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幸臣【完结】> 第176章 叛道

第176章 叛道

  这日无大朝会。

  沈梦桢一大早便被宣进宫里, 心里隐隐已知道这是昨日自己闯了祸,昨日许莼离开那般神情,这位必定心疼, 少不得兴师问罪来了。

  果然谢翊语气平淡:“听说沈卿定了亲?倒是喜事一桩, 既是自己幸福美满, 难免想要学生也美满罢?”

  沈梦桢一听这话头,便知果然如此, 上前行了大礼,俯身拜下道:“是臣逾越。”

  谢翊拿着玉如意在手里慢慢盘玩:“沈卿昔日诗酒放浪,不拘世俗之时, 可想过自己如今板正腐儒之状?”

  沈梦桢低头:“臣惭愧。是臣妄测君心了。”

  谢翊道:“关于皇嗣, 朕如今每旬都去太学, 其实便是在物色嗣子, 但不会过早公开,以免臣子们居中操纵押宝。但朕会秘密立储,朕未百年之时, 诸宗室子皆有可能,因此人人踊跃奋进便可。密旨随时会改,存于正大光明牌匾后, 朕百年后,宗王、辅政亲王、辅政文武大臣见证, 同时取下密诏,拥立皇帝。”

  沈梦桢一颗心落了下来, 俯身下拜:“皇上圣明。”

  谢翊道:“许莼比我年少, 朕恐是走在他前头, 因此朕要让他拥有权力, 新君只能依仗于他, 若不肖不贤,可废立之。”

  沈梦桢面色微变,谢翊道:“是不是觉得朕是昏君?”

  沈梦桢不敢说话,谢翊道:“内圣外王,圣人修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当圣人有情之时,王道也便偏了。你为许莼之师,自然真心为他着想,然而你又为良臣,因此担忧朕因爱他失了王道,乱了天下。”

  沈梦桢听谢翊这口气并无怪罪,心慢慢定了下来:“陛下圣明,想来已有打算。”

  谢翊看着他道:“平身吧,朕今日和沈卿说说话,沈卿也不必拘礼。”

  沈梦桢看苏槐过来引了他坐在下首,他抬眼去看谢翊今日虽和往日一般穿着玄黄色常服,却眉目同样带着风流,举止投足不似之前端肃雍容,而是带着一些随意。

  他再仔细看发现御书房内除了苏槐,谁都没有,背上的汗一下就出来了。

  谢翊却淡淡道:“我自幼便为帝王,受的所有教导,都是教导朕如何成为一位明君,名存千古,史书流芳。”

  “但我大一些后,自己熟读史书,便发现历朝历代,合格的天子没几位,受命于天,国祚万年,不过是个谎言。每朝每代,皇帝总有贤愚,若是皇室子孙不肖,遇到昏君,朝代覆亡也不过如同儿戏,荒谬可笑。”

  “当然,名教自然有此解释:‘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谢翊徐徐说话,口气居然十分温和,仿佛正在与沈梦桢谈论经学一般寻常。

  沈梦桢面色青白,不敢说话,却已隐隐知道皇帝要和自己说什么了不得的话,而他此刻只想晕过去,并不想听到任何离经叛道之话,他从未想过自己一生不拘礼法,但真的见到这般惊世骇俗的帝王之时,他是如此的恐惧。

  谢翊笑道:“如此推导下来,浙东鸿儒南雷先生提出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沈梦桢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吞了一口口水,只觉得喉咙干渴不堪。

  谢翊看着他道:“前朝国祚两百七十六年,传十六帝。我朝于前朝大乱之时,应运而生,驱除鞑虏,平定天下。国号定为沐,一则高祖封号为沐王,二则取深仁厚泽,润泽万物,涵养天下之意,为水德所兴。”

  “国祚迄今,已有近两百年,已算长荣。国朝有兴衰,天子有荣枯。我朝国祚究竟得享天命多久,在乎皇帝一人之贤愚,是否顺应民心,顺命天意。”

  “如此看来,皇嗣择贤,本为顺应天意。然而历朝历代,却只以嫡长子承继,无论贤愚。朝野清明、国祚绵长,靠着圣主能臣,然而这圣主,竟然是要靠撞大运一般的由天定。”

  谢翊戏谑笑了下,甚至有些自嘲:“细数起来,吾中华泱泱五千年,历朝历代兴亡荣枯,盛世也好、中兴也好,多能臣而鲜圣主。”

  沈梦桢低声道:“皇上圣明,如今以贤定嗣,又有能臣效忠,为上佳。”

  谢翊却微微一笑:“朕初登基之时,也不过是个儿皇帝,贤愚不辨,谁又能说朕是个明君圣主?便是此刻,也尚且未能盖棺论定,毕竟,朕已有了幸臣,且爱之甚矣。”

  “天下,并不为我谢家一家之天下。众位能臣,忠的是江山社稷、黎民基业,也并非我谢氏天子。”

  沈梦桢两眼一黑,刚刚回缓过来的心又提起来了,谢翊站了起来,伸了手指在桌面上的地球仪上轻轻一转,碧蓝色的琉璃圆球滚动起来,阳光反射在上头,波光粼粼,似能见到四海碧波万顷。

  “朕一意谋海事,拓海疆,固海域,卿知道原因的——我们未来的敌人,将从海上来。海外诸国之政体,卿可有了解?”

  沈梦桢硬着头皮道:“内阁如今正搜集着各国政体之资料,考察各国军政。”

  谢翊凝视着他:“据朕所知,有些西洋政体,并无君王。‘以天下而养一人’,三纲五常……你猜有朝一日,我国朝的有识之士,是否会不会也有人提出……‘无君之论’?”

  沈梦桢连忙跪下大声道:“皇上!请三思!便无君王,权力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无非教会、议会、内阁掌权,异体同构,并无他异!前朝成化十五年不朝,嘉靖二十年不朝、万历三十年不朝,然则朝廷运转无误,此为内阁之功。秦三公九卿、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皇上何以为我朝数千年之有识之士所共推之治,比不过那西洋之国之政体?”

  “圣君垂拱,无为而治。陛下切莫以海外蛮夷小国以为正统,须知我朝地幅广袤,若无中央之专治,无以震慑九州四海。自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垂拱而治,延绵千年不变,可知其自有优越。”

  “陛下圣明,天下归心,切不可擅动一统之治,自毁根基,则乱必生,徒耗国力民力,请陛下三思!”

  谢翊看沈梦桢吓得声音颤抖,面色青白,冷汗涔涔,微微一笑:“都说了咱们君臣随意说些心里话罢了,平身吧。尚且也还未到那一步,只怕来日有人以炮弹轰开国门,若是再遇上昏君奸臣、党争民变……哪一朝代不是这样的覆亡?不可不以此戒之,决不可故步自封,妄自尊大。”

  沈梦桢低声道:“皇上圣明。”声音仍然惊吓过度,微微发着颤。

  谢翊心满意足笑了笑:“沈卿少年之时,离经叛道,想来亦能体味朕之所思所想。如此,沈卿也当明白,朕这一番话,无人可说,与卿今日一席话,酣畅淋漓。”

  不,我没办法理解……皇上您为什么要害我,沈梦桢面青唇白,勉强躬身下拜:“臣惶恐,得陛下信重。”

  谢翊道:“如此你亦当明了,朕待许莼之心意。朕亦信其在朕和沈卿的教导下,许莼能成为心有社稷万民的贤王。治国平天下,治人心,正风气,到时天下廓然大公、正气浩然,岂非盛世清明?”

  沈梦桢声音干哑:“皇上此意可曾与许莼言道?”

  谢翊注目于他:“未到时候,他年少,城府不深,性质朴,不善伪饰。朕与他说这些,来日他露出一两句这意思,又是位高权重之臣,难免要被人诟病他有反心。”

  “这无君之论,朕能说,你们臣子是说不得的。”

  沈梦桢被谢翊这诛心之语说得心中几欲吐血,您也知道这是反贼之言!

  一个帝王反帝王之道!如此悖逆,这是什么惊世骇俗之举?

  谢翊看着沈梦桢憋屈的脸色,心中畅快,含笑道:“如今只有卿知朕之怀抱,朕情之所钟,今后还请沈卿多多教导许莼了。”

  沈梦桢道:“只怕他心结在,心中惶恐,陛下何不徐徐与他说明未来打算。”

  谢翊道:“他于世情通达,偏偏另有执着,说他痴也罢,说他纯粹亦可。朕并非不曾犹豫。他从闽州杀回京城,跪了宫门,非要闯到朕跟前,让朕给他一个明白。朕虚长他十岁,总不能连他都不如。他既能坚持下来,朕也就陪着他罢了。”

  “他若哪一日觉得累了,要放弃,要去结婚生子,朕亦随他。”

  “不过,以朕如今观察,这孩子行事但凭天然孤勇和一股与生俱来的敏锐,步步行云带风,似有福运。”

  “朕并未与他说过这些,他却只凭着朕要开海路的意思,便能自发从市舶司走出一条道来。自筹款举债订制铁甲船、联合津海卫大肆抓走私、禁阿芙蓉,以官窑制粉彩窑与西洋通商,以军需货物抵货款,桩桩件件,实惠又果断,都恰好能踏在关键之处,充实国帑,防患于未然,解了朕之隐忧,教朕如何不喜爱他?”

  “时运似是眷顾于他,朕本以为他至少也要走上十年,才能建功立业,倒也无妨,朕有这耐心。偏巧东洋战起,他又能乘势立功。此一役我朝大胜,方子静、侬思稷功劳卓著,你猜这两人是怎么来的?全是许莼误打误撞南洋之行给朕勾回来的将才。”

  “皇天眷佑,他似天予朕,神魂相契,时有无心之举,偏总能行朕之行不到之处,想朕之所想。他如今功劳不显,却是朕刻意隐藏掩盖,给他更多些时间厚积薄发,以免太早招人嫉恨。”

  沈梦桢面上终于放松了些:“有陛下帮扶照应,宽纵于他,他自能步步走稳了。”

  谢翊道:“你只道是朕帮扶他,却未看到他襄助朕多矣。”

  一番温言抚慰后,谢翊甚至还赏了一对珍宝盆景、一套红宝石头面、两匹红缎给沈梦桢:“权为贺卿喜结连理,愿早生贵子。”

  沈梦桢无奈谢了恩,回了府去,心里明白皇上这是结结实实吓了自己一把,却是有些恶作剧,为许莼出气。但自己的确也只能继续替皇上和许莼描补着,为皇上那“廓然大公、正气浩然”的清明盛世而尽力,实实在在被皇上拉上了这条离经叛道的船,皇帝说了皇储,说了对许莼的未来,但他仍然觉得皇上仍有未言之意。皇上幼年践祚,其志轻易不曾更改——所谓无君,他如何敢想?他身为君主,竟然敢想!

  沈梦祯两眼木然出了宫。

  谢翊解决了一桩事,带着笑意回了后宫,看到许莼宿醉方起,正揉着太阳穴满脸苦瓜喝着解酒药汤,一边问着苏槐:“我听说宿醉之人,第二日要再喝一点儿酒,就能解了宿醉之难受了,叫做还魂酒来着。”

  苏槐道:“世子啊,您这哪里听的荒诞不经的说法呢。往后还是少喝些吧,老老实实歇着,喝些清淡的汤粥,好生养养肠胃啊。”

  许莼道:“头疼得像裂开一样……九哥知道要批我了……”话才说完身侧无人再响应他,一双温暖双手却按在了他太阳穴上,慢慢替他揉着:“朕平日待你也并不严厉吧?让你这么担忧的。”

  许莼伸手去握住谢翊的手指,耳根热得厉害:“九哥,下次我再不敢纵酒了。”

  谢翊道:“朕又没怪你。”

  许莼低声嘟囔:“九哥是攒着秋后算账吧?怎可能不怪我。”

  谢翊道:“嗯,昨夜开始是有些气你不顾身体的。后来卿服侍得很好,十分卖力……”他忽然顿了没说话,原来许莼在他手背捏了一把,他知道他害羞,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没人。”

  许莼转头去看,果然见屋内内侍早就走了个干净,转头去看谢翊,面红耳赤。他昨夜心中内疚,难免就热情了些,虽然是借着酒意,但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许多难以描述之情景断片在自己脑海中闪回,他只觉得恨不得钻入地下,哪里还肯听谢翊提起!

  谢翊此刻却刚在沈梦祯跟前数过他之卓艺聪明之处,尚且还满心疼爱,又知道他纵酒多半是在那些京城纨绔嘴里知道了自己刻意放出去“不行”的谣言,心中愧疚,又不舍得放手,只能借酒纵情。

  然而他是知道的,许莼不会放弃的,师长责备,亲友反对,他都不会放弃。他年轻而莽撞,充满热情,执着又纯粹,谢翊慢慢替他按揉,心里有些怅然。

  终究有人百折不回,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惧千秋定论史书臧否,不怕千夫所指谤满天下,如此坚定地留在朕身边。

  作者有话说:

  九哥像个反贼,这一开始教许莼的时候就有伏笔了,他是有点反骨在身的,因此也会喜欢许莼这样一根筋不屈不挠的犟骨头。

  注:

  内圣外王指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语出《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以自为方。”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偏执A和小甜O互穿后【完结番外】
  2. [古代言情] 被狗碰瓷后嫁入豪门【完结番外】
  3. [古代言情] 丧尸王幼崽装乖指南【完结】
  4. [古代言情] 你成功引起了朕的注意【完结番外】
  5. [古代言情] 开甜品铺子养夫郎【完结】
  6. [古代言情] 原来我是鲛人【完结】
  7. [古代言情] 带着基建游戏变成猫【完结】
  8. [古代言情] 每天醒来徒弟都换人【完结番外】
  9. [古代言情] 捡个失忆仙君当乖徒[重生]【完结】
  10. [古代言情] 皇后有千张面孔【完结】
  11. [古代言情] 当以国士报君王【完结番外】
  12. [古代言情] 读心:重生的狐狸崽被各界抢着宠【完结】
  13. [古代言情] 前进者高歌自由【完结】
  14. [古代言情] 命运来信[西幻]【完结】
  15. [古代言情] 小熊猫抱上金大腿啦【完结】
  16. [古代言情] 重生后病弱摄政王只想追夫【完结番外】
  17. [古代言情] 小魅魔饲养手册【完结】
  18. [古代言情] 兔兔假孕280天【完结】
  19. [古代言情] 听说那个Omega是个神经病【完结】
  20. [古代言情] 图谋不轨:病娇徒弟别过来【完结番外】
  21. [古代言情] 暗卫他退休去种田了【完结番外】
  22. [古代言情] 今朝如旧【完结】
  23. [古代言情] 剧情总在安排我惨死【完结】
  24. [古代言情] 岛主的旅行日记【完结】