟。

署名也是直接提唐高祖,没有姓。李承乾的名和字都是李渊亲自取的,由此看出他对李世民乃至对李唐的反感。

当然,以上都是李达明自己的猜测,毕竟这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根本无从求证。历史上有关李承乾的记载,更是少得可怜。

当李达明和众人说明了前因后果,众人顿时陷入了迷茫之中...这石棺没有李承乾的遗体,那李承乾的遗体在那里?众人再次展开考察,最终落脚在了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西边,西北距昭陵9公里处。

唐玄宗开元年间,承乾的孙子李适之以才干得宠于玄宗,官居御史大夫。他几次上书请求将其祖归葬昭陵阙内,后得到玄宗应允。承乾尸骨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五月二十九日,已迁昭陵。

白池村64岁村民张仁发说,“听老辈子们传说,最早\"马颈子\"没有那个隘口,隘口是李承乾死后,百村为给他垒大坟,采土时把山脊挖下去的。”历史上,郁山因盐丹兴盛,拥有“九宫十八庙”,其中“十八庙”之一的白池寺就在太子坟左下侧。照此传说,山包即是太子坟也就显得不无道理。

但当人们打开墓穴,终于找到了李承乾的遗体所在。当打开了棺木后,众人直接木讷了...李承乾的遗体早已化为白骨,身上衣着仅有一些已经碎裂的内衣,与之前发掘的李唐皇室不一样,李承乾入棺时并没有任何陪葬物,乃至衣物都是囚服。

“李承乾的遗体,好多都错位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看上去他死前被折磨过啊...你们看,他的手臂还有一支大腿骨骼,都断开了。”

老教授:“李承乾骑马摔断腿是有记载的,但是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多骨骼破碎的地方啊?”

李达明:“之前不是说彭水当地埋坟,都是坟头向东或向南、墓前视野开阔。“太子坟”却与之相反,它朝向西北,坟头直面山脊,视野极其狭窄。郁山镇副镇长蔡小荣是这样认为的:李承乾被流放郁山后,日夜思念父皇,死前曾说“吾之身于黔州,魂必之于长安,侍奉父皇,以尽人子之责”。长安在墓位西北方向,承乾的坟头面向西北也就不足为怪了。”

“怪了怪了...李承乾被流放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啊?”

“咦?教授你们看,李承乾的遗体下面,有一卷竹简。”

“小心点,拿出来。小李,你来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李达明拿着刷子小心翼翼的清除灰尘,皱起眉头仔细查看...

“废太子李承乾,于...应该是流放的时间...无存活之能...废太子妃..苏氏...弃之,随一男子离去...如牲畜...乞讨...多为庶民讥笑...居...茅棚...不行,竹简风蚀严重,看不清楚了,需要保存好用仪器看看能不能修复。”

老教授皱眉:“这和新旧唐书的记载都不符合啊...”

“教授,这也不难理解嘛。历史这东西,信一半就好,再说了这李承乾毕竟是嫡长子,唐高宗也不见得待见他嘛。”

李达明:“有道理,都说古代天家无亲情嘛。唐高宗要是在乎这个大哥,唐太宗驾崩后,大可以派人去照顾和看望一下李承乾嘛。现在看来,这一份才是李承乾的真正经历了。后面的署名...什么什么卒...大概是监管李承乾的人吧。”

“民间野史说这个李承乾是资质最好的皇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啊?”

“古代那教育水平,久居深宫没疯掉不错了。再说了,还有一群天天围着他的老顽固,动不动就在旁边啰嗦,几岁的孩子谁能受得了?”

李达明:“得了,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咱们又不在那年代,谁知道真相怎么样?不过倒也奇特,李承乾和李泰这俩都是苗子比较好的,没想到都被李世民养废掉了,换了一个平庸的李治上去。”

“长孙皇后就生了这么几个嘛。”

老教授:“李承乾的评价不错,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说白了本来就资质好,估计也是遇到了唐太宗这样的父亲,压力巨大吧。真是可惜了,保留好所有的东西,我们也该去考察下一个墓穴了。”

李达明见众人都离开后,最后一个跟上,但意外也就随之而来了。

“砰!!”

墓穴的上方,突然一块凭空石头落下正中李达明的头部,把李达明的脑袋砸的血流满面,当场昏阙过去。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